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思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vig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入门的拐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青少年由于是“有主动性的人”,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正因为兴趣被视为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在启发学生作文时,也应千方百计调动起他们提笔的勇气和兴趣。自然,调动学生兴趣的做法,是贯穿在作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里的。比如要写一篇游记,命题前先引导学生阅读若干范文,然后组织大家利用节假日外出郊游,游览过程中帮助学生收集、分析和提炼素材,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但我认为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环节,还表现在作文批改上。为此,批改应努力贯彻“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教师不要过分挑剔而将作文者的语句大段大段地删去。即使从总体上说语句有毛病,也应在作文中去尽量发现和肯定作文者在人物刻画、结构安排等其他方面的局部性优点。然后用旁批方式给以肯定的分析,使学生感到批阅者并未对作文一棒子打死。这样,就会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从而调动起他们大胆写作的勇气来。当然,对明显的缺点也要实事求是地在旁批中指出来,但语言要诚恳,温和,而且带有鼓动性。这样即使意见较尖锐,也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接受。
  比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中描写暴风雨情景时,由于思路未打开,就停留在“瓢泼大雨哗啦啦的下着,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等几句一般化词句的叙写上,而且有些语句还有逻辑不顺和似通非通的毛病。一位老师在批改这份作文时,并未轻易予以职责或全盘否定,而是在眉批中扼要地指出描写较空泛的缺点,同时引导他从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范文中去寻找借鉴。这位基础较差的学生看了老师的批改很受感动,在范文的启示下,对作文做了如下修改:“闪电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从西边树林里响了过来,我吓得把爸爸的腰紧紧抱住。这时爸爸撑起了雨伞,但由于风狂雨骤,我们的伞刚举过头顶,就被大风把伞骨和伞面吹得朝天上高高翘起……于是我们都不禁笑了起来。”显然,修改稿比原稿具体而有味的多。设想,教师若不在鼓励作文者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要在短期内达到如此效果,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这只是写作指导的第一步。当学生面对题目发愣时,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发挥联想,从而调动起他们认真审题立意的积极性来。所谓审题立意,自然是对题目进行冷静审视,明确题意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作文者的表达意图。应该说,这一道工序在作文中是十分关键的。因为立意若不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在内容、选材范围、文体等方面若与题目无涉或虽有关系,但联系不够紧密,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偏题、离题等毛病,而这弊病带有全局性质,它是不同于局部结构或只言片语的细微末节的。
  不仅如此,我们在启发作文者立意时,还应鼓励他们打开思路,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联想。关于这一点,美学家朱光潜的写作经验是值得人们汲取的。他在一本美学论文集中谈起自己的作文方法时说过,“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日积月累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筛选,然后理出线索,起草纲要,才正式开始写作。朱老在这里说的“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其实就是指的浮想联翩,不拘一格,尽情发挥,多角度思维的意思。例如赞美“老马识途”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老马只会识旧途,不敢探新路”的观点。人人批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物时,学生也可赞美他的“忠于职守”。面对落花,有同学黯然神伤,哀叹美丽的失落;也有同学欢呼雀跃,赞美果实即将成熟。面对落叶,可以赞扬她的坚忍、乐观的精神:“不要紧,我们明年再来就是了”;可以表现她为自由而喜悦的欢快心情:“终于得到了自由,笑嘻嘻地辞了故枝”,还可以歌颂她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可以对她进行批判:“她以为大树要永远的赤身裸体。”
  苏轼吟庐山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山要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才能领略到大山的不同情态和丰姿。写作也是这样,只有作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事物,才能把文章写得深刻、新颖,别具一格。教师在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时,还可启发他们对事物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众多同类事物的比较,进行正反、大小、美丑等相对立事物的比较,由于这样坚持多维思考,学生作文立意的新颖、深刻与字里行间透出的辩证性,就定会愈加明显。
  战玉森,张玉柱,教师,现居山东莒县。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导学案的使用,无疑能充分体现这三个基本理念。但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念,即“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点,是我们语文老师在使用导学案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语文教育的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精灵多了。“画龙点睛”,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就会电闪雷鸣,乘云飞去。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的灵魂。标题教学一环抓得好,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未见其文,先闻其魂,猜测到课文的主题、结构、情感等等,可谓高屋建瓴,事半功倍。标题是进入课文殿堂的钥匙,是领悟文章的突破口,我们完全可以用标题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情朗读只是一种摆设,由于在朗读时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文本,文本情感没有真正得到内化,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得到内化呢?  一、外显文本语言,以可感形象促发情感内化  1.心灵勾画,将文本语言外显为真实画面促发情感内化。  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仅凭借音像片断的欣赏来激发情感进行感情朗读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
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根除那种“伪交际”、“伪口语”、“伪教学”的症状,把我们的口语教学转向真正的一种学生生活,让这种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和孩子们的一堂口语交际课,我前几天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细心观察春天到来时,你发现了什么?并说说有什么感受。这是我为了本单元的作文写“春”而布置的。我没有给孩子们透漏要写作文的事,我知道,一提起作文,孩子们不免有些不太喜欢,特别是
《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平等对话”,强调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达到激活学生、激活教材、激活教师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几年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进行平等对话。  一.为他打开兴趣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通常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一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语)”,另一方面,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普遍对作文怀有畏惧的心理,许多家长孩子为此头疼,教师也是怨声满天。尤其是三年级作文刚入门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美味,如今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造成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如何让孩子轻松入门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勇当伯乐,善于发现亮点  1.降低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精心预设,而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空间,动态性氛围,因而课前预设不管多充分,也难以估测到一些小插曲,小“意外”。对于这些预设之外的“意外”,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相机诱导,这就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机智。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让课堂绽放光彩,焕发生命活力,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动态生成。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抓住生成资源,如何实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随文识字”的理念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看看通过我的实践,对学生理解记忆字词,帮助阅读是否起到帮助。教学的过程分为三大块:通过课文中的两个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时,将字词与段落融合,相机理解,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并布置作业。  例1:  1.听儿童歌曲《丑小鸭》,出示歌词“鸭子、天鹅”,指名朗读  老师:观察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