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以下简称“黄小”)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拥有百年风雨磨砺的优良传统。2006年8月学校迎来了一位年轻的校长—麦峰,他凭借开阔的视野带领学校借助信息化力量再焕生机。本刊(http://www.cmee-online.com)记者对这位“少壮派”校长代表进行了专访,希望黄小的做法给各位关心基础教育发展的同仁以启发,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持续发展、不断进步。
麦峰,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现任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1997年任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教学副校长,1999年西城区教育局组织部挂职锻炼,2000年7月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主持全面工作,2002年9月任西城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2006年8月任现职。工作期间曾获得西城区岗位能手、区优秀青年教师、第五届金秋杯数学学科二等奖、第二届西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西城区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内务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学堂。1906年改为北洋官立第二小学堂,是北京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经历了十几次的校名更迭,学校于1958年正式改名为黄城根小学。
多年来,黄小一直秉承“以科研兴校,以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有效地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部级活动课程实验基地、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少先队工作实验基地和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
数字化融合 辅助特色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黄小紧跟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从2008年起开始借助信息化教育装备建设数字化校园。
在此过程中,黄小的“数字化课堂”成为一大亮点。2011年,学校利用40余台iPad建成iPad课堂,并配备充电车等辅助设备,结合个别学科进行教学尝试。建设初期,学校主要利用“iPad课堂”助推英语学科教学,利用iPad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的问题,并依靠其强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补充。英语教师可以利用iPad和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在进行对话练习时,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回答片段。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信息量的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简单的问答互动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连接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学校每周定期录制实验班各学科的高清课堂并上传至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那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或因故缺课的学生就能在家重新“上课”。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可自主选择观看某位优秀教师的课,从而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资源库已涵盖学校中低年级主要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视频全部放到网上,帮助学生“再现学习”。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脑绘画教学,为学生以后进行平面设计、动漫制作等方面打下基础。
麦校长指出,iPad移动终端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配套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想让iPad等移动终端发挥如欧美国家的积极作用,还要在配套资源和后台技术支撑方面下工夫,寻求学校与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打造出适合于不同学校的配套资源,以任务驱动、目标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将来iPad还可以延伸到预习中,学生利用配套资源进行课程预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学生利用iPad移动终端学习
黄小的校园网站同样建设得有声有色,学校自2008年起自主开发门户网站,推出宣传网站和家校互动平台,目前访问量突破220万次。麦校长认为,信息化对于教育的辅助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谋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只有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均衡、稳定地发展。面对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变化,传统沟通方式很难实现学校与家长有效、及时的交流与互动,黄小尝试利用校园网站中的“校园博客”栏目作为沟通纽带,使学生信息在家校之间有效传递。黄小的62个教学班均拥有各自的博客,教师会将教学目标、作业布置情况、学生情况反馈等信息放在博客上,而学生和家长则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与教师沟通。
2012年年底,黄小开始进行学校无线网络架构,现已实现了教学楼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麦校长为我们介绍,学校希望通过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全校的网络覆盖,再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打造一个能随时随地开展自我学习的园地,尽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在其中将更多地发挥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在低年龄段学生还不能进行完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点评。
除此以外,学校于2009年在西城区装备部门的要求下为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更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麦校长说,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图示等直观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这样的展示,并引导学生慢慢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这样的信息化技术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可以科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化创新 助力教师发展
麦校长说,一所优秀的学校由三方面力量所支撑,一是优质的学生生源,二是强大的师资队伍,三是恰当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是这“三驾马车”中很重要的一环,黄小依托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以下简称“黄小”)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拥有百年风雨磨砺的优良传统。2006年8月学校迎来了一位年轻的校长—麦峰,他凭借开阔的视野带领学校借助信息化力量再焕生机。本刊(http://www.cmee-online.com)记者对这位“少壮派”校长代表进行了专访,希望黄小的做法给各位关心基础教育发展的同仁以启发,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持续发展、不断进步。
麦峰,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现任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1997年任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教学副校长,1999年西城区教育局组织部挂职锻炼,2000年7月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主持全面工作,2002年9月任西城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2006年8月任现职。工作期间曾获得西城区岗位能手、区优秀青年教师、第五届金秋杯数学学科二等奖、第二届西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西城区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内务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学堂。1906年改为北洋官立第二小学堂,是北京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经历了十几次的校名更迭,学校于1958年正式改名为黄城根小学。
多年来,黄小一直秉承“以科研兴校,以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有效地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部级活动课程实验基地、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少先队工作实验基地和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
数字化融合 辅助特色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黄小紧跟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从2008年起开始借助信息化教育装备建设数字化校园。
在此过程中,黄小的“数字化课堂”成为一大亮点。2011年,学校利用40余台iPad建成iPad课堂,并配备充电车等辅助设备,结合个别学科进行教学尝试。建设初期,学校主要利用“iPad课堂”助推英语学科教学,利用iPad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的问题,并依靠其强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补充。英语教师可以利用iPad和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在进行对话练习时,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回答片段。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信息量的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简单的问答互动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连接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学校每周定期录制实验班各学科的高清课堂并上传至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那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或因故缺课的学生就能在家重新“上课”。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可自主选择观看某位优秀教师的课,从而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资源库已涵盖学校中低年级主要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视频全部放到网上,帮助学生“再现学习”。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脑绘画教学,为学生以后进行平面设计、动漫制作等方面打下基础。
麦校长指出,iPad移动终端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配套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想让iPad等移动终端发挥如欧美国家的积极作用,还要在配套资源和后台技术支撑方面下工夫,寻求学校与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打造出适合于不同学校的配套资源,以任务驱动、目标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将来iPad还可以延伸到预习中,学生利用配套资源进行课程预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学生利用iPad移动终端学习
黄小的校园网站同样建设得有声有色,学校自2008年起自主开发门户网站,推出宣传网站和家校互动平台,目前访问量突破220万次。麦校长认为,信息化对于教育的辅助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谋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只有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均衡、稳定地发展。面对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变化,传统沟通方式很难实现学校与家长有效、及时的交流与互动,黄小尝试利用校园网站中的“校园博客”栏目作为沟通纽带,使学生信息在家校之间有效传递。黄小的62个教学班均拥有各自的博客,教师会将教学目标、作业布置情况、学生情况反馈等信息放在博客上,而学生和家长则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与教师沟通。
2012年年底,黄小开始进行学校无线网络架构,现已实现了教学楼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麦校长为我们介绍,学校希望通过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全校的网络覆盖,再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打造一个能随时随地开展自我学习的园地,尽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在其中将更多地发挥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在低年龄段学生还不能进行完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点评。
除此以外,学校于2009年在西城区装备部门的要求下为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更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麦校长说,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图示等直观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这样的展示,并引导学生慢慢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这样的信息化技术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可以科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化创新 助力教师发展
麦校长说,一所优秀的学校由三方面力量所支撑,一是优质的学生生源,二是强大的师资队伍,三是恰当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是这“三驾马车”中很重要的一环,黄小依托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