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践表明,该阅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知识积累也具有正向作用。读写结合作为群文阅读的重要方向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相关研究不足,如何在群文阅读中应用读写结合策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将在本文中对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提出相应建议,并通过这种方式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写作以及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能力以及改善语文素养,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策略逐渐走向大众和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强调通过议题来串联不同文本,教学过程具有显著的探索性质,和传统阅读模式相比,以读写结合为核心的群文阅读有利于整合语文教学目标,对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切实解决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第一,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是读写结合的核心理论,对其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桑代克等学者提出,学习和迁移两种情境的要素得具有一定共同性,才能为迁移产生奠定基础。阅读与写作之间确实存在对应关系,所以迁移理论符合读写结合要求。
第二,整体教育理论。
根据整体教育理论的观点,不同事物之间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关联性,且这种关联性具有动态性、持续性。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之间同樣存在联结,前者的理解过程具有由外而内的特征,后者理解过程则具有由内而外的特征。联结是动态的过程,因此,只有两者深度转化融合,才能形成完整语文阅读教学。
(二)现实需要
第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写作的共通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阅读以及写作教学,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深度结合,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在不同学段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阅读和写作在不同学段的共通点具体如下:第一学段共通点为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想象的展开和描写,标点的认知和使用。第二学段共通点为产生感受与描写感受,展开想象与描写想象,了解标点用法与正确使用标点,积累语言素材与运用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共通点是了解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与正确采用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了解文体的特征与文体写作,体会标点与使用标点。
第二,当前中国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语文教学领域,读写结合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有部分教师是采用单篇阅读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模仿来开展读写结合策略。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率,对于改善学生写作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以单篇阅读为主的读写结合对学生思维造成较大限制,二是该模式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可以引入群文阅读模式,基于群文阅读的读写结合策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正向意义。
二、读写结合视域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议题的确立
群文阅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议题,只有设置合理的议题,才能激发师生的讨论兴趣和热情,教学目标是确定议题的依据。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应该根据议题来确定各个环节教学内容。以议题为切入点,并围绕议题开展一系列阅读和写作的引导工作,从而最大程度满足群文阅读基本要求。通过两者深度结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
(二)文本选择与组织
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方面,选择文本和组织文本是关键所在,在群文阅读教学应用读写结合策略时,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以读带写,二是以写带读。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目标来合理选择安排。例如,文本在以读带写这种方式中一般作为范文发挥作用,教学时应该注意文本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便于学生模仿。在选择文本以后便进入文本的组织环节,按照文本呈现顺序,可以划分为三种组织方式:一篇带多篇、多篇带一篇以及多篇。按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划分为群文齐读和群文共享,按照文本来源,可以划分为课内和课外阅读。
(三)教学框架提炼
第一环节:由写导读——唤醒认知,激发动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依托于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经验,借助初始习作整合和组织其知识以及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共享等方式进一步为学生读写结合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写前导入。教师需要根据议题要求来设置写前导入的内容以及写作任务,为学生自由思考和写作营造良好环境。在帮助学生设置体验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既有知识结构以及经验,从而提升其表达意愿,强化写作的自主性。其次,初试习作。初试习作指的是学生依托于既有认知结构,激发既有知识经验为目标的写作任务,即学生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转换为书面文字。再次,互相交流。学生之间基于讨论和交流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环节,通过互相交流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解决自身问题,从而对初稿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促使学生主动习作,提升其阅读和写作意愿,整合其既有知识和经验,实现迁移目标。
第二环节:由读引写——更新认知,模仿创造。为实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有效迁移,需要充分发挥范文的中介作用,通过合理模仿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使阅读向写作的迁移。首先,读中感知。教师充分利用群文阅读量来布置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首先设置议题,并通过探究文章内容以及写作手法来开展理解性活动。议题选择对群文阅读至关重要,对获取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提升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次,修改习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写作主题的范文,在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掌握更多经验,通过和自身习作进行对比而明确自身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写中反思——深层认知,迁移内化。通过第二环节的由读引写,学生带着已有的习作,通过群文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不同文体的架构,再次打磨自己的文稿。在修改的过程中,反思总结,为以后写作积累经验。首先,讨论反思。在多篇文本阅读的同时,师生需要提取其核心内容,对写作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有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写作进行积极迁移,从而为写作提供借鉴参考。其次,完善习作。学生在习作完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了其他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对自身习作存在问题形成更加深刻认识,从而对自身认知结构进行持续优化,提升认知结构的条理性。再次,互评反思。不同个体理解事物的方式不同,建构方式往往存在差异,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也存在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互相合作,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知。所以,学生之间通过互助式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实现对自身习作进行优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海华.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7.
[2]李睿婷.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8.
[3]许棠.分析新时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