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所以,对于政治这门把鲜活的社会生活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来讲,有效教学之“效”需要师生的投入。有投入才能有产出,不投入,要产出,或低投入,要高效益,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减负增效、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更多时间与空间的今天,该怎样投入呢?对此,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教学的一个秘诀就是“知道怎样聪明地花费时间”。这“聪明”二字相当重要,就是强调不浪费时间,而要科学、合理、智慧地投入时间。实现有效教学,而不是盲目投入、无效投入的多少。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衡量教学投入的多少,不能仅看投入时间的多少,还要看心智、思维、情感投入的多少。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当下课堂教学是教师精神的跑马场,广阔的教育天堂是我们驰骋的原野。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提高政治课堂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趣事、乐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尤其在哲学课堂上。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教学中以“奇”激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中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我给学生讲了“哭嫁”奇闻:出嫁,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然而,湖北长阳土家族山寨里的姑娘出嫁,却总是哭哭啼啼、悲悲戚戚。不仅出嫁的姑娘自己大放悲声,而且要请10位未婚姑娘陪哭,俗称“陪哭姊妹”。哭法甚为讲究:一要声泪俱下,有声无泪和有泪无声都不行;二要哭腔优美,抑扬顿挫,哭成套路;三要讲究哭辞,情真词切,感人至深;四要时间较长,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天亮,从娘家哭到婆家,从婆家哭到娘家。哭嫁进入高潮时,新娘子连同陪哭的共11人,同放悲声,泪雨滂沱,俨然一次哭歌大赛。哭声越浓越妙,预示着新娘子将来生活越美满幸福。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历史渊源和心理特征,构成了长阳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则奇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懂得了世界上的事物形形色色,各有特点,增强了学生对事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重心”
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失重”,教师平均用力、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即思维”,一些重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对书本重点问题进行讲解时不能直接把理论灌输给学生,而应把重点问题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体会、推敲,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适当点拨,解决重点问题。
在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展示基础知识预习成果(学生朗读并有序过渡),为突出复习的重点“文化发展与创新”,有一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鲜活的时政材料。
硕士毕业4年后在全国建13座乡村图书馆
4年前,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和他相伴的,还有一份扎根农村、建设图书馆的执拗理想。几年过去,他在自己家乡和全国其他省份共建起13座图书馆。他雄心勃勃,想在更多的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图书馆。这些乡村图书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人”,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之意。李英强想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恢复人的尊严,发扬人的价值,帮助人成为健康的人”。“我相信一件事,就去行动。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所不能够改变的,这就是我要做的。”
针对材料,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李英强这一做法对我国文化建设有何启示?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设置一些问题。学生4人一组开始讨论、研究,并请学生代表发言:提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李英强要在农村建图书馆?”老师稍做点拨,要求学生换一角度,学生提出:“从哲学角度,说明李英强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而且滚动复习了文化的作用,辐射到了哲学知识,明白了一材可以多用,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发散性思维。这种师生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教学要融入社会生活
政治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二是课堂“失真”。思想政治课堂需要直面学生的实际,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就应该把时事热点问题与教材基本知识紧密结合,但是热点问题是游离于书本之外的,需要教师及时地把热点作为背景,设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这就好比光吃盐太咸,把盐放在菜里才能被人吸收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用知识解释生活,实现理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入了网上热议的话题:“小悦悦事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为什么赞同?如果你是过路人,你将怎么做?你的观点受到什么价值观的影响?我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升华:价值观就像是一把尺、一杆秤,当你需要作出决定时,帮助你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课堂上,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有效的政治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学生兴趣和智慧培养、个性塑造,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当下课堂教学是教师精神的跑马场,广阔的教育天堂是我们驰骋的原野。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提高政治课堂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趣事、乐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尤其在哲学课堂上。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教学中以“奇”激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中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我给学生讲了“哭嫁”奇闻:出嫁,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然而,湖北长阳土家族山寨里的姑娘出嫁,却总是哭哭啼啼、悲悲戚戚。不仅出嫁的姑娘自己大放悲声,而且要请10位未婚姑娘陪哭,俗称“陪哭姊妹”。哭法甚为讲究:一要声泪俱下,有声无泪和有泪无声都不行;二要哭腔优美,抑扬顿挫,哭成套路;三要讲究哭辞,情真词切,感人至深;四要时间较长,从早哭到晚,从晚哭到天亮,从娘家哭到婆家,从婆家哭到娘家。哭嫁进入高潮时,新娘子连同陪哭的共11人,同放悲声,泪雨滂沱,俨然一次哭歌大赛。哭声越浓越妙,预示着新娘子将来生活越美满幸福。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历史渊源和心理特征,构成了长阳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则奇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懂得了世界上的事物形形色色,各有特点,增强了学生对事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重心”
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失重”,教师平均用力、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即思维”,一些重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在对书本重点问题进行讲解时不能直接把理论灌输给学生,而应把重点问题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体会、推敲,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适当点拨,解决重点问题。
在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展示基础知识预习成果(学生朗读并有序过渡),为突出复习的重点“文化发展与创新”,有一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鲜活的时政材料。
硕士毕业4年后在全国建13座乡村图书馆
4年前,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和他相伴的,还有一份扎根农村、建设图书馆的执拗理想。几年过去,他在自己家乡和全国其他省份共建起13座图书馆。他雄心勃勃,想在更多的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图书馆。这些乡村图书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人”,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之意。李英强想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恢复人的尊严,发扬人的价值,帮助人成为健康的人”。“我相信一件事,就去行动。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所不能够改变的,这就是我要做的。”
针对材料,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李英强这一做法对我国文化建设有何启示?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设置一些问题。学生4人一组开始讨论、研究,并请学生代表发言:提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李英强要在农村建图书馆?”老师稍做点拨,要求学生换一角度,学生提出:“从哲学角度,说明李英强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而且滚动复习了文化的作用,辐射到了哲学知识,明白了一材可以多用,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发散性思维。这种师生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课堂教学要融入社会生活
政治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二是课堂“失真”。思想政治课堂需要直面学生的实际,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就应该把时事热点问题与教材基本知识紧密结合,但是热点问题是游离于书本之外的,需要教师及时地把热点作为背景,设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这就好比光吃盐太咸,把盐放在菜里才能被人吸收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用知识解释生活,实现理论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入了网上热议的话题:“小悦悦事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为什么赞同?如果你是过路人,你将怎么做?你的观点受到什么价值观的影响?我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升华:价值观就像是一把尺、一杆秤,当你需要作出决定时,帮助你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课堂上,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有效的政治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学生兴趣和智慧培养、个性塑造,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