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导语】
纵观各类语文测试卷,品析细节题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不少考生因缺乏必要的与细节有关的知识积累和联想能力,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鉴于此,我们特辟专题,谈一谈如何品析细节描写,助莘莘学子一臂之力。
【知识导读】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或自然景物、某个场面等不被人注意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分量虽轻,容量却很大,在刻画人物性格、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细微之处见精神。
如阿累《一面》中写鲁迅先生:“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着。”作者描写外貌最主要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位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再如都德《最后一课》写道:“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一处细微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弗郎士的幼稚和贪玩。
【典例引路】
钓鱼大夫(节选)
文/汪曾祺
王谈人是有点傻。今年,就办了一件傻事。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他行为不检点,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谈人。
王谈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瘩背疮。说:“你不用走了!”
王谈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谈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注:云南出土的鸦片)抽去了一半。王谈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瘩背疮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谈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谈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1.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你从中感受到王谈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件毛衣的温度(节选)
文/徐芳芳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45°角处有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会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脸通红,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男孩什么性格特点?
心茧剥落(节选)
文/张丽钧
待到妈妈换好家居服,系好围裙,操起刀子准备刮鱼鳞的时候,女儿举着一片“创可贴”出现在她身后。女儿说:“妈妈,给你,你快给鱼贴上吧,它肯定疼坏了!”妈妈操刀的手骤然僵在了那里。她傻了。
3.语段描写了母女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她们怎样的形象?
母亲的中药铺(节选)
文/甘典江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代几句,递给别人。
4.简析语段中“抓药”的动作细节。
最后一名牺牲者(节选)
文/胡英华
美国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再往北100公里,就是大卫·希克曼的家乡。
半个月前,希克曼的遗体从伊拉克被送回布拉格堡。基地内,纪念和平公墓的湖景地段54号,就是希克曼长眠的地方。坟墓上的新土已经变成红色,几朵康乃馨也已枯萎。
5.选文第二段“坟墓上的新土已经变成红色,几朵康乃馨也已枯萎”这一句是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题指导】
解析:
1.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能力。解题时通读全文,“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从而概括出人物性格。答题所用的词语必须是能高度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且概括必须全面、多角度。
2.解题时先要识别画线句子是属于哪种描写方法,而后结合语境,明确人物的品格。
3.解答时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并知晓其作用。然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归纳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从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方面进行。
4.此题考查考生通过对“抓药”动作细节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细致品读,画出阿姨们整个“抓药”过程中的几个传神的动作,然后便可知晓阿姨们熟悉处方和药的位置,手感好,对药量的控制精确,包扎认真,这些细节充分表明医疗站的医生们业务娴熟,态度良好,有医德,提供的是优质的服务。
5.这是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务必注意环境描写对文章主旨及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参考答案】
1.朴实善良、重情重义。
2.生动地刻画出男孩看“我”时的神态,突出了男孩拘谨内向、纯真无邪的品性。
3.描写了妈妈刮鱼鳞时的动作“操起”、“僵”以及神态“傻”,表现岁月的流逝已经使她丧失了一颗单纯的爱心。又描写女儿“举”的动作和童稚的语言,凸显她幼稚的童心和博爱之心。两相对比,能够唤醒读者沉睡的童心和爱心。
4.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5.这一句是环境描写。通过对希克曼墓地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同时从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演练提升】
回忆母亲
文/莫 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母亲却无法分享了。此刻我最想念的人,就是我的母亲。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1994年,我的母亲去世了。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不知为何,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
(选自《讲故事的人》)
【阅读训练】
1.选文叙述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什么主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简要分析“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个细节描写,指出母亲究竟为了什么而叹息?
3.请结合具体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4.文中写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不知为何,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请结合文意说说作者在这么短时间完成创作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6.通读全文,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方式做一点评论。
【参考答案】
1.(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这几件往事:①“我”打碎了家中唯一的热水瓶,母亲并没有打骂我。②母亲捡拾麦穗被打。③母亲把自己难得吃到的饺子毫不保留地送给了乞讨老人。④母亲为多收别人一毛钱而流泪。⑤“我”因相貌丑陋被同学嘲笑,母亲竭力保护“我”的自尊。(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感谢和深切怀念。
2.母亲为生活的艰辛,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我”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而叹息。
3.(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面对苦难要坚强地活下去的决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这句话意思是人真正的美丽与丑陋与外表无关,一个人只要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就能得到他人的赞美。
4.因为“我”对母亲往事记忆犹新,胸有成竹,对母亲的感情充沛,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深刻,令“我”难忘。
5.疼爱儿子,宽容待人,与人为善,坚强自尊,教子有方。
6.作者的母亲教子有方,不只是空洞的说教、批评责骂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熏陶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纵观各类语文测试卷,品析细节题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不少考生因缺乏必要的与细节有关的知识积累和联想能力,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鉴于此,我们特辟专题,谈一谈如何品析细节描写,助莘莘学子一臂之力。
【知识导读】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或自然景物、某个场面等不被人注意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分量虽轻,容量却很大,在刻画人物性格、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细微之处见精神。
如阿累《一面》中写鲁迅先生:“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着。”作者描写外貌最主要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位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再如都德《最后一课》写道:“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一处细微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弗郎士的幼稚和贪玩。
【典例引路】
钓鱼大夫(节选)
文/汪曾祺
王谈人是有点傻。今年,就办了一件傻事。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他行为不检点,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谈人。
王谈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瘩背疮。说:“你不用走了!”
王谈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谈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注:云南出土的鸦片)抽去了一半。王谈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瘩背疮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谈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谈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1.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你从中感受到王谈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件毛衣的温度(节选)
文/徐芳芳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45°角处有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会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脸通红,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男孩什么性格特点?
心茧剥落(节选)
文/张丽钧
待到妈妈换好家居服,系好围裙,操起刀子准备刮鱼鳞的时候,女儿举着一片“创可贴”出现在她身后。女儿说:“妈妈,给你,你快给鱼贴上吧,它肯定疼坏了!”妈妈操刀的手骤然僵在了那里。她傻了。
3.语段描写了母女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她们怎样的形象?
母亲的中药铺(节选)
文/甘典江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代几句,递给别人。
4.简析语段中“抓药”的动作细节。
最后一名牺牲者(节选)
文/胡英华
美国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再往北100公里,就是大卫·希克曼的家乡。
半个月前,希克曼的遗体从伊拉克被送回布拉格堡。基地内,纪念和平公墓的湖景地段54号,就是希克曼长眠的地方。坟墓上的新土已经变成红色,几朵康乃馨也已枯萎。
5.选文第二段“坟墓上的新土已经变成红色,几朵康乃馨也已枯萎”这一句是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题指导】
解析:
1.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能力。解题时通读全文,“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从而概括出人物性格。答题所用的词语必须是能高度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且概括必须全面、多角度。
2.解题时先要识别画线句子是属于哪种描写方法,而后结合语境,明确人物的品格。
3.解答时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并知晓其作用。然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归纳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从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方面进行。
4.此题考查考生通过对“抓药”动作细节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细致品读,画出阿姨们整个“抓药”过程中的几个传神的动作,然后便可知晓阿姨们熟悉处方和药的位置,手感好,对药量的控制精确,包扎认真,这些细节充分表明医疗站的医生们业务娴熟,态度良好,有医德,提供的是优质的服务。
5.这是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务必注意环境描写对文章主旨及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参考答案】
1.朴实善良、重情重义。
2.生动地刻画出男孩看“我”时的神态,突出了男孩拘谨内向、纯真无邪的品性。
3.描写了妈妈刮鱼鳞时的动作“操起”、“僵”以及神态“傻”,表现岁月的流逝已经使她丧失了一颗单纯的爱心。又描写女儿“举”的动作和童稚的语言,凸显她幼稚的童心和博爱之心。两相对比,能够唤醒读者沉睡的童心和爱心。
4.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5.这一句是环境描写。通过对希克曼墓地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同时从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演练提升】
回忆母亲
文/莫 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母亲却无法分享了。此刻我最想念的人,就是我的母亲。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1994年,我的母亲去世了。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不知为何,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
(选自《讲故事的人》)
【阅读训练】
1.选文叙述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什么主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简要分析“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个细节描写,指出母亲究竟为了什么而叹息?
3.请结合具体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4.文中写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不知为何,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请结合文意说说作者在这么短时间完成创作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6.通读全文,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方式做一点评论。
【参考答案】
1.(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这几件往事:①“我”打碎了家中唯一的热水瓶,母亲并没有打骂我。②母亲捡拾麦穗被打。③母亲把自己难得吃到的饺子毫不保留地送给了乞讨老人。④母亲为多收别人一毛钱而流泪。⑤“我”因相貌丑陋被同学嘲笑,母亲竭力保护“我”的自尊。(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感谢和深切怀念。
2.母亲为生活的艰辛,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我”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而叹息。
3.(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面对苦难要坚强地活下去的决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这句话意思是人真正的美丽与丑陋与外表无关,一个人只要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就能得到他人的赞美。
4.因为“我”对母亲往事记忆犹新,胸有成竹,对母亲的感情充沛,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深刻,令“我”难忘。
5.疼爱儿子,宽容待人,与人为善,坚强自尊,教子有方。
6.作者的母亲教子有方,不只是空洞的说教、批评责骂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熏陶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