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亲子共读有段时间了,儿子还是喜欢听我讲,自己却不愿意张口,也不愿意回答,我该怎样提问?”这是一位3岁男孩妈妈的提问。
“儿子上大班,我们亲子共读有三年多了。我认为和儿子看书的过程,也是和他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很希望儿子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是他不爱说,有时看篇幅较长的书时,他能不说一个字,仅仅是安安静静地听我讲。这是怎么回事?”最近的一次阅读讲座结束后,中中妈妈向我提出了这个疑问。
……
请从答案入手
家长了解自己宝宝身心发展的程度,知道他们的兴趣、体验、阅读的范围,以及语言发展的程度。因此,家长应该从宝宝能够回答的答案去设问和展开。比如,在亲子共读《谁的自行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这本书很简单,每两页会出现不同的自行车,文字都是“这是谁的自行车”,图画中会提供一些线索,让宝宝去寻找和思考。
家长在引导宝宝参与思考和讨论时,可以从第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自行车?”开始。因为宝宝对自行车不陌生,参与感强,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对于宝宝的答案,家长不必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继续提问:“这个长长的扁扁的自行车是谁的自行车?”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指导宝宝去注意自行车的形状。还可以继续问下去:“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动物的自行车?”“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爬行动物的自行车?”“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可怕的爬行动物的自行车?”如果宝宝年龄偏小,你不妨这样问:“这个长长的扁扁的自行车是不是鳄鱼的自行车?”
这样提问的目的,不是去考察宝宝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而是让他们慢慢适应这种亲子共读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有表达的信心。特别是最后那样的是非问句,就是让宝宝能够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信心。
图文反复、可预测的图画书,会多次出现类似的场景,家长通过前几次的阅读体验,是在帮助宝宝构建“听看想”——家长读文字、宝宝看图画,然后用大脑去思考的模式。
阅读讨论有步骤
接下来,家长要从调动宝宝观察力的角度去设问。不过,也可以用答案包含在题目中的选择问句的方式来引发讨论。比如,“小鼹鼠可以在地面上骑车,能在地底下骑车吗?”这样引导的好处是能够结合宝宝对鼹鼠的认知,起到强化或告知的作用,也能鼓励幼儿通过看图画找到答案。
随后,家长可以针对图画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讨论。这是从用单个词回答过渡到用短语回答的关键点。随着宝宝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家长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动作来回答,当然也不要强求。比如,“这个大大的自行车上有个水桶,能用来做什么呢?”
等宝宝逐步适应这样的对话和初级的讨论后,可以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例如,“毛毛虫的自行车看起来没有车把手,没有脚踏板,也没有座位?”
最后,家长可以将讨论引导到科学、人文、情感方面的探讨。听起来很高深,其实操作起来很容易。比如,可以这样问:“大家都有自行车,小蜗牛怎么办呢?”这时家长可以停下来,听听宝宝的想法,然后再翻页看图,“原来小姐姐骑车带着小蜗牛呢。”类似的结论,经过设问讨论看图后可以得出,会让宝宝充满愉悦之情。
这五个循序渐进的讨论步骤,慢慢让宝宝熟悉和认同对阅读的讨论。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家长可以多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绘本,从以下八个问题入手,与幼儿展开讨论,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哪些主人公、主人公想要得到什么、出现了什么样的难题、主人公怎样解决了难题、之后发生了什么、最终怎样解决难题达成目标、故事结尾主人公有何感想等。
阅读讨论有技巧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善于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捕捉到他们对于绘本内容(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中的惊奇、困惑、高兴等情绪和语言表述,从中快速地映射到共读中的关键节点,加以重复讲述、询问和提问,常能引发一些有意思的对话与讨论。
不过,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和宝宝开展对话与讨论,但不要期望他们说出你预设的答案,而且应该适度的放空自己,将自己拉近到幼儿的思维水平,利用已知的宝宝的兴趣点、共有的体验,从兴趣着手让宝宝喜欢和大人之间的对话和讨论。
更重要的是,在跟宝宝的对话和讨论中,别期望每一次对话都会有深刻的思辨与意义,要享受和宝宝聊书的感受。在聊书中,亲子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情感、认知和思考的交叉点,而且会让宝宝了解到家长很珍惜和他们的对话,并且愿意听他们说话。而某一天,你发现宝宝的思想变得愈发深刻和有意义,那是对亲子共读讨论的额外奖赏。
从这些绘本开始
有些图画书天生就适合讨论。
家长不妨找一些书名就是问句、情节反复的绘本来开始。书名是问句,避免了由父母去提问的生硬。故事情节反复,更是帮助宝宝用眼睛去寻找答案。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谁藏起来了》《先有鸡》等。
可预测图画书的绘本也同样适合。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一个通过可预测的图来猜测故事进展的书。初读时,在朗读短短的44个字的同时,引导宝宝细细地读图就好。当宝宝发现了图中的伏笔时,就可以与他们进行可预测结果的讨论。
另外,在故事开始之前,家长也可以与宝宝开始讨论。比如,告诉宝宝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如果是宝宝自己选的,可以问问他,为什么选了这本书。
(作者系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儿童阅读爱阅团发起人,著有《陪幼儿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等书。)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
“儿子上大班,我们亲子共读有三年多了。我认为和儿子看书的过程,也是和他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很希望儿子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是他不爱说,有时看篇幅较长的书时,他能不说一个字,仅仅是安安静静地听我讲。这是怎么回事?”最近的一次阅读讲座结束后,中中妈妈向我提出了这个疑问。
……
请从答案入手
家长了解自己宝宝身心发展的程度,知道他们的兴趣、体验、阅读的范围,以及语言发展的程度。因此,家长应该从宝宝能够回答的答案去设问和展开。比如,在亲子共读《谁的自行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这本书很简单,每两页会出现不同的自行车,文字都是“这是谁的自行车”,图画中会提供一些线索,让宝宝去寻找和思考。
家长在引导宝宝参与思考和讨论时,可以从第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自行车?”开始。因为宝宝对自行车不陌生,参与感强,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对于宝宝的答案,家长不必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而是继续提问:“这个长长的扁扁的自行车是谁的自行车?”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指导宝宝去注意自行车的形状。还可以继续问下去:“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动物的自行车?”“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爬行动物的自行车?”“这个长长的扁扁的是哪个可怕的爬行动物的自行车?”如果宝宝年龄偏小,你不妨这样问:“这个长长的扁扁的自行车是不是鳄鱼的自行车?”
这样提问的目的,不是去考察宝宝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而是让他们慢慢适应这种亲子共读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有表达的信心。特别是最后那样的是非问句,就是让宝宝能够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信心。
图文反复、可预测的图画书,会多次出现类似的场景,家长通过前几次的阅读体验,是在帮助宝宝构建“听看想”——家长读文字、宝宝看图画,然后用大脑去思考的模式。
阅读讨论有步骤
接下来,家长要从调动宝宝观察力的角度去设问。不过,也可以用答案包含在题目中的选择问句的方式来引发讨论。比如,“小鼹鼠可以在地面上骑车,能在地底下骑车吗?”这样引导的好处是能够结合宝宝对鼹鼠的认知,起到强化或告知的作用,也能鼓励幼儿通过看图画找到答案。
随后,家长可以针对图画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讨论。这是从用单个词回答过渡到用短语回答的关键点。随着宝宝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家长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动作来回答,当然也不要强求。比如,“这个大大的自行车上有个水桶,能用来做什么呢?”
等宝宝逐步适应这样的对话和初级的讨论后,可以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例如,“毛毛虫的自行车看起来没有车把手,没有脚踏板,也没有座位?”
最后,家长可以将讨论引导到科学、人文、情感方面的探讨。听起来很高深,其实操作起来很容易。比如,可以这样问:“大家都有自行车,小蜗牛怎么办呢?”这时家长可以停下来,听听宝宝的想法,然后再翻页看图,“原来小姐姐骑车带着小蜗牛呢。”类似的结论,经过设问讨论看图后可以得出,会让宝宝充满愉悦之情。
这五个循序渐进的讨论步骤,慢慢让宝宝熟悉和认同对阅读的讨论。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家长可以多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绘本,从以下八个问题入手,与幼儿展开讨论,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哪些主人公、主人公想要得到什么、出现了什么样的难题、主人公怎样解决了难题、之后发生了什么、最终怎样解决难题达成目标、故事结尾主人公有何感想等。
阅读讨论有技巧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善于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捕捉到他们对于绘本内容(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中的惊奇、困惑、高兴等情绪和语言表述,从中快速地映射到共读中的关键节点,加以重复讲述、询问和提问,常能引发一些有意思的对话与讨论。
不过,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和宝宝开展对话与讨论,但不要期望他们说出你预设的答案,而且应该适度的放空自己,将自己拉近到幼儿的思维水平,利用已知的宝宝的兴趣点、共有的体验,从兴趣着手让宝宝喜欢和大人之间的对话和讨论。
更重要的是,在跟宝宝的对话和讨论中,别期望每一次对话都会有深刻的思辨与意义,要享受和宝宝聊书的感受。在聊书中,亲子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情感、认知和思考的交叉点,而且会让宝宝了解到家长很珍惜和他们的对话,并且愿意听他们说话。而某一天,你发现宝宝的思想变得愈发深刻和有意义,那是对亲子共读讨论的额外奖赏。
从这些绘本开始
有些图画书天生就适合讨论。
家长不妨找一些书名就是问句、情节反复的绘本来开始。书名是问句,避免了由父母去提问的生硬。故事情节反复,更是帮助宝宝用眼睛去寻找答案。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谁藏起来了》《先有鸡》等。
可预测图画书的绘本也同样适合。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一个通过可预测的图来猜测故事进展的书。初读时,在朗读短短的44个字的同时,引导宝宝细细地读图就好。当宝宝发现了图中的伏笔时,就可以与他们进行可预测结果的讨论。
另外,在故事开始之前,家长也可以与宝宝开始讨论。比如,告诉宝宝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如果是宝宝自己选的,可以问问他,为什么选了这本书。
(作者系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儿童阅读爱阅团发起人,著有《陪幼儿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等书。)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