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毕业生以及同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层次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进和解决高职毕业生择业和就业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择业;就业率;就业层次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类高校两千余所,高校在校生超过2000万,其中普通高校1400多所,本科院校6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700多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入,大大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也日趋多元化。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和择业问题则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在为高职毕业生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存在着一定缺憾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心态上存在不足,尚未摆脱传统就业观的束缚,难以成功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就业信息采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改进。因此,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及就业不利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摆在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状态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择业的现状却不太理想。虽然提供给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很多,但仍有一小部分毕业生不能成功就业,或者不满意就业。而且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毕业人数增加,未成功就业人数也在增加。在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中,除少数想继续进入高校深造以外,都是有就业机会的,之所以没有成功就业或者就业后满意度太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自我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够准确
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85年后出生的孩子,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习惯被照顾,在父母的精心爱护下成长,在赞美中长大,父母对他们期望值很高,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期望值高于自身的实际能力。大部分毕业生以“高工资、待遇优厚、轻松、工作环境良好”为就业目标。他们不愿去辛苦的工作岗位和低层的工作岗位就业。由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遗失了很多就业机会,造成了就业遗憾。
(二)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依赖性太强
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观上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里。他们认为只有到“铁饭碗”的事业单位才算是就业,而到私营或小单位不能解决“户口”问题、保险和房基金以及托管档案问题,只能算是“打工仔”,他们的内心和个人尊严并不认可。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省已经出台了“户档托管”政策,可以帮毕业生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托管问题,国家也在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三险一金”和“五险一金”的法案,但很多毕业生仍抱着旧观念不放,想寻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有些毕业生对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缺乏主见,不能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双向选择”感到不知所措,不能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的“分配”上,或者期望家长帮他们找工作,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利用人才市场和网络进行有效求职。
(三)信息资源不足,自我推销能力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信息和形势了解得太少,不能去主动积极的参与竞争,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过于狭窄和单一,很多人都是利用亲戚、朋友关系去找工作,谋求职位,很少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要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择业和就业,除了自身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就业准备,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不重视面试和就业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缺乏必要的准备。
(四)观望心理,犹豫不决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很多,有些毕业生联系了很多家用人单位,但举棋不定,四处观望,迟迟不和单位签约;有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约后但很快违约;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不够了解,害怕签约后自己后悔;有的认为以后还会有更好的用人单位。这些同学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后错失良机。
(五)盲目从众心理
有些毕业生择业时盲目从众心理很强,缺乏清醒的就业意识。门可罗雀的用人单位他们不去考虑,而对那些大家争先恐后的单位感兴趣,他们不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的特点、优势去选择单位,而是根据别人的选择去判断用人单位的优劣,缺乏清醒、客观的判断力。
(六)遭遇挫折,怨天尤人,抗打击力不够
在择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在所难免,一次就择业成功毕竟只是少数。有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虽有一定能力,自身也具备一定有利择业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择业目标。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是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原有的就业目标进行合理调整,改变择业方向和方法,而是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的专业没有用武之地,抱怨就业单位不公平,甚至去埋怨学校、埋怨老师。这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遭受的挫折,缺乏抗打击能力,影响了自身的择业和就业。
二、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中想要获得成功,除了毕业生應该具有稳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高职院校想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仅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数量和相对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足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
(一)要想做事,先学做人,重视德育教育
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为人师表,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就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和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于我们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要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积极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请他们及时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反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可以聘请和专业相关的校外专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和社会的结合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就业指导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之中,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员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就应该开始对他们进行关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经常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邀请这方面专家和企业人事主管来做报告,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介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传授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能以成熟稳定的就业心态,在就业的竞争中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展现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此外,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员,及时为毕业生解答求职和就业中的问题,提高就业地成功率。
(四)鼓励学生课余和假期兼职,积极与社会接轨,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缺乏社会经验,多年来处于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缺少和社会的直接联系,因此会造成在就业的短期内,无法适应就业环境,形成心理期望值和实际不符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去兼职,获取社会经验,在注意人身安全的同时,更多地了解社会和自己,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学会团队合作,为学生将来毕业时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打好基础。
(五)引导毕业生积极利用网络求职,自谋职业
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就业信息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求职,结合学校、家庭、网络三种渠道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寻找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从而拥有更多的择业主动权。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心理状态、知识结构、就业市场等方面的特殊性,把握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从容面对就业市场、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增强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作者简介:
梁波(198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张彤(198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关键词】职业院校;择业;就业率;就业层次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类高校两千余所,高校在校生超过2000万,其中普通高校1400多所,本科院校6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700多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入,大大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也日趋多元化。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和择业问题则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在为高职毕业生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存在着一定缺憾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心态上存在不足,尚未摆脱传统就业观的束缚,难以成功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就业信息采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改进。因此,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及就业不利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摆在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状态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择业的现状却不太理想。虽然提供给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很多,但仍有一小部分毕业生不能成功就业,或者不满意就业。而且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毕业人数增加,未成功就业人数也在增加。在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中,除少数想继续进入高校深造以外,都是有就业机会的,之所以没有成功就业或者就业后满意度太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自我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够准确
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85年后出生的孩子,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习惯被照顾,在父母的精心爱护下成长,在赞美中长大,父母对他们期望值很高,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期望值高于自身的实际能力。大部分毕业生以“高工资、待遇优厚、轻松、工作环境良好”为就业目标。他们不愿去辛苦的工作岗位和低层的工作岗位就业。由于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遗失了很多就业机会,造成了就业遗憾。
(二)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依赖性太强
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观上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里。他们认为只有到“铁饭碗”的事业单位才算是就业,而到私营或小单位不能解决“户口”问题、保险和房基金以及托管档案问题,只能算是“打工仔”,他们的内心和个人尊严并不认可。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省已经出台了“户档托管”政策,可以帮毕业生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托管问题,国家也在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三险一金”和“五险一金”的法案,但很多毕业生仍抱着旧观念不放,想寻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有些毕业生对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缺乏主见,不能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双向选择”感到不知所措,不能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的“分配”上,或者期望家长帮他们找工作,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利用人才市场和网络进行有效求职。
(三)信息资源不足,自我推销能力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信息和形势了解得太少,不能去主动积极的参与竞争,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过于狭窄和单一,很多人都是利用亲戚、朋友关系去找工作,谋求职位,很少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要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择业和就业,除了自身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就业准备,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不重视面试和就业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缺乏必要的准备。
(四)观望心理,犹豫不决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很多,有些毕业生联系了很多家用人单位,但举棋不定,四处观望,迟迟不和单位签约;有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约后但很快违约;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不够了解,害怕签约后自己后悔;有的认为以后还会有更好的用人单位。这些同学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后错失良机。
(五)盲目从众心理
有些毕业生择业时盲目从众心理很强,缺乏清醒的就业意识。门可罗雀的用人单位他们不去考虑,而对那些大家争先恐后的单位感兴趣,他们不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的特点、优势去选择单位,而是根据别人的选择去判断用人单位的优劣,缺乏清醒、客观的判断力。
(六)遭遇挫折,怨天尤人,抗打击力不够
在择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在所难免,一次就择业成功毕竟只是少数。有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虽有一定能力,自身也具备一定有利择业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择业目标。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是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原有的就业目标进行合理调整,改变择业方向和方法,而是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的专业没有用武之地,抱怨就业单位不公平,甚至去埋怨学校、埋怨老师。这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遭受的挫折,缺乏抗打击能力,影响了自身的择业和就业。
二、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中想要获得成功,除了毕业生應该具有稳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高职院校想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仅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数量和相对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足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
(一)要想做事,先学做人,重视德育教育
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为人师表,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就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和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于我们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要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积极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请他们及时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反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可以聘请和专业相关的校外专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和社会的结合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就业指导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之中,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员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就应该开始对他们进行关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经常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邀请这方面专家和企业人事主管来做报告,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介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传授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能以成熟稳定的就业心态,在就业的竞争中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展现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此外,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员,及时为毕业生解答求职和就业中的问题,提高就业地成功率。
(四)鼓励学生课余和假期兼职,积极与社会接轨,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缺乏社会经验,多年来处于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缺少和社会的直接联系,因此会造成在就业的短期内,无法适应就业环境,形成心理期望值和实际不符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去兼职,获取社会经验,在注意人身安全的同时,更多地了解社会和自己,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学会团队合作,为学生将来毕业时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打好基础。
(五)引导毕业生积极利用网络求职,自谋职业
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就业信息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求职,结合学校、家庭、网络三种渠道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寻找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从而拥有更多的择业主动权。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心理状态、知识结构、就业市场等方面的特殊性,把握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从容面对就业市场、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增强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作者简介:
梁波(198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张彤(198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