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廉政建设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讲到: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的确,新加坡在亚洲国家中不仅以高速增长的经济成就闻名,而且其良好的社会秩序亦令人瞩目。其所以能这样,是与新加坡政府重视廉政建设分不开的。新加坡在廉政建设上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正> 日本学者井上靖从1981年9月至1988年5月,曾先后两次来到我国山东省、五次来到我国河南省,在旅行采访中,对收录于《论语》中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着重分析其历史背景,为写作以孔子为主人公的小说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小说《孔子》分为五章,每章又分节。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了该书。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小说。
<正> 日本著名律师丹山雅在其著作《婆婆对付儿媳77计》中说:“如果谁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婆媳关系的)办法,应该授予他诺贝尔奖金!”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的矛盾要比夫妻关系等其他家庭矛盾多得多,问题也严重得多。结果成为“永恒的难题”。那么,对婆媳关系到底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有人认为道德是具有理想性的,所以婆媳关系道德也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要使婆媳亲密相处,象母女一样。可是事实上婆媳之间没有产生亲密关系的天然条件,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本来不是亲人,而是外人,甚至连一般的朋友都不是。媳妇
<正> 前些年,曾流传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时下这种口头禅所讽刺的社会现象似乎有增无减。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有着“好爸爸”的青年不思自立,不刻苦学习本领,一心利用父母手中的权和钱,在入学、找工作、晋升等问题上背靠大树好乘凉,把伸手向父母要享受,要前途视为天经地义。有些没有好父亲的青年也不愿自强,千方百计地拉关系,事事攀“高枝”,处处找“后台”,好象一辈子不依附在哪棵大树下,便无法生存。凡此种种,说明依附思想正蛀蚀着一些青年人的灵魂。 这种依附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几千年封建
<正> 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于今年6月在上海碳酸碱厂召开了1992年年会。该厂领导对伦理学研究会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形势,研究解决改革开放中提出的深层次问题,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食粮表示热烈欢迎,并为这次年会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会同志围绕“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中心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在讨论中,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不仅
<正> 几年来,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同学的交往、谈心,看到这些有志于献身祖国美术事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造型艺术专业的。他们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为美术专门人才,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苦练绘画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着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美术人才的目标迈进。
<正> 道德思维自有其应遵循的逻辑方法,于此学者多有论说。下面列举几段古语,看看能否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正> 1992年9月2日,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集在昆明的部分会员,以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问题关键还在于应该对我国的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是否标准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对我国现行的各种道德层次的功效进行分析,理论上才能有所突破。有的同志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活动与道德管理的关
<正> 春联,起源于桃符。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百姓每到过年时,就在门的两边挂上桃木符,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到秦汉时期,挂桃符已成为民间的传统习惯,连宫廷和权贵们也都挂桃符。五代十国时期的蜀国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写出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但这春联仍写在桃木上,被称为“桃木诗句”。用红纸写春
<正> 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指导思想。早在1979年10月,他就提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阴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十几年来,他从不同角度曾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比如关于反对精神污染,关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关于加强廉政建设,关于十年最大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