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美术高考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四星级重点高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从高一暑假文理分班时才接触绘画的,这些学生的美术基础较为薄弱,而高考的时间又显得那么紧迫。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考的目标没有变,高考的难度也没有变。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些学生之前对绘画有所了解,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根据学生美术基础和绘画表现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和提高组,针对不同的组别进行授课,另外还采取群体训练相结合的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美术;专业课;兴趣;分层;鼓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新来自灵感,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我所接触的一些学生中,他们对绘画本身并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也总是迟交或不交。这些学生都是抱着文化课分数较低的心态来的,认为美术专业非常“好考”,有的人甚至只学三个月就能考上大学,他们把美术简单化,也理想化。同时,他们的懈怠情绪还会影响到班里的其他同学,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对这些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创造适合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渴望。我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们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课后,我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多说,就像刺猬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弄疼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慢慢地,经过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交流,他们觉得老师对自己是重视的,也是关心的。有些学生不善于交流,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通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在作业上留言与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白成功离不开点点滴滴的进步,离不开坚持和付出,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一直在支持着他们。
二、因材施教,分组别教学
分成两个组别在我的课堂上并不是带有歧视,也不是按照分数的高低来进行,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绘画状态,掌握更好的绘画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美术的差异,寻求最适合的方法。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教师讲解题目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会造成个别问题在全班很难开展,需要在课后,或者另外抽时间来进行解析,这样会造成问题拖滞,很难趁热打铁。而我在讲解课程时,则是有针对性地分组进行。例如: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依然还是面向全体同学,这点和文化课没有太多的区别,讲解的时候要充分、细致。对于一个美术老师来说,光画不说不行,同样光说不画也不行,所以要进行大量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上课时,我首先提出这节课的要求,大家再分组进行绘画。在这里,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基础组的同学这边,要求他们先复习昨天上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我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一直重复过去的东西,那进步肯定是不明显的,所以复习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一般美术课都在三小时左右,这是完成一张画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候提高组的学生绘画进程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基础组的同学则刚刚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学生们感觉有些疲劳。这时我提出让基础组的同学利用休息的时间观察提高组同学的绘画内容。因为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所以提高组的同学画面效果要好一些,这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绘画,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动力。有些时候,我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一些是针对某个物体进行反复地绘画,有一些则是针对不同的单个物体进行绘画,还有一些由于时间上的安排,需要把一些未完成的继续进行。所以,在走进画室的时候,班里会出现每个同学所画内容不一样的场景,但总而言之,是为了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有时,在我巡查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再进行一些要求上的细化。
1.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助推作用
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时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上,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艺术班的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他们把自己绘画的成果向全校展示。为了做好一次展览,他们精心布置展板,从画纸的排版到一些花边的装帧设计都在认真琢磨研究着,力求在全校师生面前达到最好的效果。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好的收获,那些流连在展板前的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这让所有参与展览的同学都感到了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增强学画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我也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举办一些个人画展,举办画展需要充足的准备,需要平时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后,很多同学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过一过“大家”的瘾。于是我决定竞争上岗,优胜者获得举办画展的机会,有些没被选上的同学卯足了劲,争取下次的机会,这样班里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
2.分组教学的动态管理
上面所说的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实行动态的教学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原来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也可以进入到提高组中。如果提高组的同学一直停滞不前,那将面临“降级”的危险,所以每个同学都开足了马力,全身心地投入,希望能加入到自己所期待的组别中。实行分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方法,更快地融入到绘画中。另外,我也经常让一些画地较好的学生来到基础组中,目的是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08.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编辑 武浩然
关键词:美术;专业课;兴趣;分层;鼓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新来自灵感,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我所接触的一些学生中,他们对绘画本身并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也总是迟交或不交。这些学生都是抱着文化课分数较低的心态来的,认为美术专业非常“好考”,有的人甚至只学三个月就能考上大学,他们把美术简单化,也理想化。同时,他们的懈怠情绪还会影响到班里的其他同学,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对这些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创造适合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渴望。我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们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课后,我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多说,就像刺猬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弄疼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慢慢地,经过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交流,他们觉得老师对自己是重视的,也是关心的。有些学生不善于交流,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通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在作业上留言与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白成功离不开点点滴滴的进步,离不开坚持和付出,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一直在支持着他们。
二、因材施教,分组别教学
分成两个组别在我的课堂上并不是带有歧视,也不是按照分数的高低来进行,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绘画状态,掌握更好的绘画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美术的差异,寻求最适合的方法。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教师讲解题目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会造成个别问题在全班很难开展,需要在课后,或者另外抽时间来进行解析,这样会造成问题拖滞,很难趁热打铁。而我在讲解课程时,则是有针对性地分组进行。例如: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依然还是面向全体同学,这点和文化课没有太多的区别,讲解的时候要充分、细致。对于一个美术老师来说,光画不说不行,同样光说不画也不行,所以要进行大量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上课时,我首先提出这节课的要求,大家再分组进行绘画。在这里,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基础组的同学这边,要求他们先复习昨天上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我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一直重复过去的东西,那进步肯定是不明显的,所以复习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一般美术课都在三小时左右,这是完成一张画所需要的时间)。而这个时候提高组的学生绘画进程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基础组的同学则刚刚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学生们感觉有些疲劳。这时我提出让基础组的同学利用休息的时间观察提高组同学的绘画内容。因为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所以提高组的同学画面效果要好一些,这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绘画,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动力。有些时候,我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一些是针对某个物体进行反复地绘画,有一些则是针对不同的单个物体进行绘画,还有一些由于时间上的安排,需要把一些未完成的继续进行。所以,在走进画室的时候,班里会出现每个同学所画内容不一样的场景,但总而言之,是为了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有时,在我巡查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再进行一些要求上的细化。
1.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助推作用
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时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上,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艺术班的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他们把自己绘画的成果向全校展示。为了做好一次展览,他们精心布置展板,从画纸的排版到一些花边的装帧设计都在认真琢磨研究着,力求在全校师生面前达到最好的效果。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好的收获,那些流连在展板前的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这让所有参与展览的同学都感到了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增强学画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我也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举办一些个人画展,举办画展需要充足的准备,需要平时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后,很多同学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过一过“大家”的瘾。于是我决定竞争上岗,优胜者获得举办画展的机会,有些没被选上的同学卯足了劲,争取下次的机会,这样班里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
2.分组教学的动态管理
上面所说的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实行动态的教学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原来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也可以进入到提高组中。如果提高组的同学一直停滞不前,那将面临“降级”的危险,所以每个同学都开足了马力,全身心地投入,希望能加入到自己所期待的组别中。实行分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方法,更快地融入到绘画中。另外,我也经常让一些画地较好的学生来到基础组中,目的是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08.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