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调工艺专业为例,就抗疫背景下教学改革应当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 烹调工艺专业 教学改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抗疫,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勇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疫过程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在烹调工艺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课程思政,传递正能量,能够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逐渐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烹调工艺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提高教学质量
  在烹调工艺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能够助力烹调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能力等评价模式的深化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实践,使高职院校更加关注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推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教学方法优化和教学组织方式切合课程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发展。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烹调工艺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通过不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运用和教学方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既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深刻地领悟到做人的真谛,从而真正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中,让课程思政助力学生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造成了重创,淘汰了一批综合素质不高的从业者和竞争力低的企业。同时,疫情防控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对未来的餐饮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助力学生在未来从业过程中严守职业道德底线,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烹调工艺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重技术、重比赛,轻德育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各级教育部门对举办职业大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采取多种措施拨资金、配师资、保时间、腾场地,师生们参赛的热情空前高涨。相比而言,德育工作缺少变化,声势不够大,难以吸引师生积极参与。比如带学生比赛能为教师带来直接的回报,而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有时不一定能直接看到成效,故部分教师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把德育工作看作是额外的、不必要的任务。
  (二)部分烹调工艺专业教师不清楚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部分烹调工艺专业教师对烹调工艺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疑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传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理解、也不配合。要做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实现育人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更要成为“大先生”,把思想引领、劳动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每一门烹调工艺专业课程,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融于烹调工艺专业课程体系中。
  教师只有对烹调工艺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思政有效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并传递给学生,因此烹调工艺专业教师要从主观上搞清楚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从能力上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逐步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三)各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烹调工艺专业教师要利用非思政类课程中所蕴含的巨大的、丰厚的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支持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选择的资源(案例)一定要与实际相符,能与烹调工艺专业课程无缝对接。
  三、烹调工艺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烹调工艺专业教师修养水平
  开展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众多的烹调工艺专业教师。烹调工艺专业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因此,烹调工艺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转变烹调工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显得尤其重要。
  烹调工艺专业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劳动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每门烹调工艺专业课程,在课程中体现育人功能,真正形成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烹调工艺专业教师更要从自身做起,在烹调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正能量元素,教育学生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为落实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必须对烹调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进一步加以明确。要修订烹调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程体系,在烹调工艺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托,根据烹调工艺专业课程的特点,设置知识、技能、思政目标,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结合相关章节,挖掘优质案例,把“爱国”元素、“工匠精神”元素、“职业道德”元素、“诚信”元素、“绿水青山”元素通过课堂教学、情景模拟、外出实践等方式自然融入烹调工艺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能深刻领悟做人的道理。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落实到每门课程、每堂课,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改进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模式,要通过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目前烹调工艺专业课教学重技能、重大赛、轻德育的培养现状。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深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只有与烹调工艺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才能“活”起来、“生动”起来。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向具有现代化特性的多种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外出考察、外出参观等形式,满足烹调工艺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生动的案例,将其融入专业技能讲解,既要有技术目标又要有思政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体现“厨艺立身、厨德立人”的理念,把思政课程讲“活”、讲“透”。
  4.深化产教融合内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地位举足轻重,高职院校要以提升自身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为目标,在探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与行业协会、星级酒店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创”立体推进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集团。此外,还要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共建校外综合性实践基地,着力培养一批餐饮行业急需的精工艺、懂营养、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改革,引领餐饮行业和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融入“一带一路”,弘扬中华美食文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各省之间烹饪技艺的交流频繁,很多星级宾馆、饭店大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在展现高超技艺的同时,也在展示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质。自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调工艺专业核心课程——名菜制作与创新融入课程思政以来,学生在上课纪律、日常言行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到了实习单位工作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协助厨师长开展工作,因此,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调工艺专业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在未来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将有机会彰显大国厨师风采。
  四、小结
  当前,做好疫情防控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因此,只有把课程思政融入烹调工艺专业,才能使青年学生在学生时代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田雪梅,闫红,李珍珍.重大疫情应对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呈现与育人效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3]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①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②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本课的三个子目,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
[摘 要] 英语语言教育的本质不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借助传授的过程来完成人文素养的熏陶。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发展其核心素养包括塑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优秀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道德情感价值观。所以,衡量优质英语课的主要指标不是老师的精彩演示,而是看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否得到长足的培植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内涵;课例评析  素养是生命个
[摘 要]  在化学观念指导下进行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盐类的水解”专题复习为例,就如何提炼复习专题中的化学基本观念、如何融合化学观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等进行了描述。同时给出了盐类水解复习的具体教学案例(包括引导性问题设置、分析思路构建等)。  [关键词]  微粒观;平衡观;盐类的水解  一、传统复习教学课的不足  经过高一、高二的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已或多或少
摘 要 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出发,简析“摘要”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中,围绕课题,巧妙摘要,学习精妙拟题;紧扣要素,恰当摘要,学习有序叙写;巧猎语词,提取摘要,学習行文思路;摘句串文,把握摘要,学习段落衔接;归纳段意,整合摘要,学习谋篇布局。巧用摘要策略,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表达秘妙,促进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助力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摘要 教学策略 深度阅读  “摘要”又称
[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思考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作文教学进行专项研究和探讨,以期形成模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作文;题目;积累;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精巧而富有新意的题目,如同给自己秀美的“面容”巧施“脂粉”,可以成为文章的第一个亮点,会引起
情境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的课堂。笔者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途径来创设情境。  一、音乐渲染情境  在新课还未开始之前,课间就播放“圣诞老人来了”这首曲子。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进而把学生带到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由表及里、由外到內、由认知到实践,将知识及其体系以自己的认知方式扎根于头脑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在头脑里建立起一个纵横交错的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师带着学生进行知识的
[摘 要]  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目标呢?预习指导是必不可少。导学合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做好课前预习检查是实现预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外和课内相结合,预习才会更有实效。  [关键词]  语文教学;导学合一;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
[摘 要]  通过对“三角形的认识”课例片断的回放与剖析,追根究源。在此基础上,反思与重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行为,把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作为核心要素,“以学生为中心”,进而探寻提升数学课堂思维活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数学思维;三角形;作高  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而数学课堂中的活力,主要指学生数学思维或数学表达的生动性。学生是具有生命力的个体,教师亦然,数学课
[摘 要] 如何借助追问让数学课堂走向深入呢?小学数学课堂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思维离不开追问,那么要何时追问,怎么追问,追问的策略就显得很重要。通过研究数学课堂的追问策略,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追问;深入  一、追问在课前,让教材解读走向深入  数学教材是编者精心设计,经过反复验证的,具有普适性和专业性,当然也具有可挖掘性和再造性。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