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学的再审视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mer_w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荀子《正名》篇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到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史的谱系之中。这种研究范式固然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但同时也遮蔽了两个重要问题:其一,荀子并非只关注"名"的理论旨趣;其二,荀子所说的"名"并不等价于"概念"。为了正面回应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对荀子所阐述的两种"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从而说明了为何在荀子这里,事实域可以自然地推出价值域。另一方面,我们对"名"的理论旨趣,亦即"名约"的理论进行了分疏,进而通过对荀子的名学认识论和康德的概念认识论的比较,说明了两种认识论之所
其他文献
语义粘连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衔接机制之一。该文根据语篇连贯的基本理论,着重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省略、连词、标点、词义和语序衔接六种语义粘连手段运用中的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蓬勃发展,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高职学生的教育模式的更新需要匹配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应通过多种
群臣上醻刻石自清朝道光年间重新发现以来,年代问题便成为学者们探索的重点,先后提出了六种主要看法:后赵石虎建武六年说,西汉赵王刘遂二十二年说,战国赵武灵王二十二年说,两
Being one of the greatest 20thcentury writers,William Faulkner created many novels which were given high appraisal and remained popular up to today.The broad th
期刊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能力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新环境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授各种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局限性较大,培养学生的
"王"、"圣"两个理论范畴是荀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荀子提出了"王"、"圣"这两个概念并对其不断完善,确立了两个概念的内涵,指出了二者对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意义,同时进一步阐明二者产生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in modern pragmatics by commenting on Verschueren’s book UnderstandingPragmatics.At the beginning,historical de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