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加强引导和适时调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效益
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仅仅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自然不能例外。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机会。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围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卢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1 讲究课堂授课艺术,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把学生的心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
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特别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它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给学生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这一节课时,我就让学生找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的图案,再结合图片演示出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对称美”。在做计算题时,我常以“抢答”、“开火车”等形式进行,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独立练习,在有趣的相互竞赛中提高自己的口算、计算能力。直观、有趣、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2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要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向学生教授数学,而是指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掌握其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逐步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才干。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借助这些方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加强引导,教学相长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本来就是紧密相联的,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简单地把课本的知识照搬给学生,那么数学就缺少了鲜活有趣的内容,就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习数学最终都是为了运用数学。因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数学教学归璞于实践、归璞于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此,在学生眼里,数学将不再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和枯燥無味的数字游戏,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5.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心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等,通过信息反馈,教师能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总之,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益。
收稿日期:2011-07-19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效益
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仅仅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自然不能例外。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机会。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围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卢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1 讲究课堂授课艺术,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把学生的心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
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特别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它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给学生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这一节课时,我就让学生找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的图案,再结合图片演示出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对称美”。在做计算题时,我常以“抢答”、“开火车”等形式进行,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独立练习,在有趣的相互竞赛中提高自己的口算、计算能力。直观、有趣、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2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要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向学生教授数学,而是指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掌握其规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逐步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才干。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借助这些方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加强引导,教学相长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联系实际,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本来就是紧密相联的,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简单地把课本的知识照搬给学生,那么数学就缺少了鲜活有趣的内容,就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习数学最终都是为了运用数学。因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数学教学归璞于实践、归璞于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此,在学生眼里,数学将不再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和枯燥無味的数字游戏,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5.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心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等,通过信息反馈,教师能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总之,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益。
收稿日期: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