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宣传阵地,大力进行建党的革命宣传,参加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策划筹备召开了党的“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理论、舆论、组织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李汉俊;中国共产党;创立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当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是出类拔萃的,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就称赞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理论、舆论、组织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理论准备——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通过撰写文章、翻译著作等方式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建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传播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传播了辨证唯物主义
  李汉俊将唯物史观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理论加以传播,指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他在《唯物史观不是什么?》中指出,在对待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这基本问题上,哲学界自古以来就分成两个阵营,中间夹着折衷派。马克思主义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的,但它不是“物质唯一主义”,也不是折衷派。它与旧唯物论的区别在于:首先唯物史观主张物质支配精神,但并不否认精神的作用。其次,它没有将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种机械运动,而是一种不停顿的物质运动。再次旧唯物论在对待“人类底进化及其制度的进化”时,认为是“思想发达固有的法则”发生作用的结果,而唯物史观认为是“社会底物质的条件发达的结果”,“经济的条件是历史进化底根本动力”,劳动者是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索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观察法“巧妙的结合”来观察历史和社会,所以唯物史观也叫作“辩证法的唯物论”。
  (二)他最早、最有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反击假社会主义思潮
  以张东荪为首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反对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李汉俊发表了《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义》和《冤哉枉也——抨击张东荪先生的人们》等文章,揭开了真假社会主义论战的序幕,揭露了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投机嘴脸,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中国的社会
  他认为中国产生了第三阶级(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要求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还要求政治上的民主,于是要与封建贵族斗争,以期推翻封建制度。中国资产阶级虽然比世界落后了三四百年,但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体,而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局部,可能“追随世界进化”而“发生资本主义”。然而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它完全不必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可以直接“进化”到社会主义。
  (四)他在中国最早介绍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李汉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体系,不能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分开来,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译成中文,并用《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作新的书名,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二种,在1920年9月出版。他还大力宣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认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伟大理论为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五)李汉俊还是第一个向中国人民介绍国际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撰写了长达数万字的《劳动者与<国际运动>》,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情况;介绍了第一国际成立时,马克思起草的成立宣言,从中了解了宣言的中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同时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斗争的情况。
  李汉俊的这些认识反映了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水平,为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正确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材料。
  二、舆论准备——建立宣传阵地,大力进行建党的革命宣传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主要是通过一些刊物如《星期评论》、《新青年》、《觉悟》副刊等来进行传播,而李汉俊和这些刊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汉俊是《星期评论》的主要编辑。该刊创刊时,还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旗子,但随着李汉俊的加入,它就逐渐变成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有力刊物。《星期评论》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劳动运动而获盛名,在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中起过很大的影响。《星期评论》社还组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李汉俊不仅是《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的翻译组织者,而且也是参加者之一,他和陈独秀进行了校对工作,并积极促使其出版。在李汉俊和陈望道等的共同努力下,《星期评论》成为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刊从创刊始,到1920年6月6日被迫停刊止,在一年的时间内,共出35号,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不含短评)就有50篇。李汉俊在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译文有38篇之多。
  《民国日报》《觉悟》副刊是《星期评论》的有力支持者。它时常报道有关《星期评论》的消息,李汉俊等委托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消息,就首先是通过《觉悟》副刊,向广大读者加以介绍翻译和出版情况的。李汉俊是该副刊的重要撰稿人。1919年9月5日,他在《觉悟》副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翻译的日本社会主义者山川菊荣的《世界思潮之方向》,该文揭示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就是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据统计,他在《觉悟》副刊上共发表(含翻译)文章42篇,其中《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底乱源赶快终止》、《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必要及我们现在入手的方法》等文章都是建党前后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章。
  1920年8月15日,李汉俊与陈独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工人阶级周刊《劳动界》,宣布该周刊的宗旨就在于“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要使“本报成为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劳动界》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刊物,总发行处在新青年社。《劳动界》上发表的许多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浅显通俗,形式生动活泼,很便于工人群众接受。因此,很受工人阶级的欢迎,他们热情称赞它是“工人的喉舌”,“工人的明星”。李汉俊在《劳动界》第二期上写了一篇《金钱和劳动》,以伐木、运木、粗加工、精加工到制成木器家具为例,介绍了从原材料到成品,从成品到卖出换回金钱这一物换钱的过程,揭示出“钱的尊贵用处是工人和农夫的劳力生出来的,劳力比钱还要尊贵”的深刻道理,进而向工人指出:“如果我们工人、农夫,个个都晓得钱是代表劳力的东西,个个都晓得做了几多工就要几多钱,使做东家、有钱的人,不能够来把我们劳力做出来的钱拿去,来压制我们了,我们工人、农夫就不会没有钱用,被人轻视了。”文章以极为通俗的语言、贴切的实例,形象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从根本上唤起工农劳动者的阶级觉悟。
  此外,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决定《新青年》月刊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改为机关刊物,李汉俊是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部的主要成员。他在上面介绍了苏俄革命与建设的情况,发表了《跑到内地才睁开眼睛吗?》等战斗文章,猛烈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
  三、组织准备——参加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最初成果就是产生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李汉俊是这个伟大成果的直接参加者。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负责人是陈独秀,成员有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沈雁冰、邵力子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年7月19日,在上海举行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积极分子会议,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出席。会上,李汉俊和陈独秀等坚决赞成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寓所正式成立。最初的发起人共8人,他们是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李达。陈独秀为书记。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诞生以后,继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突出地注重对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办了外国语学社。同时,作为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担负着发起中共的重任。李汉俊是该组的第二号人物。同年12月陈独秀去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后,李汉俊成为代理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陈独秀和李汉俊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快建立中共的历史进程。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马林受列宁委派到达上海,跟李汉俊和李达秘密见面,建议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全国统一的党组织,得到了热烈的响应。随后,他们与陈独秀、李大钊紧密联系,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接着,李达、李汉俊便发函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两个代表来上海,参加党的成立大会。李汉俊则和李达两人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一大。为了大会的顺利召开,李汉俊将自己与哥哥李书城的寓所提供给大会,作为会场之用。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李书城的寓所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的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他的助手尼可洛夫也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记录。会议结束后,李汉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会向共产国际做的关于中国情形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领导核心。
  李汉俊通过上述一系列努力,对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之后由于一些原因,他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但他并未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仍以社会主义者自居,仍然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战场上坚持斗争。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所作的贡献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取的。
  
  参考文献:
  [1]汉俊.唯物史观不是什么?[N].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2,(1).
  [2]李汉俊,陈独秀.劳动界出版告白[N].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0,(8).
  [3]汉俊.金钱和劳动[J].劳动界(第二册),1920,(8).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数学课程作为学校重要公共基础课,它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性改革的实践进行探析。  关键词:创新;大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
期刊
摘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多学者混淆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概念,笔者试着厘清一些重要的概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随着社会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优越性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并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关系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影响到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新的探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优越性;再探析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认可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大学《新视野第一册读写教程》语料库New Horizon Band 1 Work Book、权威的字典、语料库多种途径对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虚化动词的情况进行考察,揭示中国学生在虚化动词使用时的一些特征:搭配意识不强,语义模糊或笼统,使用不足和滥用的情况。考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词汇掌握的质量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应引起英语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虚化动词;偏误分析;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
期刊
摘要:建立责任感,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爱国思想的基础。只有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都有责任意识,才会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面对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纪念日和庆典活动不太重视和关心的现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引导大学生激发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从多方面加强灌输,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感。  关键词:纪念日;庆典活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
期刊
摘要:传统的单一化权威式集权治理模式是政府产生危机的根源,政府要赢得民心与信任,就必须从以政治统治为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转变,从单一举国体制式的政府主体治理模式向多元化主体社会治理模式实现转变,增进公民的自治自立精神。  关键词:全能政府;举国体制;公民自治;多元治理格局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作
期刊
摘要:The EFL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 students need to have some oral and aural language skills to participate in seminars and conferences. They have to comprehend content from research ar
期刊
摘要:社会变革,小学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和内容已与社会现实不完全适应,应通过明确德育的主导方向,注重德育实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社会负面影响,加强德育的科学研究等措施,以改善学校德育教育。德育的负面影响,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打下扎实、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成为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各级事业单位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奢靡风气的兴盛,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变化,旅游活动盛极一时。通过对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士大夫田艺蘅游览烂柯的论述,可以发现田艺蘅对其旅游的地点、交通工具与食宿、游伴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以此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士大夫的旅游实践情况。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士大夫;旅游;田艺蘅;烂柯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