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好语文,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做读书笔记、查阅工具书、善于质疑并主动释疑这几方面抓起。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语文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课程改革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现在的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执教之初,就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了首位。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需教。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仅仅围绕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呢?
  一、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学对阅读的理解,既可锻炼思考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又可以积累资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提供方便。
  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不分主次、缓急,不能精读、博览,常出现“眉毛一把抓”的现象。比如:读小说,很多学生总喜欢看武侠作品。阅读时,往往只浏览故事情节,吸引人的地方看得详细点,其它地方则蜻蜓点水,一翻而过。因此,收效甚微。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积累知识的方法——做读书笔记。我指导学生读书,提倡读短文,要求反复读,细品味,对精美的短文,除要求学生把好的句子,好的片断摘抄下来外,还要求学生会背。这样,学生就能从小养成仔细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文章一般以散文、小说、议论文为主。尤其要多读散文,因为散文不仅天语言优美、精炼,而且构思新颖、独到、题材广泛,能开拓学生的思路。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书上重要的地方圈点、勾划;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写批注;还可以摘录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等。
  二、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因没有养成使用工具用的良好习惯,对常用的字、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对多音字也常常读错。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如角( )色不可读成角( )色;如“津”,学生不知道其意为“渡口”、“唾液”,更不知道“化痰生津”是什么意思。如“本”字,学生虽懂得“本源”、“本来”、“本性”等词语的意思,但也往往只是知其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本"的原义。我想,诸如此类的字,教师如果向学生讲一点汉字的结构知识,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质疑并启发学生释疑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引导学生质疑。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者,由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由教师“发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会“发问”,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去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促进了思维。但质疑并不是最终目的,启发学生这会积极思维,主动释疑才是目的。释疑能更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解答问题,这才是能力。这种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和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步地学会自己去探求知识,在解决疑难问题中获得知识。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学者须疑。可以说,怀疑的精神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做学问的人都应该具备。提出问题,可以启动个体思维,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似无疑处生疑,看似平常处见奇。有了问题才会产生研究的动机,才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知识,尝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思维品质。
  另外,在整个中学阶段,先靠课堂作文是不行的,对写好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还必须鼓励和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练笔。进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要选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再选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使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如大纲推荐的篇目。同时还要注意科学知识的渗透和新鲜时文的输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效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一个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原来的功利主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常用的终结性评价即高中会考或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不能也无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变化发展情况,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过程性评价。  一、从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全面构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体系  教学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其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普通
期刊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有个性的人
期刊
高中学生在开始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后,普遍感到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不一样,尽管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天背单词、读课文、做习题,但收效并不像上初中时那么明显。究其原因有: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多听、多读、多练、多重复,就能比较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而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难度显著提高,仅凭机械的重复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整个课业负担更重了,能够分在英语科上的有效学习
期刊
兴趣是人们乐于积极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都是兴趣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课程。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因素是众多的,教师要注意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去激发、巩固、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
期刊
【内容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上好课,所学知识牢固理解掌握,就得想办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激趣  一个好教师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不仅仅在于知识渊博,也不仅仅在于品德高尚,更在于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年
期刊
如何针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复习和测验。经常这样,学生会觉得疲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复习知识的效率,实行有效复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做好课前备课  1.钻研教学大纲考纲,明确考题方向。 按照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
期刊
摘要:本文讲明怎样提高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文本身,而且在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在教与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主体参与的教育思想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