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开展,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 教学创新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整合课程特點,实现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开展趣味教学、突出学生的体验性都是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阐述当前初中化学教育现状,分析传统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缺陷,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达到新课改下的育人目标,并提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的模式观念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 教育教学 ; 问题 ; 模式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74-01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强调教学的“动”与“ 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的“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自主探究实验以及生活小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而教学的“ 静”在于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这是学生扎实学习培养良好化学素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突出“动”与“ 静”的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更好地迎合新课改。
1.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重视结论性知识点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前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发现原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却很少提及,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教学的目的只停留在验证知识点并强化记住一些结论上,师生都只重视实验结果和结论,而忽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发展性和探究性功能,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在教学中是极其普遍的,这样的教学达不到新课改下的育人目标。
2.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的缺陷
2.1 丰富性与真实性缺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师生之间很难实现互动,学生发现问题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提出。化学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实验的目的只是为简单化地验证化学原理,或者说是书本上的实验简单枯燥的再现,缺乏趣味性和丰富性。
2.2 创造性缺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导,把“教”混同于“训练”,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自觉地灌输给学生,不知不觉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把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盲从以及记住知识点,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也很难将书本以外的东西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2.3 有效性缺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很难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多数学生对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其明确的内涵和依据,使得化学教学很难取得成效。
3.初中化学教学新的模式观念与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化学知识的功能。除此之外,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体现育人价值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特定的作用。
3.1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理念
近年来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学生的生活细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倡导回收废电池等环保的理念,既能做到水到渠成,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对国情的介绍,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可以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通过对我国水资源、金属资源、石油资源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有着自然科学的悠久历史,在当时,我国曾取得过世界领先的自然科学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近代中国之所以处处受西方列强欺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从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3.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切忌一刀切、单一化。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对于二氧化碳的学习,既要应引导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体会化合物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了解人类破坏环境、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过渡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危害。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知识讲授与育人有机结合,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两面性,趋利弊害。化学学科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加以引导,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
3.4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现代化教学论中提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新模式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即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认真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5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最初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为主,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要充分展示实验科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保持稳定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束语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坤.初中学生化学兴趣的调查及其培养对策初探[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2).
[2]陈全安.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关键词】初中化学 ; 教育教学 ; 问题 ; 模式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74-01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强调教学的“动”与“ 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的“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自主探究实验以及生活小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而教学的“ 静”在于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这是学生扎实学习培养良好化学素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突出“动”与“ 静”的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更好地迎合新课改。
1.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重视结论性知识点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前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发现原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却很少提及,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教学的目的只停留在验证知识点并强化记住一些结论上,师生都只重视实验结果和结论,而忽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发展性和探究性功能,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学生科学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在教学中是极其普遍的,这样的教学达不到新课改下的育人目标。
2.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的缺陷
2.1 丰富性与真实性缺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师生之间很难实现互动,学生发现问题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提出。化学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实验的目的只是为简单化地验证化学原理,或者说是书本上的实验简单枯燥的再现,缺乏趣味性和丰富性。
2.2 创造性缺失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导,把“教”混同于“训练”,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自觉地灌输给学生,不知不觉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把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盲从以及记住知识点,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也很难将书本以外的东西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2.3 有效性缺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很难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多数学生对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其明确的内涵和依据,使得化学教学很难取得成效。
3.初中化学教学新的模式观念与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化学知识的功能。除此之外,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体现育人价值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特定的作用。
3.1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理念
近年来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学生的生活细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倡导回收废电池等环保的理念,既能做到水到渠成,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对国情的介绍,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可以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通过对我国水资源、金属资源、石油资源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有着自然科学的悠久历史,在当时,我国曾取得过世界领先的自然科学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近代中国之所以处处受西方列强欺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从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3.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切忌一刀切、单一化。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对于二氧化碳的学习,既要应引导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体会化合物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了解人类破坏环境、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过渡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危害。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知识讲授与育人有机结合,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两面性,趋利弊害。化学学科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加以引导,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
3.4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现代化教学论中提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新模式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即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认真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5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最初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为主,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要充分展示实验科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保持稳定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束语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坤.初中学生化学兴趣的调查及其培养对策初探[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2).
[2]陈全安.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