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孩子高中就读的学校对孩子的高中学业成功与否非常关键,重点中学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让孩子努力挤进重点中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业水平,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中学,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
[关键词]重点中学适合成才理想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10
时下,有家长在选择孩子高中就读的学校时,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挤破头去报考所谓的名校,家长错误地认为考入重点高中后,孩子一定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结果造成中考志愿扎推,有成绩很好的学生未能被录取。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告诉我们,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对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是最高兴的事;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学生考得好,也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就达到了双赢 ,但事情的发展通常不是随人愿、想啥就有啥那样简单,一个孩子高中三年的成长与学习绝非易事,也绝非想到做到那样简单,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坎坷、曲折甚至是痛苦。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努力来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实中的实际案例的确有中考成绩700分左右的学生,在高考时成绩刚刚上二本線的惨淡景象;也确有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考入重点大学的案例。所以,不盲目跟风,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这才是高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一、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艰辛的过程,孩子做不到的有时候不是态度,而是能力,一定要量体裁衣,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准确定位,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没有谁因为孩子的身高比不过别人而天天骂孩子,也没有谁因为自己的孩子跑不过别人而天天打孩子。因为这些外在的差异大家都看得见,但是唯有学习这件事上,大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家长有一种简单的想法,想着能够进入重点中学会赶超别人,这种想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长们还是要按照规律做事,倾一个家族之力让孩子拼入所谓的名校名班后,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吗?有时恰恰事与愿违,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反而非常差,我见过一个本来在普通班读书不错的孩子,转到所谓的“尖子班”后,成绩一直下滑而最终一落千丈的案例。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名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材生,那是因为他们在好的教育环境下会成长得更好,如果孩子不适合那样的教育环境,请慎重选择。孩子不好、学不好,有时候不是因为态度,就像长不高、跑不快一样,是孩子自己的能力问题。
学习底子薄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和悉心指导,制定进步计划,发现不足,弥补提升。所以,不能将教育看成一种简单的做法,认为选择了一所升学率相对高一些的学校就一定能使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突飞猛进,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如果孩子呆在一个同学学习水平都高于他自己的环境里,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效果一定不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尊重,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让孩子在能够在教师以及同学们的关注中健康成长,这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所谓的名校教育,也并非立竿见影
不能否认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教育,每年有那么多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绝非易事,更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事,一流的学生就应该到一流的学校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出潜能。但是,这繁华表象的背后,又有多少暗藏的玄机?比如学生的生源(中考的分数),家庭的支持(家庭教师)以及接受学校优质的管理和师资力量等等。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知道成功后面藏着的付出。假如没有这些,单一认为每一个送到一流学校的孩子成绩都会变得一流,是片面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底子薄,在二流的学校就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缓慢推进的教育策略,授课的难度以及容量都低,一点一滴使其进步,时间长了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三、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学生的成长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自我生存能力极差,就培养成“高分低能生”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教育遵旨是既要将孩子培养成学业水平优秀的学霸,还要将孩子打造成善于沟通、善于接人待物的人精,也就是既要成绩,也要成长,这才是理想的教育。高中毕业时,看到德智体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一份满意的答卷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学校这三股力量的方向一致,形成合力,相互推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问题,归根到底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正如不在地里洒下种子,再肥沃的土地也不会长出庄稼。
(责任编辑斯陌)
[关键词]重点中学适合成才理想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10
时下,有家长在选择孩子高中就读的学校时,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挤破头去报考所谓的名校,家长错误地认为考入重点高中后,孩子一定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结果造成中考志愿扎推,有成绩很好的学生未能被录取。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告诉我们,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对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是最高兴的事;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学生考得好,也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就达到了双赢 ,但事情的发展通常不是随人愿、想啥就有啥那样简单,一个孩子高中三年的成长与学习绝非易事,也绝非想到做到那样简单,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坎坷、曲折甚至是痛苦。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努力来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实中的实际案例的确有中考成绩700分左右的学生,在高考时成绩刚刚上二本線的惨淡景象;也确有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考入重点大学的案例。所以,不盲目跟风,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这才是高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一、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艰辛的过程,孩子做不到的有时候不是态度,而是能力,一定要量体裁衣,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准确定位,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没有谁因为孩子的身高比不过别人而天天骂孩子,也没有谁因为自己的孩子跑不过别人而天天打孩子。因为这些外在的差异大家都看得见,但是唯有学习这件事上,大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家长有一种简单的想法,想着能够进入重点中学会赶超别人,这种想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长们还是要按照规律做事,倾一个家族之力让孩子拼入所谓的名校名班后,孩子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吗?有时恰恰事与愿违,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反而非常差,我见过一个本来在普通班读书不错的孩子,转到所谓的“尖子班”后,成绩一直下滑而最终一落千丈的案例。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名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材生,那是因为他们在好的教育环境下会成长得更好,如果孩子不适合那样的教育环境,请慎重选择。孩子不好、学不好,有时候不是因为态度,就像长不高、跑不快一样,是孩子自己的能力问题。
学习底子薄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和悉心指导,制定进步计划,发现不足,弥补提升。所以,不能将教育看成一种简单的做法,认为选择了一所升学率相对高一些的学校就一定能使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突飞猛进,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如果孩子呆在一个同学学习水平都高于他自己的环境里,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效果一定不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尊重,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让孩子在能够在教师以及同学们的关注中健康成长,这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所谓的名校教育,也并非立竿见影
不能否认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教育,每年有那么多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绝非易事,更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事,一流的学生就应该到一流的学校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出潜能。但是,这繁华表象的背后,又有多少暗藏的玄机?比如学生的生源(中考的分数),家庭的支持(家庭教师)以及接受学校优质的管理和师资力量等等。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知道成功后面藏着的付出。假如没有这些,单一认为每一个送到一流学校的孩子成绩都会变得一流,是片面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底子薄,在二流的学校就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缓慢推进的教育策略,授课的难度以及容量都低,一点一滴使其进步,时间长了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三、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学生的成长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自我生存能力极差,就培养成“高分低能生”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教育遵旨是既要将孩子培养成学业水平优秀的学霸,还要将孩子打造成善于沟通、善于接人待物的人精,也就是既要成绩,也要成长,这才是理想的教育。高中毕业时,看到德智体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一份满意的答卷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学校这三股力量的方向一致,形成合力,相互推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问题,归根到底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正如不在地里洒下种子,再肥沃的土地也不会长出庄稼。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