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语言的语系问题一直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汉语在历史上对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的词汇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日韩两国至今仍然使用很多的汉字,所以他们和汉字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为了明白他们之间的差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韩语;同形词;特点
汉语、韩语之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特点、组词规律以及语音结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基于两个名族的历史渊源,两种语言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统计显示,在韩语中,汉字词的比例超过了50%,在书面表达上,可以分别采用汉字、韩字进行书写。而汉语、韩语同形词,便是指书面上相同的文字。
1、同行词中的一般词汇
除了基本词汇,其他的词汇都属于一般词汇,其使用范围相对狭窄,频率也不如基本词汇高,汉语与韩语同形词,在一般词汇方面具有明显的关联。
从固有词来看,这些词汇古已有之,也被世代相传至,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的含义大体相同。如饮食、独裁、激烈、灿烂、残忍、儒家、逝世、诞辰等。此外,古词语也属于一般词汇的范畴,古词语大多是古代使用,但是流传到现代已经不使用的词汇,但是后来,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又重新投入使用,如宰相、青楼、天庭、状元、书童等,这些词汇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2、同行词中的基本词汇
基本词,顾名思义就是基本词汇,内容广泛,应用性强。有表示方位、时令、生产、生活、自然现象、性质状态、动作变化、数量、指代关系等,如天、地、江、河、湖、海、春、夏、秋、冬、左、右、一、二、千、万、生、死等。在社会的发展下,基本词也可以转化为一般词,但在具体的转化方面,汉语与韩语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以汉语中的“党”为例,“党”在当前特指共產党,是基本词汇,但是却并不在韩语的基本词中。有的词语,则大同小异。以“原子”为例,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原子的概念已经被人们熟知,并衍生出原子弹、原子价、原子武器、原子核等内容,在汉语和韩语中,都成为了基本的词汇。
3、语境因素对常用词的影响
常用词与基本词汇非常类似,是语言表达中的常用词语,有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属于新词,汉语、韩语同形词往往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普适性特点,也属于常用词语的范畴,代表性的有道路、爱、或、海洋、判断、文学、思想、快乐、中央、运动、当、非等词语。
常用词的成因受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很大,在时代的变迁下,常用词也会不断的变化,因此,常用词并不等同于基本词汇,在汉语、汉语同形词中,有50%以上为常用词,从这一角度而言,常用词、基本词汇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在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是因为受其母语语法项目的影响,汉韩同形词“整理”即便是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意思,但各自的词义结构及各义项的语义搭配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4、外来词的大量引入
在20世纪以前,汉语、韩语同形词就吸引了大量外来词。
早在殷商时期,汉族就与其他民族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协作关系。魏晋时期,汉语同形词主要吸收匈奴等地区的外来词,至两汉时期,中国人与西域僧人交往日益频繁,接触更加密切,这使梵语成为中国最早的外来词。在魏晋时期的韩国,是由百济、高丽、新罗组成,当时,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故韩国吸收了大量汉语词,如琵琶、骆驼、琉璃、狮子等,大多是表示特定的事物与动作。在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盛世局面,佛教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了我国,这对于汉语词汇也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佛教借词,也诞生了与佛教相关的新词,并随着汉语传入韩国,如罗汉、和尚、佛、供养、僧、刹那等。
到了近代,汉语和韩语中都吸收了大量的日本外来词,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在洋务运动后,我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日本的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日译词语。与此同时韩国也进入了快速转型阶段。西方帝国主义和邻国侵略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动荡,对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如交通、哲学、共和、行政、教育、文明等。
总而言之,通过对以上词汇的分析可看出:中国、韩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在地理上,是近邻,从古到今,两者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交流,也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几千年来,汉字便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进入了韩国,在韩国生根发芽,在韩语词汇体系中,汉字词已成为了韩国语词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大量出现在专业术语中和书面语中。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共同性,造就了在语言中语义和语境方面的相通之处。但又因双方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在语言发展的上存在差异。我们既要认同汉语和韩语之间的差异,更要不断地发掘汉语言文字和韩语的不同的美。
参考文献
[1]赵仙美. 韩语程度副词“?”和汉语程度副词“更”的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具珉正. 汉语、韩语中数词“一”的非数量用法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5(S1)
[3]李贞子. 汉语和韩语否定词用法对比[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金清子. 汉韩语拟声词意义特征对比[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5]宗守云,章梅.汉语“口”和韩语“”的认知对比分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05)
关键词:汉语;韩语;同形词;特点
汉语、韩语之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特点、组词规律以及语音结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基于两个名族的历史渊源,两种语言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统计显示,在韩语中,汉字词的比例超过了50%,在书面表达上,可以分别采用汉字、韩字进行书写。而汉语、韩语同形词,便是指书面上相同的文字。
1、同行词中的一般词汇
除了基本词汇,其他的词汇都属于一般词汇,其使用范围相对狭窄,频率也不如基本词汇高,汉语与韩语同形词,在一般词汇方面具有明显的关联。
从固有词来看,这些词汇古已有之,也被世代相传至,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的含义大体相同。如饮食、独裁、激烈、灿烂、残忍、儒家、逝世、诞辰等。此外,古词语也属于一般词汇的范畴,古词语大多是古代使用,但是流传到现代已经不使用的词汇,但是后来,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又重新投入使用,如宰相、青楼、天庭、状元、书童等,这些词汇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2、同行词中的基本词汇
基本词,顾名思义就是基本词汇,内容广泛,应用性强。有表示方位、时令、生产、生活、自然现象、性质状态、动作变化、数量、指代关系等,如天、地、江、河、湖、海、春、夏、秋、冬、左、右、一、二、千、万、生、死等。在社会的发展下,基本词也可以转化为一般词,但在具体的转化方面,汉语与韩语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以汉语中的“党”为例,“党”在当前特指共產党,是基本词汇,但是却并不在韩语的基本词中。有的词语,则大同小异。以“原子”为例,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原子的概念已经被人们熟知,并衍生出原子弹、原子价、原子武器、原子核等内容,在汉语和韩语中,都成为了基本的词汇。
3、语境因素对常用词的影响
常用词与基本词汇非常类似,是语言表达中的常用词语,有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属于新词,汉语、韩语同形词往往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普适性特点,也属于常用词语的范畴,代表性的有道路、爱、或、海洋、判断、文学、思想、快乐、中央、运动、当、非等词语。
常用词的成因受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很大,在时代的变迁下,常用词也会不断的变化,因此,常用词并不等同于基本词汇,在汉语、汉语同形词中,有50%以上为常用词,从这一角度而言,常用词、基本词汇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在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是因为受其母语语法项目的影响,汉韩同形词“整理”即便是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意思,但各自的词义结构及各义项的语义搭配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4、外来词的大量引入
在20世纪以前,汉语、韩语同形词就吸引了大量外来词。
早在殷商时期,汉族就与其他民族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协作关系。魏晋时期,汉语同形词主要吸收匈奴等地区的外来词,至两汉时期,中国人与西域僧人交往日益频繁,接触更加密切,这使梵语成为中国最早的外来词。在魏晋时期的韩国,是由百济、高丽、新罗组成,当时,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故韩国吸收了大量汉语词,如琵琶、骆驼、琉璃、狮子等,大多是表示特定的事物与动作。在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盛世局面,佛教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了我国,这对于汉语词汇也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佛教借词,也诞生了与佛教相关的新词,并随着汉语传入韩国,如罗汉、和尚、佛、供养、僧、刹那等。
到了近代,汉语和韩语中都吸收了大量的日本外来词,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在洋务运动后,我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日本的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日译词语。与此同时韩国也进入了快速转型阶段。西方帝国主义和邻国侵略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动荡,对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如交通、哲学、共和、行政、教育、文明等。
总而言之,通过对以上词汇的分析可看出:中国、韩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在地理上,是近邻,从古到今,两者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交流,也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几千年来,汉字便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进入了韩国,在韩国生根发芽,在韩语词汇体系中,汉字词已成为了韩国语词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大量出现在专业术语中和书面语中。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共同性,造就了在语言中语义和语境方面的相通之处。但又因双方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在语言发展的上存在差异。我们既要认同汉语和韩语之间的差异,更要不断地发掘汉语言文字和韩语的不同的美。
参考文献
[1]赵仙美. 韩语程度副词“?”和汉语程度副词“更”的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具珉正. 汉语、韩语中数词“一”的非数量用法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5(S1)
[3]李贞子. 汉语和韩语否定词用法对比[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金清子. 汉韩语拟声词意义特征对比[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5]宗守云,章梅.汉语“口”和韩语“”的认知对比分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