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关键节点。各地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纷纷取得丰硕成果,大量贫困地区纷纷实现脱贫摘帽。其中大坝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创了产业脱贫新路径,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大坝村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0-0235-02
作者简介:伍泉穆(1988-),女,贵州安顺人,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在推动该项工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大胆创新,开创了产业脱贫新路径,纷纷实现脱贫摘帽,大坝村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一、大坝村基本情况
大坝村是坐落于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西面的一个村庄,该村辖6个自然村民小组,总人口1564人,聚居了漢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5人,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该村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但由于交通、水利和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出率低导致村民收入低,曾是全省二类贫困村。为了摆脱全村贫困面貌,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家扶贫政策的部署下、在大坝村村支两委努力下,全村人民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探索了一条以金刺梨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摘下省级二类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共同富裕路子。
二、实施路径及取得成效
(一)夯实党建
以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为代表的村支两委狠抓党支部建设,对每一个党员同志严格要求,要求党员只要对村里发展有利的,时时处处带头干,发展中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大坝村为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需要改造拆除一批老房、破房、旧房、危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村民很不理解不配合,党员干部就耐心细致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并且带头拆除自家的老房、破房、旧房、危房,在村民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终使该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全村实现水、电、路、讯全覆盖,让大坝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坝村为治穷根先抓党建的新模式,为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也为发展保驾护航。
(二)敢为人先
大坝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农、畜产业致富新路子。一是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坝村在引进金刺梨进行规模化试种和试育苗初见成效后,抢抓安顺市推广金刺梨种植机遇,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金刺梨产业基础上下足“绣花工”同时还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链。二是围绕贵州省秋季攻势和春风行动,新增皇金菊种植、蚂蚱养殖、肉牛养殖三个产业,在着力打造精品产业的同时,村支两委还依托G321国道、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海子山及金刺梨产业的发展势头打造农村休闲体验旅游产业,开设农家乐,开放种植园让游客亲自入院采摘,沉浸式感受美丽乡村生活,吸引了大量多地游客到大坝村休闲、避暑。
(三)资金保障
大坝村通过贴息担保贷款等方式,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一是村级整合财政项目资金,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集中投入到金刺梨、脆红李等特色产业发展上,建成金刺梨种植基地5000亩和年产5000吨以上果酒加工厂。二是村支书带动村民集资入股合作社。村支书利用自己育苗、务工等攒下的资金,带动村民组建“安顺市大坝村延年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全村大规模种植金刺梨的发展之路,大坝村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扩大金刺梨产量,以合作社为村民进行贷款担保并贴息,每户最高可贷30万元。指导农户用好政府贴息10万元小额贷款政策,向西秀区农商行贷款发展产业,为大坝村发展金刺梨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技术支持
村支两委针对群众对技术服务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技术支持,一是组团服务与结对服务结合。协调省、市、区农技部门为大坝村提供技术服务,组建农业专家技术“顾问团”。按照“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一名专家包保一个合作社,一名农技人员包保一户或多户农户。二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结合。认真倾听村民技术诉求,详细了解技术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专项培训,让村民更加科学地了解种植、养殖及产品深加工各个环节知识。三是自学与互助相结合。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农业科技图书室、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室;组建农资服务联盟,鼓励村民在技术服务上互帮互助、在农资方面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指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网络、微信、手机APP等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五)打开销路
大坝村瞄准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专业化经营销售主体,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功打通了产销对接的关键环节,让特色产业产品卖得更快、销得更好、效益更高。瞄准市场对“绿色生态”饮品的需求,对消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和细分,针对游客、中老年人群等不同群体开发了金刺梨果酒、金刺梨啤酒、金刺梨果汁等系列产品和榕昕奶制品系列产品。大力培育专业化经营公司,组建延年果果酒销售公司,拓展销售渠道,不仅开始在贵阳、安顺等城市开设专营店,并让产品进入大型商场超市销售。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农产品推介会,不仅签订大量订单还提高产品知名度。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推动线上销售,打通客户和产品间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坝村的农产品卖得更好、走得更远。
(六)利益联结
为带领大坝村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大坝村村支两委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将村支两委、产业合作社、企业及村民紧紧连接在一起,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合作社,推行土地量化入股。对农户的土地开展确权登记,将农户土地量化成股权入股,集约经营,提高产量、提升效率还能让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议价权。按500元/亩的标准将土地入股或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金刺梨种植。动员群众自愿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目前,全村95%的土地均流转或入股到合作社,村民人股率达100%。二是建立普惠分红机制。合作社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实行不同的分红机制,对贫困户实行“136”分红机制,即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60%按照入股占比分配给贫困户;对非贫困户实行“235”分红机制,即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50%按照入股占比分配给非贫困户。三是开辟“4个1”增收路径。入一份股。村民将土地按500元/亩流转到合作社,以村民所占股比分配种植任务,优先吸纳贫困户管理金刺梨,每株每月发放管理费1元。打一份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合作社和酒厂上班,月工资2400-2800元。创一份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建一亩园。村民通过种植金刺梨、脆红李等精品水果,以及甜高梁、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牧草,每亩收入2500元以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三、大坝村扶贫新路径的启示
(一)夯实党建是关键
精准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执行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党建基础。
(二)调动群众是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要充分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三)风险防范是保障
在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的过程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必须坚持耕地红线不减少、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群众利益不受损三个原则,必须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大坝村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0-0235-02
作者简介:伍泉穆(1988-),女,贵州安顺人,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在推动该项工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大胆创新,开创了产业脱贫新路径,纷纷实现脱贫摘帽,大坝村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一、大坝村基本情况
大坝村是坐落于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西面的一个村庄,该村辖6个自然村民小组,总人口1564人,聚居了漢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5人,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该村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但由于交通、水利和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出率低导致村民收入低,曾是全省二类贫困村。为了摆脱全村贫困面貌,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家扶贫政策的部署下、在大坝村村支两委努力下,全村人民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探索了一条以金刺梨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摘下省级二类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共同富裕路子。
二、实施路径及取得成效
(一)夯实党建
以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为代表的村支两委狠抓党支部建设,对每一个党员同志严格要求,要求党员只要对村里发展有利的,时时处处带头干,发展中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大坝村为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需要改造拆除一批老房、破房、旧房、危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村民很不理解不配合,党员干部就耐心细致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并且带头拆除自家的老房、破房、旧房、危房,在村民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终使该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全村实现水、电、路、讯全覆盖,让大坝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坝村为治穷根先抓党建的新模式,为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也为发展保驾护航。
(二)敢为人先
大坝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农、畜产业致富新路子。一是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坝村在引进金刺梨进行规模化试种和试育苗初见成效后,抢抓安顺市推广金刺梨种植机遇,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金刺梨产业基础上下足“绣花工”同时还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链。二是围绕贵州省秋季攻势和春风行动,新增皇金菊种植、蚂蚱养殖、肉牛养殖三个产业,在着力打造精品产业的同时,村支两委还依托G321国道、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海子山及金刺梨产业的发展势头打造农村休闲体验旅游产业,开设农家乐,开放种植园让游客亲自入院采摘,沉浸式感受美丽乡村生活,吸引了大量多地游客到大坝村休闲、避暑。
(三)资金保障
大坝村通过贴息担保贷款等方式,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一是村级整合财政项目资金,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集中投入到金刺梨、脆红李等特色产业发展上,建成金刺梨种植基地5000亩和年产5000吨以上果酒加工厂。二是村支书带动村民集资入股合作社。村支书利用自己育苗、务工等攒下的资金,带动村民组建“安顺市大坝村延年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全村大规模种植金刺梨的发展之路,大坝村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扩大金刺梨产量,以合作社为村民进行贷款担保并贴息,每户最高可贷30万元。指导农户用好政府贴息10万元小额贷款政策,向西秀区农商行贷款发展产业,为大坝村发展金刺梨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技术支持
村支两委针对群众对技术服务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技术支持,一是组团服务与结对服务结合。协调省、市、区农技部门为大坝村提供技术服务,组建农业专家技术“顾问团”。按照“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一名专家包保一个合作社,一名农技人员包保一户或多户农户。二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结合。认真倾听村民技术诉求,详细了解技术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专项培训,让村民更加科学地了解种植、养殖及产品深加工各个环节知识。三是自学与互助相结合。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农业科技图书室、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室;组建农资服务联盟,鼓励村民在技术服务上互帮互助、在农资方面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指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网络、微信、手机APP等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五)打开销路
大坝村瞄准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专业化经营销售主体,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功打通了产销对接的关键环节,让特色产业产品卖得更快、销得更好、效益更高。瞄准市场对“绿色生态”饮品的需求,对消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和细分,针对游客、中老年人群等不同群体开发了金刺梨果酒、金刺梨啤酒、金刺梨果汁等系列产品和榕昕奶制品系列产品。大力培育专业化经营公司,组建延年果果酒销售公司,拓展销售渠道,不仅开始在贵阳、安顺等城市开设专营店,并让产品进入大型商场超市销售。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农产品推介会,不仅签订大量订单还提高产品知名度。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推动线上销售,打通客户和产品间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坝村的农产品卖得更好、走得更远。
(六)利益联结
为带领大坝村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大坝村村支两委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将村支两委、产业合作社、企业及村民紧紧连接在一起,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合作社,推行土地量化入股。对农户的土地开展确权登记,将农户土地量化成股权入股,集约经营,提高产量、提升效率还能让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议价权。按500元/亩的标准将土地入股或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金刺梨种植。动员群众自愿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目前,全村95%的土地均流转或入股到合作社,村民人股率达100%。二是建立普惠分红机制。合作社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实行不同的分红机制,对贫困户实行“136”分红机制,即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60%按照入股占比分配给贫困户;对非贫困户实行“235”分红机制,即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50%按照入股占比分配给非贫困户。三是开辟“4个1”增收路径。入一份股。村民将土地按500元/亩流转到合作社,以村民所占股比分配种植任务,优先吸纳贫困户管理金刺梨,每株每月发放管理费1元。打一份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合作社和酒厂上班,月工资2400-2800元。创一份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建一亩园。村民通过种植金刺梨、脆红李等精品水果,以及甜高梁、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牧草,每亩收入2500元以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三、大坝村扶贫新路径的启示
(一)夯实党建是关键
精准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执行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党建基础。
(二)调动群众是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要充分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三)风险防范是保障
在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的过程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必须坚持耕地红线不减少、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群众利益不受损三个原则,必须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