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总复习,量大、面宽困难不少,往往是投入很多,收效甚微。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以本为本,纵横结合,单元过关,穿插作文”的思路组织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作法和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疏理课文,掌握要点,贮积底蕴
初中语文课本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课文体裁丰富多样,通过学习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在遣词造句、谋篇布 局等方面都有典范性。课文所介绍的语文基础知识精要、实用。思考练习具有启发性、形式灵活多样,总之,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就复习而言,它是任何课外复习资料不能代替的。
鉴于上述认识,进入总复习,我按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进行逐课、逐单元、逐册的疏理。具体作法是:由教师指出各课重要的字、词、句、精要段落、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思考练习题等等,弄清字的形、音、义以及词句、语段所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对精要段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我要求学生,凡读过的课文,字词要会读、会写、会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把握文中关键词语,对某些重点段落能概括、能理解、能阐述、能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为了使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参照阅读题的出题规律,编制单元目标测试题,让学生自测,教师更正。一册课本复习完后,进行一次综合测验,根据检测获得的反馈信息,认真地进行卷面分析,上好讲评课。
总复习时用大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课文的疏理,学生熟悉了课文,贮积了底蕴,为后面的综合能力训练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把这种对课本知识的疏理叫“横”。
二、把握系统,一线串珠
上面所说的“横”看起来很零碎,也比较费时,但却非常有用,它是组织总复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语文的知识系统,即:汉字、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修辞、文学常识、篇章知识等几大块串起来进行复习。对每一块知识都要求学生弄清定义,列举典型,找出规律。我把这种按照知识系统理成的脉络叫“纵”。
用语文知识系统这个“纵”去联系那些基本课文,使零碎的知识点进入了系统。讲知识、举例子,例子来自课本,理性的和感性的相对照,相结合、相融会,使知识落到实处。如果说由各块知识组成的系统是一条线,各基本课文上的知识是些珠子,那么这就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这种“纵”与“横”的结合,使学生对知识既有理性高度的认识,又有感性的实在。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就会更快、更好、更牢。
三、强化作文训练,以学生为主,讲练结合
进入总复习后,我把作文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因基础知识复习任务重而冲淡作文训练。坚持“严”当头,百练不烦。
作文课在总复习阶段每周开设四节(包括两节晚自习)。讲写作知识与命题指导一节;利用两节晚自习作文,当堂完成;讲评一节。在强化作文训练中,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对近年来中考命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套路。
1、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以小作文为主。小作文题目学生自拟,材料学生自选,形式学生自定,由学生互改几篇。大作文由教师出题、指导、评改,带有示范性质。
2、写全文与写片段相结合,以写片段为主。片段作文写一个场面,一个镜头,一段人物对话,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一个简单事物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运用、训练议论文的各种切题的方法和结尾方法,训练常用的论证方法和结构方法等等。
3、命题作文与材料(或话题)作文相结合,以材料(或话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着重训练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或话题)作文除上述要求外,还存在一个如何分析、运用材料、选择角度、联系实际的问题。材料(或话题)作文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扩写、缩写、改写、续写、情景作文、想象作文等形式都要认真地练一练,使学生在考场上“猝然临之而不慌”。
此外,在作文训练中还必须加强文面方面的严格要求,注意纠正不写文题,书写潦草,汉字、标点不规范,作文不分段等毛病。必要时花一定的时间,养成工整书写的好习惯。
最后冲刺阶段,我把学生作文按学生生活特点归类:与学校有关的人和事;与家庭 有关的人和事;与社会有关的人和事;社会风情;社会时事等等。根据这些归类拟出典型文题(一般每类二十题,共一百余题)。要求学生对这些文题思考如下内容:选哪些材料,立什么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和结尾等等。有了这样的思考,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有了百余篇文章的骨架。胸中有数,自然就会增强应试的自信心。
四、重视阅读,强化语文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的比重在加大,而诸多考生在这方面失分甚多,充分暴露了阅读训练在教学中的薄弱性。阅读训练是一种能力训练,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
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技巧,实际上是个升华的过程。所以绝对不能用猜题押宝、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的办法对待阅读题,更不能躺倒在地,叫苦连天,怨天尤人,得几分算几分消极对待。应该高度重视,探索其中的规律。进入总复习,应着重抓以下单向训练:1、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音、义训练;2、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训练;3、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构,总结层意、段意、中心的训练;4、把握诗文语句的重音和节奏的训练;5、对适宜的政治、科技及文艺读物作一点评析的训练;6、基本课文要求背诵的一些篇或段要进行默写的训练。
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着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典范作品,先由教师设疑,稍加提示进行阅读,随后可由学生自己设疑、解疑,或分组设疑、解疑。这样,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从多方面开拓了同学们的智力,真正将学生引入浩瀚的阅读领域里。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训练要有“序”。训练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并以综合训练为主。训练中知识面要宽,要讲实效。
2、训练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尽量追赶中考题型的发展趋势。
3、训练的量应当适度,须知“达犹不及”,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允许各人有所侧重。
(作者单位:725305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洄水镇初级中学)
一、疏理课文,掌握要点,贮积底蕴
初中语文课本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课文体裁丰富多样,通过学习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在遣词造句、谋篇布 局等方面都有典范性。课文所介绍的语文基础知识精要、实用。思考练习具有启发性、形式灵活多样,总之,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就复习而言,它是任何课外复习资料不能代替的。
鉴于上述认识,进入总复习,我按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进行逐课、逐单元、逐册的疏理。具体作法是:由教师指出各课重要的字、词、句、精要段落、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思考练习题等等,弄清字的形、音、义以及词句、语段所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对精要段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我要求学生,凡读过的课文,字词要会读、会写、会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把握文中关键词语,对某些重点段落能概括、能理解、能阐述、能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为了使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参照阅读题的出题规律,编制单元目标测试题,让学生自测,教师更正。一册课本复习完后,进行一次综合测验,根据检测获得的反馈信息,认真地进行卷面分析,上好讲评课。
总复习时用大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课文的疏理,学生熟悉了课文,贮积了底蕴,为后面的综合能力训练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把这种对课本知识的疏理叫“横”。
二、把握系统,一线串珠
上面所说的“横”看起来很零碎,也比较费时,但却非常有用,它是组织总复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语文的知识系统,即:汉字、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修辞、文学常识、篇章知识等几大块串起来进行复习。对每一块知识都要求学生弄清定义,列举典型,找出规律。我把这种按照知识系统理成的脉络叫“纵”。
用语文知识系统这个“纵”去联系那些基本课文,使零碎的知识点进入了系统。讲知识、举例子,例子来自课本,理性的和感性的相对照,相结合、相融会,使知识落到实处。如果说由各块知识组成的系统是一条线,各基本课文上的知识是些珠子,那么这就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这种“纵”与“横”的结合,使学生对知识既有理性高度的认识,又有感性的实在。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就会更快、更好、更牢。
三、强化作文训练,以学生为主,讲练结合
进入总复习后,我把作文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因基础知识复习任务重而冲淡作文训练。坚持“严”当头,百练不烦。
作文课在总复习阶段每周开设四节(包括两节晚自习)。讲写作知识与命题指导一节;利用两节晚自习作文,当堂完成;讲评一节。在强化作文训练中,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对近年来中考命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套路。
1、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以小作文为主。小作文题目学生自拟,材料学生自选,形式学生自定,由学生互改几篇。大作文由教师出题、指导、评改,带有示范性质。
2、写全文与写片段相结合,以写片段为主。片段作文写一个场面,一个镜头,一段人物对话,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一个简单事物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方法的运用、训练议论文的各种切题的方法和结尾方法,训练常用的论证方法和结构方法等等。
3、命题作文与材料(或话题)作文相结合,以材料(或话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着重训练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或话题)作文除上述要求外,还存在一个如何分析、运用材料、选择角度、联系实际的问题。材料(或话题)作文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扩写、缩写、改写、续写、情景作文、想象作文等形式都要认真地练一练,使学生在考场上“猝然临之而不慌”。
此外,在作文训练中还必须加强文面方面的严格要求,注意纠正不写文题,书写潦草,汉字、标点不规范,作文不分段等毛病。必要时花一定的时间,养成工整书写的好习惯。
最后冲刺阶段,我把学生作文按学生生活特点归类:与学校有关的人和事;与家庭 有关的人和事;与社会有关的人和事;社会风情;社会时事等等。根据这些归类拟出典型文题(一般每类二十题,共一百余题)。要求学生对这些文题思考如下内容:选哪些材料,立什么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和结尾等等。有了这样的思考,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有了百余篇文章的骨架。胸中有数,自然就会增强应试的自信心。
四、重视阅读,强化语文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的比重在加大,而诸多考生在这方面失分甚多,充分暴露了阅读训练在教学中的薄弱性。阅读训练是一种能力训练,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
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技巧,实际上是个升华的过程。所以绝对不能用猜题押宝、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的办法对待阅读题,更不能躺倒在地,叫苦连天,怨天尤人,得几分算几分消极对待。应该高度重视,探索其中的规律。进入总复习,应着重抓以下单向训练:1、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音、义训练;2、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训练;3、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构,总结层意、段意、中心的训练;4、把握诗文语句的重音和节奏的训练;5、对适宜的政治、科技及文艺读物作一点评析的训练;6、基本课文要求背诵的一些篇或段要进行默写的训练。
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着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典范作品,先由教师设疑,稍加提示进行阅读,随后可由学生自己设疑、解疑,或分组设疑、解疑。这样,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从多方面开拓了同学们的智力,真正将学生引入浩瀚的阅读领域里。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训练要有“序”。训练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并以综合训练为主。训练中知识面要宽,要讲实效。
2、训练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尽量追赶中考题型的发展趋势。
3、训练的量应当适度,须知“达犹不及”,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允许各人有所侧重。
(作者单位:725305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洄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