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根本:回归社会的原型——道德自觉与长老回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原型是土地神和长老神共同形成的人民聚会,那是企求人有饭吃的吃饭教仪式,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根本是人有饭吃,社会自觉,道德自觉,长老在家,人在场。
其他文献
所谓生活德育,指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有利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实施生活德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和营造道德生活的能力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初级中学,作为一所集聚了上虞市较多资优生的品牌初中,春晖外国语学校开展生活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广阔的实践前景。    一、“生活德育”的重心所在:习惯教育   
最近读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诗中这么写道:  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堆雪人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  曾经舞动一代人童年的天空,  天空是那么蓝,  蓝得旷远,蓝得勾魂,蓝得像海。  天没有老,  可是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难道像萤火虫被人捉去了?  像知
8月28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温总理在报告里阐述了为什么要重视农村教育以及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指明了如何发展农村教育并强调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好。农村教育的发展被提到了如此高的位置,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农村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真正来临。  “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教育缺少实效性。教育者煞费苦心、口若悬河、传经布道,听者消极对抗、漠然相对、我行我素。一厢情愿,水土不服成为品德教育的症结所在。其实“品德教育的源头只能是现实生活”(叶澜),任何脱离社会生活的品德教育即使说得再崇高,也只是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校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紧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