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第六代不屑讲故事,不会讲故事。但王小帅这次的《左右》却偏偏选择了一个已经被人嚼了无数遍的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一对离了婚又分别再婚的前度夫妻,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必须再一次发生性关系,从而将两对夫妻拖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而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王小帅此次借鉴了传统的“三次困境”式的叙事方式。首先,影片的开端通过突发事件使得主人公陷入了第一次困境,同时推出了影片的总悬念。枚竹五岁的女儿禾禾得了白血病,由于发现得有些晚,医生的诊断是只有两三年的生命,但是医生又说如果有个亲生弟妹,就可用脐带血救姐姐。看起来第一次困境可以暂时缓解,只要枚竹为禾禾再生一个孩子。问题是枚竹四年前就离婚了,要生也得与前夫生,而枚竹和前夫都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庭。不生,第一次困境无法缓解,枚竹也不可能袖手旁观;要生,枚竹连带另外三人就会陷入第二次困境。义无反顾的枚竹先是找了前夫,再是告诉现在的丈夫自己的决定。于是一干人同时被枚竹拖入第二次困境。
作为枚竹现在的丈夫,老谢显然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从他对禾禾的百般呵护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有一个血缘上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枚竹曾经选择的人工流产既为后面的习惯性流产埋下了伏笔,也进一步说明枚竹从来没爱过老谢,她嫁老谢只是生活的需要,尽管她说“他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即使有再充分的理由,对妻子将与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的决定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下咽的。导演用不停地抽烟、买烟来表现这个老实的有点“窝囊”的男人的内心挣扎、“左右为难”。
肖路,枚竹的前夫,一个不太成功的中年人。即使他觉得枚竹的决定太不理智,即使他再婚后因事业的压力始终不愿再要孩子,即使他现任妻子觉得无法接受,他都不可能改变枚竹的决定。
最无辜的是肖路的现任妻子董帆,一个空姐,无缘无故地被拖入这场纷争中,要求的公平是谈不上了。在枚竹强大的母爱磁场中,她任何的挣扎都是徒劳的。同样在枚竹强大的母爱磁场中,导演的处理也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让董帆见了禾禾一面就同意了。
这时第二次困境至少在人物层面上可以缓解了。然而三次人工受孕均因枚竹曾经做过人流而习惯性的流产了。最无奈的是医院不同意继续“人工”了,于是不甘的枚竹想到了“自然”,一个更为荒唐的举措。至此,第二次困境就以这样极端的方式得以缓解,影片进入了第三次困境。
第三次困境的要害实际上已不关乎孩子,而是如何完成一次事先张扬的前度夫妻连做爱都谈不上的性交。于是,四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左右为难”。枚竹依然是强势地自说自话;肖路依然是被动接受;董帆的同意也依然被导演牵强地设计成:因为飞机遇险的时候,董帆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禾禾的脸。只有被蒙在鼓里的老谢,这次因为枚竹按错手机键而意外收听了一场“现场直播”。
那么通过这次仪式般的只关乎生育的性交,第三次困境是否有效地缓解了,也就是禾禾最终是否有救,影片并没有明确告知。相反通过老谢的“别让任何人知道孩子不是我们生的”,“明年春节我们带孩子回一次老家”,来暗示我们枚竹可能有了,来暗示我们此时这对夫妻关心的是如何掩盖未来孩子的身份认同,那么禾禾呢?导演没有说,这种看似跑题的纰漏,实际上是王小帅对传统的叙事方法的现代性处理,即多解性的结尾。因为无论禾禾有救还是没救,这四个大人(也可能加上两个会长大的孩子),在各自的心灵深处都将永远留下一块“左右为难”的伤疤,一块夫妻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裂开流血的伤疤。
而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王小帅此次借鉴了传统的“三次困境”式的叙事方式。首先,影片的开端通过突发事件使得主人公陷入了第一次困境,同时推出了影片的总悬念。枚竹五岁的女儿禾禾得了白血病,由于发现得有些晚,医生的诊断是只有两三年的生命,但是医生又说如果有个亲生弟妹,就可用脐带血救姐姐。看起来第一次困境可以暂时缓解,只要枚竹为禾禾再生一个孩子。问题是枚竹四年前就离婚了,要生也得与前夫生,而枚竹和前夫都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庭。不生,第一次困境无法缓解,枚竹也不可能袖手旁观;要生,枚竹连带另外三人就会陷入第二次困境。义无反顾的枚竹先是找了前夫,再是告诉现在的丈夫自己的决定。于是一干人同时被枚竹拖入第二次困境。
作为枚竹现在的丈夫,老谢显然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从他对禾禾的百般呵护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有一个血缘上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枚竹曾经选择的人工流产既为后面的习惯性流产埋下了伏笔,也进一步说明枚竹从来没爱过老谢,她嫁老谢只是生活的需要,尽管她说“他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即使有再充分的理由,对妻子将与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的决定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下咽的。导演用不停地抽烟、买烟来表现这个老实的有点“窝囊”的男人的内心挣扎、“左右为难”。
肖路,枚竹的前夫,一个不太成功的中年人。即使他觉得枚竹的决定太不理智,即使他再婚后因事业的压力始终不愿再要孩子,即使他现任妻子觉得无法接受,他都不可能改变枚竹的决定。
最无辜的是肖路的现任妻子董帆,一个空姐,无缘无故地被拖入这场纷争中,要求的公平是谈不上了。在枚竹强大的母爱磁场中,她任何的挣扎都是徒劳的。同样在枚竹强大的母爱磁场中,导演的处理也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让董帆见了禾禾一面就同意了。
这时第二次困境至少在人物层面上可以缓解了。然而三次人工受孕均因枚竹曾经做过人流而习惯性的流产了。最无奈的是医院不同意继续“人工”了,于是不甘的枚竹想到了“自然”,一个更为荒唐的举措。至此,第二次困境就以这样极端的方式得以缓解,影片进入了第三次困境。
第三次困境的要害实际上已不关乎孩子,而是如何完成一次事先张扬的前度夫妻连做爱都谈不上的性交。于是,四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左右为难”。枚竹依然是强势地自说自话;肖路依然是被动接受;董帆的同意也依然被导演牵强地设计成:因为飞机遇险的时候,董帆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禾禾的脸。只有被蒙在鼓里的老谢,这次因为枚竹按错手机键而意外收听了一场“现场直播”。
那么通过这次仪式般的只关乎生育的性交,第三次困境是否有效地缓解了,也就是禾禾最终是否有救,影片并没有明确告知。相反通过老谢的“别让任何人知道孩子不是我们生的”,“明年春节我们带孩子回一次老家”,来暗示我们枚竹可能有了,来暗示我们此时这对夫妻关心的是如何掩盖未来孩子的身份认同,那么禾禾呢?导演没有说,这种看似跑题的纰漏,实际上是王小帅对传统的叙事方法的现代性处理,即多解性的结尾。因为无论禾禾有救还是没救,这四个大人(也可能加上两个会长大的孩子),在各自的心灵深处都将永远留下一块“左右为难”的伤疤,一块夫妻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裂开流血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