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围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源语/目标语语际对比和分析,考查《围城》英译本中有关明喻修辞手法的翻译特征。为了增强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了《围城》中出现频次极高的“像”字词语或相关结构(557例)及其英译文,重点关注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意思的动词(403例)的英译文。语料库研究表明:对明喻信号词“像”字的翻译,《围城》英译本以增译、省译和意译等方式进行意义显化翻译。本研究指出,《围城》英译本进行意义显化翻译的动因主要是语言文化差异动因以及译者动因,后者具体表现在译者的翻译目的和对目的语文本读者的关注。
【关键词】《围城》英译本;平行语料库;“像”;文学翻译;意义显化
【作者简介】喻娟(1988.1-),女,硕士,汉族,江苏南京人,现任职于武汉商学院中西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校级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2016KQ008)。
一、引言
文学大师钱钟书毕生学贯中西,创作独具匠心,《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书中各类比喻一应俱全,喻体新颖写比喻形式多样,且富含讽刺性和哲理性。《围城》英译本的两位译者,珍妮·凯利和茅国权注重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很多翻译技巧,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本文试从具体的语言因素——明喻信号词“像”字入手,采用语际对比的模式,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从源文本及其英译本之间相互作用在语言层面的表现来探索翻译语言意义显化的特征及其动因。
二、文献回顾
显化假设最早是Blum-Kulka(1986)提出的。她从衔接数段的明细化角度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显化假设。Baker(1993)在前人研究成果(Vanderauwera, 1985;Blum-Kulka, 1986; Shlesinger, 1991等)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翻译共性或翻译普遍特征的假设,并论述了利用语料库研究翻译共性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该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参见Klaudy 1998; ?ver?s 1998; Olohan
【关键词】《围城》英译本;平行语料库;“像”;文学翻译;意义显化
【作者简介】喻娟(1988.1-),女,硕士,汉族,江苏南京人,现任职于武汉商学院中西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校级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2016KQ008)。
一、引言
文学大师钱钟书毕生学贯中西,创作独具匠心,《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书中各类比喻一应俱全,喻体新颖写比喻形式多样,且富含讽刺性和哲理性。《围城》英译本的两位译者,珍妮·凯利和茅国权注重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很多翻译技巧,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本文试从具体的语言因素——明喻信号词“像”字入手,采用语际对比的模式,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从源文本及其英译本之间相互作用在语言层面的表现来探索翻译语言意义显化的特征及其动因。
二、文献回顾
显化假设最早是Blum-Kulka(1986)提出的。她从衔接数段的明细化角度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显化假设。Baker(1993)在前人研究成果(Vanderauwera, 1985;Blum-Kulka, 1986; Shlesinger, 1991等)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翻译共性或翻译普遍特征的假设,并论述了利用语料库研究翻译共性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该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参见Klaudy 1998; ?ver?s 1998; Ol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