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审美价值、研究价值都是较高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伴随时代的变迁,舞蹈艺术也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在传统艺术门类中独立出来。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地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者,那么每位舞蹈教师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通过实践能够对真理进行检验,并且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检验与发展,正是舞蹈教学不断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舞蹈教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舞蹈教学;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展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历史观。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实践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存在,并且对此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除此以外,其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决,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的应用与概括、检验、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充分坚持的重要方法与原则。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关于实践基础的观点可以运用到一切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中。其中涉及到多个层面,例如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基于实践的研究方法等①,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取得的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与发扬,基于此展开创新与优化。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最终给予处理。基于此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助于深入、合理地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在舞蹈的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1]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即为实事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实质与核心即为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状况对世界进行了解与创造。
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行为,想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益,得到进步和成长,不充分分析和了解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行的。互动教学在突出教师主体教学地位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是被动的,没有展开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无聊也是无效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成了舞蹈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舞蹈学习并非是单纯的模仿,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念转,并且转变成行为。舞蹈是一门艺术,要充分遵循哲学的发展规律。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对知识与动作技巧的学习,全面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基于学生的表象使得其本质发生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其艺术水平,使其思想道德得到有效的培养。
马克思教导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学生和以往的学生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有着很大的认识上的不同,对课程的重视度和热爱度、投入的精力也大不相同,专业能力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也不大相同。比如一个班里,无论是软开度、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感觉韵律都有不相同。基于这样一种构成就产生了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也发现当我辩证地看待学生、看待教学时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很多的闪光点。比如身体条件差、软开度不好的学生往往爆发力强、弹跳力好,专业基础差的学生不一定舞蹈感受力不好,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会有动作技巧上的坏习惯等[2]。生源的不平衡乍看上去体现的是难教,但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问题的出现刺激着我寻求解决之道,不断地思考迸发出教学新思路。在此情况下的教学就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舞蹈艺术中的实践
马克思指出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艺术。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社会的存在以及发展而言,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在舞蹈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知识分析,把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不断地归纳与总结实践的经验,并且给予深化,在今后进行发扬与完善。此外,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地对理论进行检验以及优化。
舞蹈专业课上课的过程即是身体实践的过程。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每一个动作和知识点都需要马上投入练习,即实践。老师根据练习后的反馈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动作示范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练习阶段。一个动作一个舞姿一段舞蹈的形成过程就是通过身体结合理论知识点反复的练习、实践、再练习,使身体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记忆,让动作逐渐得到完善的过程。前面我们提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辩证的调整教学内容,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根据实践获得社会反馈,设置专业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课堂外我们通过实践拉近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的距离,通过对社会岗位需求和群众审美需求的实践调查,要对教学的计划内容以及计划、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力求培养更适应岗位需求和能被社会认可的有用的人才。实践是一条通道,一面通向教學一面通往就业岗位,立足实际岗位需求去建立去设置课程,去调整教学内容,再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成果是否被社会认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刺激,形成一个反复的不断完善的双向运动过程。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舞蹈教学创作中的应用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理论研究的走向、决定理论研究的价值。一部成功的优秀的舞蹈作品或舞剧一定是能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在群众中有广泛共识共鸣、具有超越小我关注社会生活大爱大问题的作品。习近平明确地指出,自从我国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然而在此方面也会具有数量较多,然而质量不高的情况,具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高峰”,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优秀作品,优秀的舞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又该如何表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有的知识系统都并非独立存在的,都和外界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就要持续地交换物质、信息以及能量,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逐渐优化与完善知识系统。同理可知,艺术创作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不断优化舞蹈作品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要使得舞蹈创作更加具有灵魂、具有生命力,更加富有精神内涵。习近平曾经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要充分地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创作导向,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内部,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3]。因此,每位舞蹈创作者在创作工作中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社会生活、历史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扎根于民族土壤,要深入分析、体验与总结现实生活,对其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准确把握其实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接地气的舞蹈,才能打动人心拥有群众。现如今很多舞蹈作品缺少内涵和情怀,脱离社会实践和需求搞创作,呈现一种不明所以炫技(炫耀技术技巧)和无真情实感的无用无价值的作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这一载体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教学、作品和动作绝不能脱离社会实践闭门造车。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十分科学的,其指导各科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文科学的研究、分析与实践。教学也好作品也罢其产生都源于实践,价值也在实践中体现,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只有体现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教学、作品才有市场才会被需要。通过实践对真理进行检验,并且要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与发展,正是舞蹈课堂教学不断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在舞蹈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表象以及本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要结合现实状况,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显珍,刘显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美术学习中的应用价值[J].民营科技,2016(08):237.
[2]赵斯斯.结合实际舞蹈课堂教学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8):81-82+87.
[3]李森.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18):132.
作者简介:谭雅文(1995—),女,汉族,四川,学生,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美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舞蹈教学;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展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历史观。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实践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存在,并且对此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除此以外,其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决,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的应用与概括、检验、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充分坚持的重要方法与原则。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关于实践基础的观点可以运用到一切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中。其中涉及到多个层面,例如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基于实践的研究方法等①,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取得的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与发扬,基于此展开创新与优化。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最终给予处理。基于此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助于深入、合理地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在舞蹈的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1]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即为实事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实质与核心即为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状况对世界进行了解与创造。
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行为,想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益,得到进步和成长,不充分分析和了解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行的。互动教学在突出教师主体教学地位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是被动的,没有展开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无聊也是无效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成了舞蹈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舞蹈学习并非是单纯的模仿,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念转,并且转变成行为。舞蹈是一门艺术,要充分遵循哲学的发展规律。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对知识与动作技巧的学习,全面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基于学生的表象使得其本质发生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其艺术水平,使其思想道德得到有效的培养。
马克思教导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时代变化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学生和以往的学生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有着很大的认识上的不同,对课程的重视度和热爱度、投入的精力也大不相同,专业能力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也不大相同。比如一个班里,无论是软开度、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感觉韵律都有不相同。基于这样一种构成就产生了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也发现当我辩证地看待学生、看待教学时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很多的闪光点。比如身体条件差、软开度不好的学生往往爆发力强、弹跳力好,专业基础差的学生不一定舞蹈感受力不好,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会有动作技巧上的坏习惯等[2]。生源的不平衡乍看上去体现的是难教,但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问题的出现刺激着我寻求解决之道,不断地思考迸发出教学新思路。在此情况下的教学就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舞蹈艺术中的实践
马克思指出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艺术。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社会的存在以及发展而言,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在舞蹈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知识分析,把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不断地归纳与总结实践的经验,并且给予深化,在今后进行发扬与完善。此外,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地对理论进行检验以及优化。
舞蹈专业课上课的过程即是身体实践的过程。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每一个动作和知识点都需要马上投入练习,即实践。老师根据练习后的反馈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动作示范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练习阶段。一个动作一个舞姿一段舞蹈的形成过程就是通过身体结合理论知识点反复的练习、实践、再练习,使身体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记忆,让动作逐渐得到完善的过程。前面我们提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辩证的调整教学内容,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根据实践获得社会反馈,设置专业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课堂外我们通过实践拉近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的距离,通过对社会岗位需求和群众审美需求的实践调查,要对教学的计划内容以及计划、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力求培养更适应岗位需求和能被社会认可的有用的人才。实践是一条通道,一面通向教學一面通往就业岗位,立足实际岗位需求去建立去设置课程,去调整教学内容,再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成果是否被社会认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刺激,形成一个反复的不断完善的双向运动过程。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舞蹈教学创作中的应用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理论研究的走向、决定理论研究的价值。一部成功的优秀的舞蹈作品或舞剧一定是能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在群众中有广泛共识共鸣、具有超越小我关注社会生活大爱大问题的作品。习近平明确地指出,自从我国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然而在此方面也会具有数量较多,然而质量不高的情况,具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高峰”,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优秀作品,优秀的舞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又该如何表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有的知识系统都并非独立存在的,都和外界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就要持续地交换物质、信息以及能量,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逐渐优化与完善知识系统。同理可知,艺术创作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不断优化舞蹈作品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要使得舞蹈创作更加具有灵魂、具有生命力,更加富有精神内涵。习近平曾经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要充分地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创作导向,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内部,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3]。因此,每位舞蹈创作者在创作工作中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社会生活、历史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扎根于民族土壤,要深入分析、体验与总结现实生活,对其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准确把握其实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接地气的舞蹈,才能打动人心拥有群众。现如今很多舞蹈作品缺少内涵和情怀,脱离社会实践和需求搞创作,呈现一种不明所以炫技(炫耀技术技巧)和无真情实感的无用无价值的作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这一载体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教学、作品和动作绝不能脱离社会实践闭门造车。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十分科学的,其指导各科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文科学的研究、分析与实践。教学也好作品也罢其产生都源于实践,价值也在实践中体现,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只有体现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教学、作品才有市场才会被需要。通过实践对真理进行检验,并且要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与发展,正是舞蹈课堂教学不断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在舞蹈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表象以及本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要结合现实状况,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显珍,刘显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美术学习中的应用价值[J].民营科技,2016(08):237.
[2]赵斯斯.结合实际舞蹈课堂教学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8):81-82+87.
[3]李森.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18):132.
作者简介:谭雅文(1995—),女,汉族,四川,学生,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