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作者曾易名“李红”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7月,上海京剧院在院长周信芳的率领下,冒着酷暑赴杭一周,一对一地向浙江昆苏剧团《十五贯》剧组主要演员学习每一个人物的表演,回到上海后,8月3日,就举行了第一次彩排,而7月29日就抵达上海,开始彩色影片摄制准备工作的浙江昆苏剧团, 也观看了这场演出。此时,由草厂编著,董天野配图的小说《十五贯》已在《新民报·晚刊》连载到了近30期。当年12月,这部画图本中篇说部,就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量68000册,单册定价0.22元;根据剧本分作八场的方法,改成八个章节,在全文的最后,加了一小段关于况钟在正史中的人生结局:
  这一案,出得奇,访得奇,因此上“况青天”之名,沸沸扬扬,朝野皆知,后来那况钟曾被调升官职,苏州商民,攀辕卧辙,死留不放,皇家只好仍然把他留在苏州;他就死在苏州任上。
  这不是唯一一部根据整改本昆剧《十五贯》改编的小说。半年后,《光明日报》发布了一条165字的文艺简讯,标题是《李红的新作“十五贯”已脱稿》:
  作家李红(还珠楼主)在写作小说“杜甫”同时,最近将去年秋天所写的“十五贯”整理完毕。
  李红的“十五贯”是一部长达十五六万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况钟”“过于执”“娄阿鼠”这三个典型形象。李红曾长期寄居江南一带,对故事发生地点的风俗、语言都极熟悉,他在写作时,对当时的司法制度也做了相当详细的考证。
  大名鼎鼎的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此时不但低调地用了一个很有些时代特点的别名“李红”,完全不提他作为武侠小说作家一代巨擘的鼎鼎大名,只是介绍两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新著《十五贯》与《杜甫传》,很可能与他在1949年以来的人生境遇密切相关,或者更准确地说,与他自身人生规划的调整密切相关。
  1949年5月,李寿民拒绝接受香港书商为他全家买的飞机票,在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1月,经正气书局老板陆宗植介绍,李寿民结识了贾植芳,贾植芳劝他:“不妨写些农民起义的小说,这和写武侠多少有点关连,可能会手顺些”,或者“参看一些新观点写的这一类历史文章,才不至于在思想上走样”。从李寿民拒绝赴港写作的人生选择来看,他应该是主动想让自己的写作适应新中国、新社会的需要的。因此他接受了贾植芳的建议,很快写出了以张献忠为题材的武侠小说《独手丐》,并将其第一集中的作者前言直接命名为“从新写起”:
  在此新旧激变的时代,时代要求每个作者,对过去作一番检讨,对将来有一番希望,首先要从事一番自我改造的工作,通过自我的批判,来确立今后写作的态度和方针,以期在发挥与推广群众教育的意义上,对新的社会,贡献一方面的力量。
  ……?……
  解放后,我接触到了一些进步的文学理论,以及革命的理论与事实,使我知道了革命的意义、性质和内容,尤其认清了一个写小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于努力学习之中,方始力求从根本上改造自己,把旧观点加以改革,从新建立新的社会观点。
  ……?……
  早在数月以前,我已将行销二十年、在旧小说中销路最广、读者最多、历时二十年而不衰、能够顾我全家生活的《蜀山》《青城》等带有神怪性的武侠小说,在当局并未禁止的环境之下,毅然停止续作。……?
  …… ……
  今后,我将尽力做到夏衍、陆鸣谷先生所讲的话,遵守新的写作原则,为我所拥有的大量读者,灌输新的时代意识,通过我固有的写作形式、文字技巧等,将新的时代内容,或是用旧时代的情况作为背景,加以创造,由多方面取材,增加兴趣,作为现时代的反映与必然的结果,来表现在读者面前,促进他们对时代的深刻认识,得到共同前进的效果。
还珠楼主(李寿民)

  之后的几年中,李寿民先后在上海天蟾京剧团和北京的几个京剧团中兼职,操起了京剧编导的老本行,整理改编了不少京剧剧目,大胆进行戏曲改革,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可供后人借鉴的经验。从1954年起,又根据史料,开始一面创作与岳飞和《史记·游侠列传》有关的历史小说,一面认真学习文艺理论。1956年春,他撰写了一首七绝,用毛笔字书与自己的孩子:
  六艺江河万古流,
  钻研应到死方休。
  终身任务唯勤学,
  吾亦甘为孺子牛。
  在写完这首绝句后,李寿民大概就看到了昆苏剧团进京演出的整改本昆剧《十五贯》。
  李寿民对戏曲舞台上的《十五贯》是不陌生的,他与尚小云的合作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50年代他也在尚剧团兼职编导,几十年的交往中,他不会没有跟尚小云谈起过当年的《兰蕙奇冤》。把名动一时、政治正确、艺术水准又高的昆剧《十五贯》改编为小说是李寿民很自然的选择。1957年5月16日—7月25日,《新闻日报》连载了他的历史武侠小说《剧孟》,不久以后,从1956年秋天就开始动手写作的小说《十五贯》也整理完毕了,在《光明日报》上发布简讯后,1958年5月,于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印量37000册,单册定价0.4元。显然,《十五贯》中体现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十分契合李寿民自1949年以来写作思想的转变。他在小说中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过于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除了充分发挥了他的“写作形式、文字技巧”等优长外,情节的大体关目不变,但结尾处有些与众不同:
  况钟等娄阿鼠把行凶经过,当堂供出,便命人将过于执座位撤去,等把当事人和一干邻右有关人等一一当堂问过,都画了押;过于执已几乎站立不稳,况钟命将过于执暂禁花厅,自往抚衙去见周忱。
  过了一会,况钟回转,除常州府以上各官,均由抚台酌情参奏外……娄阿鼠、过于执、冯承、张四,各拟“斩监候”和永远监禁,一律当堂钉镣收监,完结了这一件人命重案。
  这样的处理,与宋话本《错斩崔宁》中“原问官断狱失情,削职为民”的方向一致,不要说对过于执及其手下与造成冤狱有关的冯承、张四的惩戒,就连“常州府以上各官”都要“酌情参奏”,并且还要周忱负“领导责任”(因为是让他本人硬着头皮去参奏原本被他肯定工作业绩的部署们),这是各种“十五贯”故事中对涉案官员最为严苛、最为特立独行的结局:一个都不放过。张庚先生曾在《剧本的成功改编》一文中指出,“审鼠”一场还可以增加况钟与周忱、过于执的斗争,但宜短不宜长。由于舞台版的逐步定型,之后的昆剧演出并没有做这方面的改动,李寿民的这个结局,则很好地实现了张庚先生的这个建议。
  1958年6月,就在小说《十五贯》出版发行一个月后,李寿民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杜甫传》,是在去世前两天口述完成的。也就是说,《十五贯》很可能是大名鼎鼎的还珠楼主生前最后一部亲笔撰就的小说,而这部小说里,完全没有武侠的影子,是他“遵守新的写作原则”,为他所拥有的大量读者,“灌输新的时代意识”,“将新的时代内容,或是用旧时代的情况作为背景,加以创造,由多方面取材,增加兴趣,作为现时代的反映与必然的结果”。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
其他文献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排行九,因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册,P34)。二人当时号为“元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多见的知己式诗友。元稹于大和五年(831)去世后,白居易作有《
李贺是唐代的重要诗人,杜牧为他写叙,李商隐为他立传,皮日休更是盛赞他是自李白以来百年内的歌诗翘楚。  李贺诗,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而前乎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陈式《重刻昌谷集注序》)。李贺自成一体的“长吉体”,直到近代还被人广为效仿。宋代以后,李贺就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李贺是个文化之谜,他一生苦难,才大而命舛,只活了27岁,其诗为一种失败主义阴影所笼罩,顽强地表现着诗人极不甘心失败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身份奇特、见解深刻的外国女士,她对南开学校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精准的解析,然后给予极高评价,成为洞悉南开学校成功奥秘的人。她的名字是露存。  露存究竟是一个什么多样的人呢?以往学术界对她并不了解,对她的经历也并不十分清楚。笔者最近在翻阅一本名为《心文》的著作时,对她才有所了解,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壹  据近代著名女报人、妇女运动领袖朱胡彬夏介绍,露存原籍波兰,长期在法国学习
最近几年,我在北京大学给学生开设一门“影视理论与批评”课程,自己也会比较主动地介入当下的各种影评活动之中。不得不说,跟以前相比,我已经越来越不敢断言什么是“好”的电影,也越来越不敢肯定什么是“正确”的电影批评了。  因此,当我在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中看到史航饰演的“华北第一影评人”的时候,竟然增加了对姜文和史航的好感。在我看来,这正是导演的认真与批评的力量之所在。姜文和史航的可爱,由此可见一斑。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俗称“老三篇”。“老三篇”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党自身建设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竭精神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根本宗旨、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是接续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老三篇”持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价
2014年,当我看到钱耕森教授有关“大道和生学”的一些文章时,我有所感地说:  “和生”之说,确为中国哲学最重要及最早期的概念与思想,此说也可说隐约于周易经说之中,故属于中国哲学的原生概念。鸿文联系史伯与老子加以发挥,并以大道立论,实为灼见。此说显然优于當前有人提出“共生”之说。  “大道和生学”,是耕森正在探索构建的新哲学体系。他于1951—1958年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念哲学,这是中国历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考虑用“u”(ubiquitous)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与E-learning相比,U-learning将继承E-learning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并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内涵。     一、u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
近人治学,慕效西方,多举西方哲人的理论为圭臬,为真知灼见,为解决人生与社会顽疾的秘药良方。初入清华大学求学时,我亦立志将主要精力用于攻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探究西方政治伦理之源头。通过四年的研习及其后的思考,我也终于完成了《城邦的美德》一书,奉呈诸君。  然而,在撰写《城邦的美德》过程中,我才逐渐意识到,以中西之别,论学问大小,这种境界未免太幼稚了些,且有可能使人心胸逼仄。我们绝不应看低中国传统
2018年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他与亲密战友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宣言》)发表170周年。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是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次重要启迪和一份宝贵遗产。  ··Ⅰ··1848,一个革命的年代  《宣言》诞生于1848年,这是世界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英国左派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把它作为自己《革命的年代》与《资本的年代》两部作品的分界之年。法国政治
以复古的方式完成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周易》“复卦”向为易学家所重,王弼则以“反本”释“复”;《老子》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反”即“返”,老子以为即“道之动”,可见对“反”有多么重视。现代新儒家提出的“返本开新”之说,正是对这一传统更简洁明了的概括。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西学、反传统思潮及相关运动,对学术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