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转化法生产d-伪麻黄碱

来源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步探讨了一种微生物转化生产d-伪麻黄碱的新方法.通过TLC和HPLC分析,对实验室保藏菌株进行筛选,得到可专一性转化前体物质1-苯基-2-甲氨基丙酮(1-phenyl-2-methylamino-propanone,简称MAK)生成d-伪麻黄碱的菌株Morganella morganii J-8.通过对转化条件的研究,发现最适起始转化pH为7.5,最适转化温度为40 ℃.在合适的转化条件下,经过24 h能将1 000 mg/L的MAK转化为852.4 mg/L的d-伪麻黄碱,相应的摩尔转化率为84.4%
其他文献
小学学数,初中学式,高一数学一开始就学习集合.集合是近代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与许多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是研究函数的工具,也是高考常考不衰的热点
1998年10月10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代表团应邀访美,对美国法院民商事审判的调解制度进行了考察。从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大幅度上升,致使审理周期延长,不少案件长达五、六
通过对普鲁兰酶加糖化酶、淀粉酶加糖化酶和只加糖化酶3种工艺的研究和试验比较,根据醪液中还原糖和总糖变化及发酵情况等,得出:采用普鲁兰酶和糖化酶工艺对黄酒残糟的利用效
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是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 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高同源性的NADP(H)依赖型Ⅱ型乙醇脱氢酶(S-ADH)的序列设计引物,从T.eth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