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之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到过欧洲国家的友人告诉我,每当登上那些高楼大厦时,就会发现电梯越过12层便到了14层,偏偏见不到13层的踪影!
  后来,参观了闻名世界的达·芬奇绘制的《最后的晚餐》壁画才知晓,耶稣的第13个弟子犹大,为了贪图30块银币而出卖了耶稣,结果耶稣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天国的一次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当时有12人在座。席间,突然闯进一位不速之客——凶神罗基,这样凑成了13人。结果,当时在座的最高之神奥丁之子——光神鲍尔德因此罹难。从此,众天神一蹶不振。由于受这两个传说的影响,再加上昔年许多海难常常与13有关。比如,当年英国的“伊丽莎白”号的冰海沉船,就发生在2月13日;法国最大的一次海难——“太阳神”号颠覆,是在6月13日……这些13,都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更加深了人们对13的忌讳。
  尽管西方国家普遍把13视作不祥的数字,但照样有人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国印第安纳州最大的巴恩斯索恩伯格律师事务所,不仅不嫌弃13,而且十分偏爱这个数字。该所的电话为6381313;办公室专门设在13楼;律师们的汽车牌照也选1313。每逢13日又遇上星期五(耶稣遇难那天恰逢星期五),该所就要大肆庆祝一番,他们完全把13当作了幸运日了。
  说来有趣,在普遍忌讳13的西方人当中,却有人实实在在受到13的好处,而且他特意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怀念。这就是英国皇家卫队哈特菲尔德的墓志铭。在他的墓志铭上,只有赫然醒目的一个数字:13!
  原来,哈特菲尔德原本是白金汉宫里的卫兵。在一个13号星期五的晚上,哈特菲尔德被指控在夜间值班时睡着了。本来,指控的就是这么一点事,可是几经渲染,就成了不严惩不足以振军纪的大问题。不然的话,据说女王的安全就将受到威胁。就这样,哈特菲尔德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然而,就在执行处决的前夕,哈特菲尔德终于想起了一个细节。他诉说:“我那天夜里没有睡觉。我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午夜响了13下!”
  此话一出,轰动朝野。“真是天方夜谭!”这是法官听后的第一感觉。“这怎么可能呢?”继而一想,这是个既荒谬而又足以确定能否定罪的证据,怎能视为儿戏!于是,法官决定暂缓执行,并命令进行一次补充调查。结果调查发现,那天夜里确实有不少人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深夜响了13下。而且,他们都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这可真是一件怪事!法官遂又请来一位专家对议会大厦的钟进行检查。检查后确信,那天夜里,钟里的一根发条出现过异常,表示凌晨一点的那下钟声,确实是在子夜刚刚敲过12下以后,就立即响了起来。所以,听者无疑就会认为是钟声响了整整13下。
  哈特菲尔德重新被带进了军事法庭。这一次,他被宣布无罪释放。不久以后,哈特菲尔德成了皇家卫队队长,而且一直活到了100岁。按照他的遗嘱,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一个醒目的数字:13!■
其他文献
两次流浪他乡  中亚历史上最卓越的文学大师尼扎米丁·阿里舍尔·纳瓦依(Nizamiddin Alisher Navoi,1441—1501)诞生于赫拉特(今属阿富汗城市)。“纳瓦依”(音译)是他用察合台语写作时的笔名,意为“悦耳”“曲悦”,用波斯语创作则署名“法尼”(音译,“隐士”之意)。童年时期,受祖辈家风的熏陶和影响,纳瓦依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波斯文学的各大经典。他15岁时便以作诗闻名,得到
一些名人竟然会对自己最受欢迎、盛极一时的代表作品心生厌恶和无奈?来看看下面这些例子吧——凯丽·费雪(左)和她在《星球大战》中饰演的莉亚公主凯丽·费雪 → 莉亚公主  如果我没有扮演莉亚公主,会是什么样子?不会成天收到影迷的来信,不会梳着难看的、让人厌恶的发型,永远不会成为观众熟知的名人。我只会是我自己。——凯丽·费雪  凯丽·费雪在其自传《莉亚公主日记》中表示,她在影片《星球大战》(1977)中的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飞鸟鱼曾经是我的作者。某一年,她突然人间蒸发!  待到我偶尔读了她公众号的文章,才知道她已人在日本。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连根拔起、浴火重生——这个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的人,居然跑到京
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弗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1968)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她出版于1939年的图画书《迈克和他的蒸汽铲车》(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以及为她赢得1942年凯迪克奖的 《小房子》(The Little House)。她笔下那架可爱的蒸汽铲车玛丽,已经成为20世纪美国童年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那
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是美国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继1903年发表成名作《少雨的土地》后,她又于1909年发表了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集《无界之地》。尽管“生态女性主义”是1970年代才出现的学术概念,但作为美国环保运动先驱和旗帜鲜明的女性主义者,奥斯汀的作品已展现出对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念的思考与探索。女性的沙漠  奥斯汀在《无界之地》中对沙漠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耶路撒冷三千年》那本书曾被我束之高阁了很久,一度将阅读它视为畏途。  巧的是,在我主持的某次同行阅读分享会上,韩玉霞老师跟大家分享的正是这本书。韩老师学史出身,对很多史实信手拈来;身为资深业
在2010《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网站上,“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得票数稳居候选人之首。这足以说明“朱利安·阿桑奇”背负了亿万网民的“厚望”,也预示了“朱利安·阿桑奇”注定是一个令全世界难以忘记的名字。而由他领导的“维基解密”事件更是引发一场震撼全球的泄密大地震!35岁的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网站——这个将堪比“国王长了驴耳朵”这类不能说的秘密统统收入囊中的“树洞”,通过互联网一字不
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是巴塞罗那的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被奉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设计的建筑有18处被保留下来,其中17处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处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的奇迹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个叫东田的游侠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她在游过巴塞罗那之后评价说:没有哪座城市像巴塞罗那,因为一个人而熠熠生辉。达·芬奇、凡·高
约瑟夫·伍德·克鲁奇(Joseph Wood Krutch)1893年11月25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社会批评家和自然主义者。在即将退休之际迁移到亚利桑那州的索诺兰沙漠居住,以沙漠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出版了《十二个季节:终而复始的乡村年记》《伟大的美国自然文学》等多部自然文学著作,被称为“现代版的梭罗”。其中《沙漠岁月》(The De
旁遮普是印度西北部著名的五河之地,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曾养育了能征善战的锡克人,也曾目睹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近代以来,旁遮普遭遇了巨大的创伤,印巴分治把旁遮普切分,一半在印度,一半在巴基斯坦。在那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时刻,人民的鲜血浸染了大地,这成为旁遮普甚至印度人永久的痛苦记忆。  在诸多以印巴分治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一首女诗人的诗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受到普遍欢迎,那就是阿姆瑞塔·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