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纯真,守望光亮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1日是美国作家塞林格诞辰100年的日子,此时重新翻阅《麦田守望者》,我发现这部著作的经典性在于文本呈现的孤独世界至今依旧迷人。少年与现实的疏离、对自我存在感的寻找,通过“霍尔顿”这个男孩在整本书中的“自言自语”被人深刻感知。
  塞林格用了十年时间写下这部小说,创作背景横跨他求学、参军、退伍后重新面对世界的三个人生阶段。任何时候,这个少年心性十足的男人都不愿被物质、年龄、俗世教条驯服。他与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个性相似,不想被囚禁在沉闷的环境中,喜欢整日戴着鸭舌帽,肆意游荡于美国的大街小巷,像站在悬崖上,迎着猎猎寒风,以局外人漠然的视角审视底下寻欢作乐、假模假式的人:学校里道貌岸然的领导、老师,浮华场所里的伪君子,物质丰厚却不懂得如何经营爱的父母……这种旁观者的距离让他产生焦虑的危机,但也拓宽他独立思考的疆域。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得主人公霍尔顿成为一个亲切的朋友,用意识流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他所感受到的生活,包括现实与他的内心,这两个世界像两块永远无法镶嵌在一起的拼图,散落在他的生命里。塞林格也借此写出自身与现实的矛盾,引发年轻读者强烈的共鸣。
  在霍尔顿的“喃喃自语”中,我们感受到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边界是模糊的,霍尔顿以“小大人”的姿态站在中间的灰色地带,目睹现实虚伪的一面又心存期待,努力去浇灌使自己挨过黑暗的麦田。他想做一名守望者,而不是逃避者和叛逆者,却彷徨在每一个成长路口,惴惴不安前行,做着人生选择。无奈,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脱节者,独自在荒原里奔跑。
  他厌倦成人社会,与之对抗的方式是让年少的自己竭力模仿成人的举止:说谎,不断地爆粗话,做粗俗的举動,急欲脱离孩童的身份。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少年内心的矛盾,向往单纯又规避天真,对人世的认知充满了讽刺意味。
  他追求自由、爱与理想,选择逃出学校、离家出走,来寻找一个不被绑架的真实自我,守望纯真,捍卫纯真,想保护没被俗世浸染的灵魂,但始终无法摆脱现实中一股强大而压抑的力量。在小说结尾处,当看着妹妹坐旋转木马时,他清楚意识到:“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千万别阻拦他们,那可不好。”此时的主人公霍尔顿,或者说是作者塞林格,已经在心底接受了一个事实——在这伪善的世界里,谁都要承受磨难去成长,无人幸免。
  书里遍布这个少年洞察世事的冷幽默,语言充满冷的底色,但背后是一个男孩所触摸到的现世温度:沮丧、失望,但依然有光亮,从他内心坚守的麦田而来。麦田的隐喻是暖的,是开阔的,所以可以看到塞林格在文本中是有种下希望的,他对未来仍有一种期待。当一代又一代的“霍尔顿”被唤醒,无趣、机械而压抑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每一个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都能在《麦田守望者》中找到自己,得到释放,得到慰藉,以及一种可贵的勇气。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在自我与现实疏离的背后,我们于麦田中奔跑,呼唤一个全新的世界到来,我们守望、等待并相信这个世界光亮的部分。
其他文献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小猫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終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有时我觉得很奇怪,许多女孩子和男孩子都问我:“怎样可以忘记一个人?”  人本来就是最善于忘记的动物。  你根本不用害怕自己无法忘记一个人,当然,你不會完全忘记他。到了后来,你的记忆里,只有往事的轮廓,细节已经模糊了。  你记得两个星期前的周末,自己在哪里吃饭吗?你记得初恋男朋友的生日吗?你记得你中学时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的生日吗?  你说:“这些事情当然不记得!”  你说:“不!不!不!我绝对忘不了他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生活于盛唐时代的王维,有一种迥异于世的潇洒与孤独。他的诗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清幽绝俗。在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王维的诗作漂洋过海,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诸多版本。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艾略特·温伯格的中国诗歌翻译研究《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问世。今年2月,这本书得以经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引进。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
惯常意义上的书籍,无一不以印刷品的形态呈现。也就是说,我们是印刷品的儿女。公元二世纪有了纸张以后,我们是纸张文明的后代;十五世纪印刷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后,我们是印刷文明养育下的子孙;直到互联网发明前,我们的生命仍与印刷品息息相关。  即使在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书籍仍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比互联网更重要的角色。我想说,即使互联网占据大半壁江山,书籍仍不会消失。一个经历了近两千年风雨的“物种”,如非
风吹着早晨,也吹着黄昏  空气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知道,哪一粒氧离子  会进入我的血液  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从你的肺中呼出  空白向四围延伸  我们在无限中移动  灵魂若有形状  它一定是四边形  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  我总是固执地在白纸上  画上更多的三角形  在风中,在不確定的空气中  给旋转的球体  二百七十度的谅解
《红楼梦》第60回写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吃的菜上面有一味“飘马儿”。  这味“飘马儿”对于现今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头雾水了。什么东西是“飘马儿”呀?这“飘马儿”究属何物?启功先生曾对此作出过译解。据启功先生说:用熟鸡蛋片、熟鸽蛋片或各色蔬菜做菜品上的装饰物,叫“飘马儿”亦称“顶马儿”。因为那蛋片或蔬菜是氽在汤上面的,所以又称为“顶飘儿”。  那“飘马儿”说白了是装饰或点缀在汤品菜肴上的蛋皮片或蛋皮丝之类
长堤十里,秋水一方,千亩荷。满目碧绿在辽远处渐渐接入天际。  夏日里那温婉又娇艳的荷花,早已随秋风凋零而去。荷叶依然亭亭如盖,就像一群高傲不羁的调皮少年,一阵风吹过,满塘挤挤挨挨摇曳舞动着,卷起一波又一波富有节奏的绿浪。莲蓬饱满朴实而又挺拔壮硕,与荷叶的柔软顺从不同,它们高耸在荷塘里,棱角分明。  荷塘边的草丛中,几只野鸭慵懒地趴卧着,偶尔探出头来,叼几口青草,嘎嘎地叫两三声,享受着独属于鸭的单纯
在《变形记》这个篇幅有限的作品中,卡夫卡成功地刻画了一只甲虫的形象:小市民萨姆沙一家年轻的儿子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硕大的甲虫。他知道自己是格里高尔,正在一家服装公司做旅行推销员;他要带着衣料样品去赶清晨五点钟那班火车,可眼下力不从心。常年在外奔走、不停地倒换火车、恶劣的饮食弄得他心力交瘁,以至终于发生了这可悲的一幕。他一边艰难地适应着身体的突如其来的改变,一边仍在盼望出现转机。下一
空山新雨  清晨,像我刚醒来的小女儿  各种翠绿的蔬菜  长出好看的腰身  大地新鲜  此时,多么适合做个干净的人啊  在炊云寺  我把自己打扮成树上飘下的叶子  还是不够轻  惊动一颗打坐的露珠  从宽大的莲叶上滚落水中——  “咚”的一聲  像寺院的晨钟  在天空中,荡起涟漪
没有欢乐的降世,没有痛苦的离开,中间是时光荏苒,流年似水。  忙忙碌碌地,在找寻着什么?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字母,上帝早已在他的文章里安排好了我们的位置。但,脚下的步子又为何一刻不停?甚至当面临死亡的时候,步子还未停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  时光没有定格在童言无忌的过去,你不再是无忧无虑享受父母照顾的儿子,你将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另一个家庭的贡献者。  幸福也不会定格在你成功的那天,或许你那天成了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