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思立是当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的“自然形木雕”在后来的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上连连荣获最高奖项。如果说其同乡江加走是以木偶头艺术名扬于世的大师,作为后辈的卢思立则是另辟蹊径而独树一帜的木雕艺术大师。早在1979年,他的木雕作品《钟馗》就发表在中国最具权威的《美术》杂志上。这在冲击世俗习惯上不能不被认为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因为在一些同志的眼里,唯有“美术家”才称得上“艺术家”的称号,而工艺家只配称“民间艺人”。正因此卢思立成了工艺“越界”进入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卢思立的才能并不拘于木雕艺术上。1998年他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的身份参与泉州广场的标志性城市雕塑设计。他根据市政府提出的“鲤鱼化龙”的命题,领会泉州人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崛起而成为闽南“金三角”的重要港口城市所焕发出来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构思和寻求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形式。他巧妙地将鲤鱼和龙的形象归纳组织在一个抽象几何球体之中,使之与广场上方块式弧形建筑取得既对比又协调的最佳效果,让广场上的人们从任何角度均能完整地观赏到“鲤鱼化龙”的生动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他充分发挥民间工艺对龙、云、水这些传统创作内容的优势,大胆采用镂空浮雕的传统手法,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给人一种鱼龙翻腾滚动之感。这一设计方案得到了泉州市政府和市民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为泉州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整个球体由121块花岗岩榫接拼成,其石雕工艺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称国内之最。此前,城雕设计唯持有城雕资格证书者方可为之,如果一个木雕艺术家为之,当被视为“越界”行为,而卢思立“越界”并一举成功,证明了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雕塑并不是水火不容的。
泉州这座“满街圣人”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叶诞生出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先驱——李贽。2004年,泉州市政府决定为这位著名的先贤在美丽的西湖公园树立雕像,而把塑造这尊雕像的任务又一次交给了卢思立先生。这座雕像经历了一年多的艰苦创作方才诞生。卢思立把塑像的情态形象定位在“深沉思考的思想家”这一坐标上。雕像面向波光粼粼的西湖,后衬以大片草坪,凝固在沉思的刹那之间。卢思立以写实的手法,着力塑造李贽的脸部表情,那丰满的头额显示出李贽作为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超凡智慧,微微紧抿的嘴唇透露着李贽艰难、饱经风霜的人生旅程和不顾个人安危、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深沉而敏锐的目光、深刻的额头纹、瘦削的面颊、有力的下颌,使李贽睿智、倔强、刚正的性格极为鲜活。那略俯的头部和沉思、下视的神情,双手交叉、一手握着书卷的形态,被富有装饰意味的直线衣纹强烈地烘托出来。这是一个突破。细腻的头部写实手法和粗线条形体衣褶大胆处理有机地结合,既加强了李贽刚毅的性格,又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引向耐人寻味的脸部形象。雕像采用一块5m多高的巨石整体雕琢而成,浑然一体的造型亦如一座历史丰碑,雕像总体一侧为垂直线,另一侧为斜线,给人静中寓动和跨越时空之感。瞻仰李贽雕像,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四品致仕的近代思想启蒙大师并未屈死通州,而是“起死回生”返回了自己的故乡,仍然在清源山下宁静而秀丽的西湖之畔沉思。这座雕像不仅给泉州市增添了一个永久性的景观亮点,也是卢思立继屹立在平原渠头的“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公路的“世纪和平”塑像、丰泽商业广场的“鲤鱼化龙”球雕之后,又一次完成的成功“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