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于内而形于外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而且是育人的教员、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德育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优先发展的地位。新课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由此可见,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
  
  课堂引领巧渗透,处处成为育人所
  
  1.以生为重 营造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乐于学、乐于动、乐于玩。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渗透德育元素于其中,除了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有较高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教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原有知识储备做更充分的了解,惟有这样才能在符合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德育知识与信息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对空气污染的研究”这课中,教材内容反映了地球上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该敲响警钟的地步。笔者在课前针对这项内容在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一两项关于环保的新闻和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内容不太了解;部分学生有所认识但环保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学生意识到了空气污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根本就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针对这样的学生认识基础,笔者将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设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注重过程性体验,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线,从图片对比、信息搜索、数据整理等环节入手,唤起同学的情感冲突和环保意识,让同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收获。
  2.任务驱动 情感积累
  笔者在“探寻鲸的奥秘”一课中,以帮助老师编写书籍作为明线,以信息技术任务为暗线对课堂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的拓展环节,笔者创设了一个任务:为鲸与人类这章书目增加图片。在初次课堂教学中笔者用提问的方式出示任务。“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了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人类的捕杀,让人心痛。同学们能否快速找到人类捕杀鲸的图片?”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十分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对于捕杀的血腥图片,笔者发现很多女同学不忍心看,甚至部分男生脸上都露出了愤怒的神情。笔者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这正是一个借助情感积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时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图片被搜索到且对比放在一起,学生的表情逐渐由茫然转向恐惧,极端情绪的渲染,使学生产生了低落的学习心态。第二次课堂教学中,笔者将任务进行了调整,两种基调(和睦与屠杀)的图片同时间段呈现。首先由媒体出示人类捕杀鲸的图片,同时提问:“你们想不想看看人鲸亲密接触,和谐共处的图片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操作步骤:搜索引擎—信息分类—图片—输入关键字(人 鲸 亲密)。”当屏幕上出现鲸与人类和睦相处的相片时,学生发出惊叹声。此时教师语:“同学们,我们很幸福,因为我们现在还能和鲸亲密接触,但是随着人类的随意捕杀,鲸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也许不久的将来鲸也会象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所以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大家能做到吗?”生齐呼:“能!”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既让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功能,又使学生建立了对这件事情的全面的认识,尤其是让学生从和睦的图片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从而更对捕杀动物的行为产生厌恶,让学生寓情感于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情境渲染 情感定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如何使学生能迅速地进入课堂角色并具有积极而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入环节,奠定全课的情感基调。如我区黄老师在“让文件有个家”一课教学中,首先创设了一个蜡笔小新凌乱不堪的房间的情景,接着提问:“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房间好吗?”学生积极性高涨。
  以“帮助小新整理房间”这个小游戏为切入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满怀兴趣和期待,更让学生们有机会在凌乱和整洁的对比中,自然的进行了情感伏笔:房间凌乱,有需要整理的情感需求;房间整理后,享受到了劳动带来整洁之美的乐趣。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让学生掌握了物品分类归整的重要性,又使学生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结合生活常整合,事事纳入育人源
  
  1.结合教材 渗透德育
  教材“图标大本营”,有一个教学任务为修改快捷方式的图标。在教学后,笔者发现有部分“聪明”的同学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手痒痒,将WORD的快捷标志更改为IE标志,导致部分同学短时间内找不到自己的作业;更有部分调皮的学生在学习了这种方法后搞恶作剧,将含有重要文件的文件夹图标进行了修改。对于此种行为,笔者也曾产生过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区教研活动中正好又听到了这节课,授课的杨老师在学习之后,借助问题“能不能任意更改自己或别人的电脑桌面图标?”来引发学生的热议,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学习的目的是技能的获得,技能能帮助自己更好的实现需要。但如果利用这些技术恶作剧,为别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这样是会受到谴责的,这样的教学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嫁接学科 扩充载体
  笔者在“为古诗配画”这课的教学中,通过请教语文教师,将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技巧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摘录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背过古诗吗?(生:背过)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它言简意赅,在吟诵中那深远的意境便立刻浮现于眼前,谁能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
  师:你们朗诵得可真美,听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老师也请你们欣赏一首,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播放《静夜思》)
  生:我的头脑中出现房间里有一轮月光照射进来。
  师: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如同铺了一层霜。抬头看看明月,不由地怀念起遥远的故乡。
  师:如果要对此诗进行配画,那么表达此诗需要哪些元素呢?
  生:明月、窗台、床、月光。
  师:那怎么样布局呢?
  【请大家打开“画图”软件,并将这些元素画出来。】
  生:一边画床,一边画……
  古典诗词它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流光溢彩的明珠,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积淀着文化与文学的精华。毋庸置疑,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古诗词的意境为学生的图案想象打开了空间,而图片的制作也让学生回味了家的味道和游子的思乡之情。诗词教学有效的融于电脑绘画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用现代的方式去勾勒出美丽的画面,为课堂教学增辉不少。
  3.面向生活 升华情感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此时笔者正好在指导学生学习PPT的制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所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好的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为此笔者对课程做了调整,要求学生以地震事件为背景,自选主题,利用PPT制做一份幻灯片,内容包括新闻、图片、感想等。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经历收集素材、选择整理素材、表现主题这几个环节。收集素材是将时事中的德育元素内化为学生情感的过程。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持续受伤人数的报道,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震惊、哀伤、痛心的情感,而各地对灾区的支援和无私帮助的报道,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为灾区尽一份力的愿望。选择整理素材是学生对情感进行梳理的时候,学生会对相关的报道进行分类,他们会从中找到一个他们感触最深的角度,然后根据制作的需要补充相关的材料。整个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他人痛苦,充分感受到社会对灾区的无私关怀。表现主题时,学生根据整理完成的材料,把自己前一段时间积累的情感充分融入,用自己所学的关于图片、文字、动画等信息技术,充分的表现出来。在这三个过程中,学生技有所增、情由所托、能有所升,随着对地震灾区情况的深入了解,学生的参与担忧意识也日渐增强,关心他人命运、关注灾区生活的情感自然的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才会有收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特点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整合.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周明东.浅析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整合.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5)
  [3]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全四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或事物形成表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的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夸美纽斯提出:“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特别强调小学生数学教学要直观化。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安排学生找角、
当父亲在笨拙地低头找寻键盘时,当他在用计算机给学生讲解函数变化规律时,当我在北京搜索到他的网络培训跟帖时,那样一种激动,溢于言表。  在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教育正以全新的姿态,广泛接纳各种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视频、音频、图像、网络协作等齐上阵,一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炙手可热,形象直观、深度互动、自主学习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  曾几何时,“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家
根据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属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成四种课型,即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作品制作课。其中,技能课是一种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操作各类应用软件的能力。显然,《我行我素秀图片》是一节典型的技能课。作为技能课,该案例的特色在于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在宏观安排上,彰显技术应用品质,在细节设计上,又能联系具体技术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运作前提——改善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需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与学习。基于这样的的前提与目标,我们将南港小学的智慧学校愿景与教师专业的社群进行一连串整合与精进。但专业社群的组成并非一蹴可及,除了教师本身的动力之外,行政的运作也是专业社群成功的要素之一。因此,校长以及行政团队有计划的引导,有助于教师专业社群的运作与发展。  确定专业社群基调与模式  信息化是南港小学课程发展
从老式幻灯片到多媒体课件,从课程整合到深度融合,从远程教育到电子白板、班班通……阿城区实验小学时刻注重更新理念,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我校配置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它采用专业智能定位系统,能够自动跟踪教师移动位置,自动定位起立发言学生的特写位置,并利用高清摄像机配合智能策略实现对教学过程多角度、全方位的录制。利用它可以与另一所学校进行实时的互动教学;还可以将授课现场实时直播到
摘 要:多媒体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以此建立人与计算机的信息交互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方面。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集视、
编者按:自从翻转课堂成为热潮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者也大胆地在国内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其中,原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金陵积极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他不仅带领苏州市的一些实验学校率先实践着翻转课堂,而且对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实质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微课程教学法”,扩展和延伸了翻转课堂的界限。我们特别与金陵馆长对话,请他畅谈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信息时代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目标,把信息化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高校也应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是质量建设和内涵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加强开放和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促进教育质量建设,助推学校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高校信息化建设
摘要:戏曲教育是艺术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将信息技术与戏曲教育进行整合,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创造网络化戏曲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素质,还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戏曲教育;信息技术;网络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文化品类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戏曲作
在2011年夏花绚烂之时,我们有幸到河北石家庄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赛项的网络教研团队决赛。在美丽的鹿泉一中,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网络教研团队同台竞技、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历了一场历练和洗礼。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蜕变,是一次华丽的破茧而出!  初中语文团队的比赛课题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年级下的《孙膑》,并且包含练习题。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两天决赛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