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学生走向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任务“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不待老师教,自能读书”。老师就应“授之以渔”,带着学生走向方法。
   笔者有幸在荔波二中聆听李华平教授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被李华平教授以学生成长为本,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方式深深打动。窃以为教授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一、稳扎稳打——让学生学会预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疏通字词、初步了解文意,形成自己的看法,为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做好铺垫。但我们还应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预习环节衔接,倒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做好预习。李华平教授这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本。
   李华平教授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听写诗歌”:
   师:我们学习新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同学们把书关上,拿出笔记本,听写这首诗。我念,你们把这首诗写下来。
   (师念全诗,每句念两遍;学生听写)
   师:请打开书,逐字逐句地对照,批阅自己的听写,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抽两位同学把出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师:你写错了哪些地方?
   生1:我写错了“瞬息”“心儿”。
   师:好了,大家看看自己错了哪些字,同桌看看有没有相同的错字?
   (师巡视,发现有同学没有改到错字,予以提醒)
   师:同桌相互改一下,有的同学自己没有改到。
   (学生互相批改)
   听写结束,李华平教授让学生对听写结果进行自评、他评,强调了带有共通性的问题,如“常是”“必须”等。李教授这个环节的教学稳扎稳打,针对刚上初中的学生最易出现的粗枝大叶、浮皮潦草的毛病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白预习时应该注意字音字形的准确。笔者发现,李华平教授的大多数课例,诸如《背影》《范进中举》《关雎》《端午的鸭蛋》等均有关注字词、重视预习的环节,充分体现李华平教授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学风格。
   二、步步为营——教学生圈点批注
   刚上初中,很多孩子还不会圈点批注。这时就需要老师手把手教,直至方法学会,习惯养成。李华平教授熟知学情,非常注重圈点批注,并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师:大家在“须要”下面打一个小三角符号,这个词我们容易错。
   ——师:用虚假的言语让你相信。很好。请大家记一下:欺骗——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活动,换换词语。给“忧郁”换一个同义词,写在“忧郁”旁边。
  ——师:请大家把这两个词划上圈,用一条线连起来。受了欺骗,就会感到忧郁。
   从符号的选用,到批注的位置,李华平教授一一要求,细致入微。让人不由感叹,每堂课如此训练,何愁孩子们习惯不好,又怎会出现学生笔记满纸涂鸦?看过很多特级老师的实录,听过很多名師的示范课,能把对学生的习惯要求做到如此认真严谨的却是凤毛麟角。
   三、层层深入——带学生理解揣摩
   对文字的感觉,不应停留于其字面意思,只有当它唤起内心的某些情感或联想时,才算是领悟了文字的真味。现实中很多老师却是直接把词语字面意思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背牢,能应付考试就好,而忽略了利用文字去唤起学生的情感,因此学生很难领悟文字真味。李华平教授没有生硬地把词语含义塞给学生,而是带着他们从生活经历、语言环境、词语替换等去联想、去咂摸,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
  1.生活经验推词义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带着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掀开语言的面纱,让他们去触摸感受作者那些充满温度的文字。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代入情境,设身处地,利用日常生活经验,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去共鸣。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指出:“在课堂上教学生学语言,要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教学中,课文语言的深层含义、特殊情味,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揣摩、去体味。”李教授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过受欺骗的经历?
  生(齐):有。
  师:谁受过欺骗?受谁欺骗了?
  生5:春节的压岁钱,爸爸说拿给他们存,然后就不还给我了。
  (全场师生笑)
  师(笑):“欺骗”了你的钱。还有谁受过欺骗?
  生6:有同学让我坐,我一坐下去,结果凳子上有水。
  生7:我小时候问我爸爸,我是怎么来的,我爸爸说我是从垃圾里捡来的。
  师:根据大家刚才叙述的几种情况,如何解释“欺骗”这个词?
  李华平教授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受欺骗的经历”),让他们把知道却说不出、说不好的内容说出来、说好,真正理解词语的内涵——诗歌中“欺骗”的含义,与大家日常生活经验中的“欺骗”不同。如果没有这个辨析的过程,学生就会囫囵吞枣。
  2.结合语境明词义
  对词义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恰如李海林先生所指出的,“所谓阅读,直接的对象是言语作品,实际上指向语境的意义,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感受语境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李华平教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前后勾连、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的能力。且看下面的片段:
  师:请大家注意,刚才我们对“欺骗”的理解,是我们用生活例子进行的概括,参照词典当中的解释。那么,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当中的“欺骗”是不是刚才的意思呢?
  (同桌讨论交流。师提要求: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主动合作,主动交流)   生10:不是。我觉得诗歌当中的“欺骗”应该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
  师: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10:生活欺骗我们,出现“忧郁的日子”,意思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师:非常好,你善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鼓掌)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没有断然肯定或否定,而是追问“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让学生到文本中找依据,老师再对其善于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做法进行肯定。这样一来,对所有的学生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李华平教授的教育智慧,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替换比较促理解
  朱光潜先生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为了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洪镇涛老师指出,可以“对课文中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
  本课教学中,李华平教授通过替换词语,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准确理解能力。李华平教授先让学生给“忧郁”换一个同义词,学生给出了“悲伤”“无奈”“郁闷”“艰辛”“痛苦”等不同答案。李教授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这些词语与“忧郁”的异同,最后学生豁然开朗:“‘忧郁’除了‘忧伤’外,还有‘苦闷’的意思。”通过这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词语的含义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对语言的敏感性(细微差异)也得到了增强。
  李华平教授这一换,换出了教学艺术,换出了学生的准确理解,也换出了课堂的精彩。钱梦龙先生、肖培东老师、熊芳芳老师等名师,都用过“替换法”帮助學生理解词义。这种方法对我们的语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情境设置——让学生沉浸朗读
  钱梦龙老师认为课堂中的朗读应“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认为“如此,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应该就是好课了”。李华平教授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在情境中感悟,读出情感,读出思想。且看:
  ——师:……读的时候你要想想,作者要求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口气来读这首诗?
  ——师:哦,很好。你爸爸失业了你劝他,你怎么劝?你说两句试试。
  ——师:嗯,好。假设你是他爸爸,你觉得他这样的语气劝爸爸,好不好?(话筒给一女生。)
  ——师:哦,加上肢体语言。那你来劝劝你爸。你劝过你爸爸没有?
  ——师:……假设你是父母,用动作、用眼神来劝孩子,看看怎么样?
  ——师:现在你自己读一读,假设你自己劝自己,怎样劝?
  李教授先让学生确定可以用什么语气来读,再创设具体交际场景——子女劝父亲、父亲劝孩子、自己劝自己,让学生沉浸其中,使他们更深地领会诗歌的内涵,在指导朗读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没有声光影电,没有涕泗横流,代之以静静地考查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圈点,教学生理解,教学生朗读。唯有像李华平教授这样带着学生走向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正道。
  [作者通联:贵州六盘水北大培文学校]
其他文献
《追忆似水年华》(以下《追忆》)可谓三生三世枕上书。许多年来,每年都要不定期读读它。不必按常规从头至尾读,随便选出一段、一章或一部来;也不必顺读,倒行逆施,信手翻开,都能让你产生陌生化的新滋味。或许,这也印证了《追忆似水年华》“阅读/观看/应用”,与其写作方式一样,合乎交互式设计原理。  《追忆》充分体现了交互设计的“4I”元素: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vity)、整合
中国古人颇有闲情逸致,亲朋好友间聚会的方式往往别出心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会玩”。他们随便找一条溪水,就可以开个party,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他们在野外采得一把花草,也可以开上一个party,叫做“斗百草”。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次party,无疑是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东”,在会稽山阴兰亭(在今浙江绍兴)举行的“曲水流觞”,它为后世传下了留名千古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源
上一期的“新时代好少年”,“小创”刊登了防城港市第一中学梁羽萱同学的先进事迹,不少“造粉”纷纷在“小创”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想听听独弦琴“传播使者”梁羽萱的成长故事,棉花糖有求必应——  姓名:梁羽萱  年龄:14岁  就读学校:防城港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王能、王箐林  获奖记录:CCTV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广西地区选拔赛金奖、2019金谊国际音乐邀请赛中国地区一等奖。2019年防城港市优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象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我主观意识的物质幕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
去年平安夜,我第一次见到付小平。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只埋头忙着给大家安排住宿。因为第二天要开2016年度散文工作会议。  过了好久,要住宿的人基本都来了,我们才得空休息。我递给她一只橘子解渴,她谢我,我乘机问她读书会的事。  我问付小平读书会,是因为那时候“南华视角”也活动了大半年了,怎样坚持怎样活动,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付小平一边给人送书一边仔细讲他们那个很有规模的原平时光读书会,我一边给大家安排
1  夏天清晨六点,窗外天光大亮,街上人车渐多,洒水车响着欢快的乐曲把城市喷洒得湿漉漉的;秋天、冬天早上七点多一点,闹市似乎还没有醒来,行人车辆匆匆而过,风萧萧地刮过大街小巷。这时,我俩已穿戴齐整,走出家属区小院,拐上五一路,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有时会碰上去锻炼的同事,总是笑着说:“你俩真勤快,坚持得不错嘛!”这时我只能尴尬地一笑走过。  其實,我并不“勤快”也不“坚持”,是身体容不得我再懒散下去,
2018年春节后,又回桑梓故土白家沟村,适逢村政换届,新人临政,耳闻目睹,感慨欣喜交织。今日偶得清静,想及故乡人事山川变化,儿时家教童学,诸多趣事,浮想联翩,情为所动,即匆匆有此五言古风160句。意在敬谢在天在世父老乡亲之恩德,寄望一代新人建树新的业绩。  游子浪四海,难断故园情。  一朝归来时,恍惚入梦境:  贪玩忘日偏,娘唤儿吃饭;  午睡偷下河,笤把打腚痒;  掏雀学上树;偷杏跟跳墙;  寒
无人驾驶监测潜艇    哇噻,这是什么?那么酷的外表,难道是科幻片中的未来星际战舰吗?其实,它是一艘新型的无人驾驶监测潜水艇,可以进行水上水下全方位监控,是应对海上事故的必备器材,监控范围包括船舶、海上石油装备、沿海发电厂等。它具有快速和高机动性的特点,运用喷气式动力,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快速到达指定场所,快速、灵活,易于调配。它的操作系统为远程电脑操控,操作者利用潜水艇上的红外探头进行观察,可准确执
在这个混沌的下午  一个声音一再响起  它吁请,忠告,并提示  在沉寂、晦暗,和繁復的灰尘的细雨中  它是一道光,一道新的光  “诗是一种语言,它徘徊于  音素的泥潭,枝叶的思维  和贝壳的痛苦中”①  那个不幸成为诗人的人  被这些句子敲打,烧灼,撕扯  他的书案变得通红,在恒温的熔冶之外  一个下午他都在敲打,那词语的硬壳  那惯性的废弃物,那陈旧的台阶,那喑  哑而弯曲的舌尖  他敲打,并不
5月16日,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贝聿铭这一生获得荣誉无数,曾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1981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3年)、美国前总统里根颁予的自由奖章(1986年)、日本帝赏奖(1989年)等。他设计的建筑物遍布世界各地,如法国卢浮宫、美国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苏州博物馆……  Buildings are not just walls and rooftops (屋顶). A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