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贵儿媳贾丹兵少将:一心爱党为兵的将军院长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12月2日,一个14岁的女孩儿顶风冒雪,鼓起勇气敲开接兵干部的房门,像请战的勇士一般,毅然划破手指,写下“我要当兵”四个大字。女孩儿不寻常的举动和坚毅的表情,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就是贾丹兵,是原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王明贵儿媳。
  女将军的“效率条”和“补给袋”
  走路,脚下生风,大小伙子跟不上;说话,嘎巴溜溜脆,像打机关枪,这就是贾丹兵。当药师的时候,贾丹兵是这样的快节奏,当科主任、任211医院院长时也是这样快,戴上将军衔,还是节奏依然。
  贾丹兵有个老习惯,每天早晨往办公室一坐,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手册上,把当天要干的事拉个单子,干一样画上个钩,当天能干完的事绝不推到明天。她把它叫做“效率条”。凭着这股拼劲,她从战士成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军区学雷锋标兵,她先后荣立两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虽然著作等身,荣誉等身,但她依然不敢放松、不敢懈怠。她忙充电、忙人才、忙科研、忙改革,“效率条”还在引导着她的每个新的一天。只是她每天开列的项目更多,单子更长,也更忙了。
  在贾丹兵的日程表里,没有休息的概念。不管出差还是在医院,每天平均工作12个小时以上。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天天不离身的人造革大背包,里面没有时髦的化妆品和时尚用品,却总是装着巧克力、饼干和糖块一类的零食,这是她经常加班加点赖以补充体力的“补给袋”。在人们的印象里,贾院长从来没有住过院,但办公室里却常常出现她一边挂着吊瓶一边工作的身影。
  2002年7月24日,是贾丹兵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成为沈阳军区唯一一名女将军。而让她的战友们同样感到难忘的却是授衔前后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23日,她接到赴军区参加授衔仪式的通知,班子成员都劝她早点回家准备准备,可她仍像往常一样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多,然后才匆匆登上列车。24日授衔完毕,一些领导和战友挽留她多待几天休息休息,而她当天晚上便踏上归程。第二天凌晨4点钟下车,早7点,她又照常来到办公室。
  正是因为有贾丹兵这样的好领导,医院的光景也一天比一天好。短短6年,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从14名增长到89名,并且个个都是临床骨干;医疗设备总值翻了一番,从4000多万跃升到1亿元;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是前6年的两倍,其中7项中标的军内外招标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0多项,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特色技术有20多项。
  女将军的“家门风”和“坏习惯”
  “到领导家串个门”,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然而,无论院里院外人员,谁也没有踏进贾丹兵家门槛的能耐。
  作为一院之长,每年经贾丹兵批出去的经费上千万。采购药品、购置医疗设备、住房建设、设施设备维修,样样大权在握。一段时间,找她请客送礼的想推都推不开。她的办法是,不请不送好商量,又请又送干脆免谈。有人以为她是在做样子,但这些人都无一不是弄得灰头土脸,时间长了,价格下来了,质量上去了。
  焦点问题,她讲党性不含糊,一般人眼里的小事,她照样讲原则不马虎。
  有一年,贾丹兵多年不见的姑姑,特意从天津来到211医院治病。心想自己的亲侄女是院长,怎么还不能照顾照顾。没想到,住院的各种费用,贾丹兵一分钱也没减免。姑姑一家心里不悦,嘴上又不好说。等出了院,送他们返回时,贾丹兵动情地说:“不是我办不了,而是我不能这么办。办了我就站不直了,请你们理解我。我的经济条件比你们好,住院的费用我来拿,就算我的一点孝心。”贾丹兵的公婆、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哈尔滨,免不了到211医院看病,但不管哪一次,她从来没有利用职权为亲人减免费用。
  管好自己是本分,带好部属是责任。贾丹兵用她的一言一行净化着身边的小环境。
  贾丹兵有个“坏习惯”,审核报销票据,一遍一遍地翻,一张一张地审,虚开冒领、私事公报逃不过她的眼睛。开始,这常常弄得有些人心里不是滋味。有人劝她,这样多不好,别太较真。可她说,不是我不相信人,我手中这支笔是党委的,不能稀里糊涂穷大方、装好人。这些事就得一点一点地管,正气才能一点一点地树起来。
  女将军的“爱兵观”和“抠门事”
  1970年的除夕夜,刚刚当上卫生员的贾丹兵,第一次为住院的战友端上了热乎乎的饺子;2003年的除夕夜,身为院长的贾丹兵,同以往一样与院领导一同推着液化气炉灶,逐个科室为一线值班人员煮饺子。33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一顿年夜饭,意义不大也不小。贾丹兵把它作为传递爱兵情怀的载体始终坚持下来。
  贾丹兵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全军的典型,她的名字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慕名想结识她的人很多,但她怕应酬过多分散精力,联系过多干扰工作。所以,她从不轻易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人。然而,每逢到部队送医送药、走访慰问,召集部队伤病员开座谈会,她却主动把家里、办公室和手机号码统统告诉官兵们。她跟战友们说,这是我给你们的“特权”,如果你们有什么要求建议,或是看病受了委屈,可以随时打电话找我。
  有一年年初,某部一名新战士不慎将手割伤,来到211医院诊治。在住哪个科室的问题上,因门诊工作疏忽,致使这名战士一个多小时才人上院。这名战士的领导打通贾丹兵的手机反映了这一情况,贾丹兵二话没说,叫上医务处的同志,买了慰问品送到了战士的病房,当面向这名新战士道歉。将军亲自上门道歉,小战士愣愣地说不出话来。随后贾丹兵亲自带领机关同志到部队公开赔礼道歉,当了解到该部没有医师编制,常见病用药也比较困难,马上筹集了数千元钱的常用药送给了他们。
  贾丹兵“抠门”是有名的。打印材料初稿,她要求机关一张白纸两面用;打电话,能用军线不用地方线,购买办公用品,一律上批发市场;不管接待哪级工作组,都在院里就餐。
  贾丹兵自从当了院长,心里始终揣着个事。很多战士来医院看病,容易发蒙,挂号、诊疗、检查常跑冤枉路。她总是想设个专门的服务机构,为战士排忧解难,但苦于编制所限,一直下不了决心。
  2001年1月,她终于圆了这个心愿,“卫勤服务中心”宣告成立。从此,官兵来看病,一进门诊,就有导诊员引领挂号就诊,重患做各种检查有人陪,结果出来有人取,入院出院手续有人办,重症患者还有专职护士全程护理服务。14名白衣天使,24小时轮流值班,没有空当。这个中心是医院唯一没有经济效益的单位。贾丹兵对此的诠释是:为兵服务不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我们不仅要保证给战士治好病,更要努力把医院建设成战士们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毛泽东的故事,人们知道得太多了,但却总也说不尽。毛泽东早年经历了许多危机,在逆境之中,他是如何迎难而上,一步步摆脱困境,成为领袖的?  代表大会上落选  秋收起义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登上井冈山,以两千人的武装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随着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一万余部队的到来,红四军成立,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是,朱毛会师后并非一团祥和。  1929年初,中共中央指派朱德的旧友、曾在苏
期刊
江青(1915-1991),山东人,1937年8月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结婚。延安时期,江青相夫教女,淡泊宁静。然而在“文革”期间,她在政坛上风生水起、恶谥骂名。  惊天动地的婚姻  江青1937年8月奔赴延安,1947年3月随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在延安10年间,她经历着堪称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革命家庭生活。  1937年11月,江青到延安几个月后,进入中央党校第十二班学习。在此后
期刊
谢静宜作为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人,亲身经历了许多事情,在毛泽东去世多年后,她终于开口说话了,披露了毛泽东一些往事。下面是她的一个回忆:  个人崇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又有人民群众对领袖的迷信,这两种感情往往伴生在一起,不好加以区分。采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  据我亲身感受,我觉得毛主席对这个问题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毛主席
期刊
1969年1月30日,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在北京病逝。他指挥过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多人,在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1949年底,他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而出走美国,栖身海外16年之后,他最终选择“回到人民祖国的怀抱”……  周恩来率众迎接李宗仁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一架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早已在此等候,一同前来欢迎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期刊
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开放,有关高岗、饶漱石的行状以及“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一案的内情,慢慢有所披露。该案是中共建国后党内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在于具体挫败了他们的什么夺权阴谋,而是建国后第一次宣布党内出现一个反党联盟”。  中央对高、饶态度趋于明确  对于高岗、饶漱石的问题,毛泽东后来说,发现于1953年。从1953年12月到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毛泽东数次给党内高层打招呼。在195
期刊
古有杨家将佘太君,7位亲人先后为国尽忠。斗转星移,当代也有一位“佘太君”,她就是北京密云县的邓玉芬。身为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做着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她和佘太君一样,为了保家卫国,慷慨地献出了7位亲人。  探访英雄母亲  邓玉芬纪念广场位于石城镇北侧三公里邓家坟村,三面青山环绕,邓玉芬的雕像矗立在广场正中央,高8米,为花岗岩结构,其昂首望向远方,目光坚定而有力。  每当路过此处,村民们都会心
期刊
沈之岳,有“蓝色007”之称的国民党王牌特工。抛开政治立场不谈,此人一生有太多可以拍成电影的桥段,堪称传奇。  1938年,沈之岳进入延安,第二年入党,被认为很出色,以至于到他顺利返回国民党那边,这边还一直称他为“叛徒”。直到沈醉(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军统局)一批人被俘或者起义以后,沈之岳的身份才暴露:他进延安之前就是军统的人,是带着刺杀毛泽东的任务来的。从这个任务来说,沈显然是失败的,但从
期刊
云南高原上有一座城堡式的小村庄——六一村。在高高的石墙后面,至今仍生活着300多位小脚老太太。她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  这是一个古怪的村庄,因为这里的小脚老太太们都是在“天足运动”呼声最高的时候,开始偷偷缠足的。又在缠足已成为彻头彻尾的陋习时,超现实地塑造着她们的纤纤玉足,并向历史伸出了她们挑战似的“三寸金莲”。  有一天中午,我在一个大院子里,看到81岁的吴杨氏老太太在洗脚,终于“有
期刊
1969年4月,我(刘绍堂)荣幸地参加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亲历了周恩来倡导党的会议上称“同志”的情景。  4月6日上午,京西宾馆九层楼的一会议室里,济南军区代表团正在审议《政治报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没有秘书跟随,也没有他人陪同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让大家特别振奋,人们站起来热烈鼓掌。周恩来微笑着,亲切地与每位代表握手。代表们纷纷给他敬礼,问候“总理好”。  杨得志请总理讲话
期刊
1军是雄狮,动若风发,威猛精悍,将领强,部队硬,号称“攻无不克”,是王牌军中的王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第一军”。它于1949年2月1日由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而成。1军前身部队创建于1927年至1928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湘鄂边的红4军;一是红6军。1930年7月,两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下辖红2军和红6军。1931年3月,红2军团奉命改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