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著名乡土小说代表作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民族区域文化和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独特的民间习俗和人物优良的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生学习。本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着眼于小说的文化价值分析,以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语言学习、人物分析、民俗风情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四个方面,初探小说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边城》 教学 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专门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国家文化自信,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1]《边城》植根于乡村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民族文化,小说对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民俗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仁爱互助的伦理精神有着许多描写。在小说中,有花桥流水、特色婚嫁、男女对唱情歌、水俗等湘西文化特色。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节日受西方节日和文化的冲击下,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美和珍贵的人文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提升学生感受文化美的能力。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苗族人,《边城》呈现出多样发展特色的湘西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人的家乡文化都會成为别人眼中的区域文化,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热爱自的己家乡文化,也要包容和理解其它区域的特色文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家乡文化、热爱其它民族文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一.《边城》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边城》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内容呈现的是民族区域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民族区域文化主要蕴含着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而儒家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小说所承载的婚恋观和伦理观上。
   (一)浓烈的民族区域文化
   1.民俗文化
   《边城》里的对歌习俗是沟通男女感情的桥梁,对歌传情达爱是边城人民表达感情的一种直接而大胆的方式,既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又委婉的表达了爱意。女方面对男方的歌唱,女方喜欢可以回唱,不喜欢可以拒绝。女方也可以通过回唱从多位追求者之中挑选自己的心仪之人。小说中的天保和傩送同时喜欢翠翠,他们最终通过对歌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归宿。湘西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对歌选媳妇”的传统,男生很有可能找不到老婆,因为不会唱歌。翠翠的母亲和父亲正是因为对唱相知相爱才有了翠翠。茶峒的中秋节夜晚也会发生许多男女唱歌的故事,一方水土养育了边城那些对歌传情的男女。
   在湘西的山道上经常可以碰到男女婚嫁的队伍,翠翠经常追着迎亲队伍看热闹,滴滴答答、悠远深长的唢呐声响彻整个山谷,这座山城里的所有草木、山水和人都在为新人庆祝。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都各有特色,婚嫁文化也是非常的博大精深。
   2.民间信仰文化
   这个平时安静的边陲小镇会因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而热闹起来,“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2]在这一天,任何家庭都可以吃鱼和肉,龙舟赛,抓鸭赛,擂战鼓,鸣鞭炮,吊脚楼上观看比赛,整个端午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结束。中秋节男女进行对唱活动,春节传统舞龙舞狮,十五元宵节用竹筒烟火把搞灯欢庆这个节日。这些传统而地道的节日民俗活动在大都市中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节日的繁荣,在大江大河和大湖上赛龙舟的人越来越少,观看比赛的人更是寥寥可数。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没有亲眼见过赛龙舟和舞龙、舞狮,他们只能在书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那些民俗活动。《边城》里的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美、精神飒、爱家乡的表现,在当今社会,那些先辈留下的特色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值得我们的学生继承和学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一定不能慢慢被西方节日所取代!
   湘西人民信仰神,傩神是湘西信仰的神,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名字的由来也与神有关,天保佑人事是常事,傩神所送来的傩送更让人不能轻视,湘西人民认为神可以保佑家乡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翠翠也经常在船上唱巫师迎神歌,信神是淳朴底层人民的精神信仰。
   (二)、传统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在《边城》中占了主导地位,儒家的伦理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之间的相处。
   1.婚恋观
   孔子提倡自由恋爱、自主婚恋,但儒家也提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船夫面对天保走车路来提亲,老船夫没有给过明确的答复,因为老船夫鼓励翠翠自己抉择婚姻大事。天保走车路提亲需要由父亲做主,顺顺在天保主动退让傩送而选择远出却意外落水后却答应和王团总结亲。
   2.伦理观
   老船夫对孙女的爱,翠翠对爷爷的尊敬和孝顺。顺顺是个重义轻利、公正无私的人,他是茶峒的掌水码头。文中对顺顺的评价是这样描述的:“但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2]正因为顺顺明事理,明白出门人的甘苦和失意人的不易才能深得茶峒人的信赖,成为茶峒的掌水码头。老船夫面对渡船人掷钱而一一塞还,哪怕却情难却他都会花钱买茶叶、草烟赠送于人。他还常请人来家里喝酒,城里人想喝他酒都慷慨赠送。老船夫想买肉,但屠夫不想要他的钱,他宁可去别家。老船夫不计较个人得失和不想占人便宜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社会中难得可贵。老船夫和顺顺的义利观与儒家“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义利观并行不悖。这里的娼妓也是讲道德诚信的,人相熟后可以有“钱可有可无”的信任。地方军事者保境安民,端午节赛船过后,为了与民同乐,放入又大又肥的鸭子尽善于人民。孟子给梁惠王讲周文王修筑灵台,与民同乐的故事就是想告诉梁惠王用百姓之力办事也要爱民,做成的事情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边城的军政长官是保家为民,与民同乐的好官员,这与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也是非常相契合。傩送兄弟的行侠仗义、谦让,当地居民的诚信守约等这些良好的品性都是儒家传统写照,“茶峒”就是一个寄托着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世界。    二.《边城》教学中学习文化价值的途径
   (一)通过语言学习,感受文化价值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品味语言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语言赏析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让学生细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写出文化美的精彩句子找出来,结合文化知识背景,学生共同分析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课堂上分析语言,然后分享、交流自己体会到的文化价值。师生可以对小说中的特色方言进行分析,例如翠翠在码头上等爷爷等了很久,翠翠心中已是十分焦急,听到傩送叫她去家里有灯的楼上等爷爷,翠翠以为傩送在调戏、欺辱她,就脱口骂了一句: “悖时砍脑壳的!”“悖时”,是“运气不好”的意思,“砍脑壳”即“砍掉脑袋”的意思,一般被别人拿来诅咒人倒霉没有啥好下场的骂人话。这话从翠翠脱口而出,一方面表现了她内心的焦急,另一方面更好的展现出她率真的性格。笔者清晰记得莫言的《檀香刑》中写道“黑衣人扔掉胡须,从身边捡起一块石头蛋子,准确地填进孙丙的嘴巴里。”[3]这里的“石头蛋子”就是山东方言“石头”的叫法。小说方言的使用有助于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小说中对茶峒人民过端午节穿新衣、写王字、吃鱼肉、看比赛、抓鸭子等语言描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茶峒人民对端午节的重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要热爱和保护国家的传统节日。
   (二)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体悟精神文化
   沈从文先生用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刻画了老船夫、翠翠、顺顺、天保、傩送为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分析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内容,首先,学生们要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教师可以抛出人物分析的角度,例如人物的肢体动作形象描写、肖像形象描写、语言形象描写等。例如师生对小说描写老船夫的几处语言分析,有的渡船人因心中不安会掷一把钱给老船夫,他却认真的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2]渡头是公家出钱,渡船人本无需出钱,老船夫硬气地拒绝了渡船人的给予。从他硬气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有着正直、不贪心的优良品质。老船夫有一次去河街买东西,许多商铺老板想送他些粽子和其他东西以表示对他老人家的敬意,老船夫却说:“我带了那么一大堆,回头会把老骨头压断。”[2]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原则十分坚定!顺顺为人热情好客、重情重义、公正无私。他喜欢结交好友,在朋友有难时他会慷慨相助;面对水上的各种麻烦事他会尽量做到公平正义;他对儿子的教育比较严厉,重视培养傩送和天保的言教和敢于吃苦、独立自主的精神,他希望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有勇气、能吃苦、不骄惰、不仗势欺人且能做事的人。孔子主张“君子远子,理性至上”,与子女相处要理性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是教育子女要做到不溺爱、不偏不倚、不娇生惯养。顺顺对他的两个儿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理性教育。总而言之,小说中这几个重点描写的人物形象共同谱写了一段美好的故事,人物身上珍贵、优秀的精神品质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教师可以从文本中提取人物素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感悟和学习人物所表现的优秀精神文化价值。
   (三)通过民俗风情的学习,理解民俗文化
   《边城》的茶峒是一个民风淳朴、近似“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在穿着方面,男人头上有时会“包着红布”、“包着白布”,赛龙舟时“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2]头上包布是湘西人民特色的穿着。在住方面,茶峒依山傍水,房屋建筑面积有限,一半在水且建有吊脚楼,还有的人像老船夫和翠翠一样以船为家。在行方面,茶峒以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也有了以水运为生的水保、水手、纤夫、船夫、商人等职业。这座小城还有我们许多中国特色的民俗,例如对于端午节穿新衣、写王字、赛龙舟、抓鸭子比赛;中秋节赏月、对唱情歌;春节放炮、舞龙舞狮;元宵节搞灯。湘西人民庆祝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湘西有关民俗风情的知识学习来理解和尊重不同少数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
   (四)拓展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边城》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如果全靠教师口头传授这些知识,花费的课时会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湘西人民庆祝传统节日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拓展湘西地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湘西地区传统文化的意义,了解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培养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川、渝、湘、鄂30多个地区的交汇处,山地多,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据统计,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056多种,例如土家族的铜鼓舞、茅古斯舞、织绵等,苗族的银饰、苗歌、苗戏、苗绣等。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苗族特色的服饰和银饰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色彩斑斓、图案多样的苗服做工复杂,图案意义深重。例如鸟的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而鱼则寄托了苗族人民寻求身孕更多孩子的意愿。苗绣手艺好的多半是一些农村老人,因为其做工精细、复杂,所以我们中国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苗绣,长此以往,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很难得到传承。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丰富多样,它的价值体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例如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宝贵的价值,它需要人们去传承。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总之,通过《边城》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理解和包容少数民族文化,更要热爱、继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國家文化的自信,养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教师亦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探索文化之美,只有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与创造能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第10页.
   [2]沈从文.《边城》[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07第15页.第34页.第30页.第12页.第78页.第104页.
   [3]莫言.《檀香刑》[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01.第379页.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是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有一定区别,在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沟通与写作这门课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与写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沟通与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四阶段(7至9年级)时初中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名著。虽然是分步走,也着实让不少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学生更是赶着鸭子上架,甚至无招架之力。而群文阅读的兴起与不断创新,有力打破了这一尴尬境地,让学生阅读交流和阅读享受游刃有余,极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恐惧写作、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促进作文教学的新发展。微写作是当代创新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精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尝试将微写作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写作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创设下的课堂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所学文本中,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以部编版二年级上《日月潭》的教学为例,从创设图画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实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李吉林在《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一文中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发
内容摘要:文以载道,文学就是人学。文学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在阅读教学应树立“立人”为终极目标的观点,阐述了阅读教学所达到的丰富中职生情感、提高中职生品位、健全中职生人格的“立人”目标。   关键词:立人 阅读教学 终极目标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巴金说:“我们有
内容摘要: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北宋为叙述背景,讲述了一个庶女如何在古代家庭礼教中成长蜕变的传奇励志故事。由于制作精良的服化道,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剧中呈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好评。该剧女性角色盛明兰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对于当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盛明兰 通透 隐忍   网络文学,经过21年的发展,凭借着媒介的便利,庞大的
内容摘要:受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正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为对比,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围绕《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展开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
内容摘要: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的欣赏有三重层次: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三重层次,既是三重境界,同时又往往是诗人历经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层次 境界 过程 托景寄情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的欣赏正如禅师参禅的过程一样,有三重层次: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内容摘要:自十九世纪以来人们旅行不仅仅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贸易、商业交易、外交、流放、移民、朝圣、传教,这些都是吸引外国旅行的典型方式。在20世纪,随着快速、可靠、廉价和长途运输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世界范围的国外旅游的推动者。旅行写作随之兴起。旅行写作同时具有着文学的艺术美感和议论文的思想深度。通过探究毛姆的《在中国的屏风上》为例,浅析旅行写作的特特色。   关键词:旅行写作
内容摘要: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