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作文题中,有不少涉及“二元对立概念”的题目。遇到这样的作文题,同学们往往会从两者中选择自己认同的一方,以此立意写作:先阐述概念,然后表达态度、提出观点,接着展开分析论证。
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中,貌似对立的双方实际上并不对立,也无法进行对比,所以作为写作的起点——阐述概念时,我们必须把两个概念放在同一语境下来界定、对比、阐释。这一点,常常被同学们忽视了。
比如上面这个作文题,题目提出了“理智”和“不理智”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真的对立吗?
仔细审读题目,萧伯纳有两句话。
前一句“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谈的是“自我与环境”。在这个语境下,“理智”与“不理智”的做法相对:一个能认清环境和现实,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一个企图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后一句“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话题已经由“自我与环境”转为“创造历史”。在“创造历史”这个语境下,“理智”指囿于现实、保守,“不理智”则指敢于突破、创新。
可见,作文题的两句话有两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中,“理智”和“不理智”的内涵分别不同。我们不能把前一句中的“理智”和后一句中的“不理智”放在一起比较;同样地,也不能把前一句中的“不理智”和后一句中的“理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以“不理智”构建未来》一文的开篇,作者把“理智”解释为“懂得如何顺应环境而安稳自处”,源自萧伯纳的前一句话,谈的是“自我与环境”;把“不理智”解释为“看到当下的不足后敢于破坏与创新的行为”,源自萧伯纳的后一句话,谈的是“创造历史”。两个概念不在同一个语境中,论述的起点就错了。从标题看,作者是从“创造历史”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以‘不理智’构建未来”的观点,所以应该把“理智”也放在“创造历史”这个语境下来定义。
以“不理智”构建未来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改变自己,不理智的人才改变环境,而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理智”的人或许是聪明的,他懂得如何顺应环境而安稳自处,但谁又能说“不理智”是错误的呢?“不理智”,并非没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是一种批判精神、建设思想,是在看到当下的不足后敢于破坏与创新的行为。
我们应该以“不理智”构建社会,创造未来。
永远“理智”带来的是刻板无趣而迷失了自我。古人写秋,总不脱离秋风萧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于是大多数作品埋没于历史长河,蒙上了世俗的尘埃。只因其缺少创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为何?因为自古流传秋必定是凄凉萧瑟的,于是人人如此,失去了独创的韵味。正如艾略特所言:“如果传统的方式仅限于追随前一代,或仅限于盲目地或胆怯地墨守前一代成功的方法,传统自然是不足称道了。”
由此可见,尽管“理智”可以使你与世俗相同,但也同时使你泯然众人。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不理智”的重要性。没有哥白尼的“不理智”,就沒有“神学大厦”的坍塌;没有费尔巴哈的“不理智”,就没有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理智”,就没有旧社会的被推翻。正是因为有“不理智”之人的存在,才有社会的进步,才有如今的世界。
但仅仅只有“不理智”的批判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不理智”的建设思想。费尔巴哈提出了唯物主义,哥白尼勾画了太阳系运行的真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拥有“不理智”的建设思想,才能创造历史。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理智”是对现实的固守,“不理智”是对未来的探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跳出框框,摆脱桎梏,看到当下的不足而敢于破坏与创新,做一个“不理智”的人,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作文题中,有不少涉及“二元对立概念”的题目。遇到这样的作文题,同学们往往会从两者中选择自己认同的一方,以此立意写作:先阐述概念,然后表达态度、提出观点,接着展开分析论证。
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中,貌似对立的双方实际上并不对立,也无法进行对比,所以作为写作的起点——阐述概念时,我们必须把两个概念放在同一语境下来界定、对比、阐释。这一点,常常被同学们忽视了。
比如上面这个作文题,题目提出了“理智”和“不理智”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真的对立吗?
仔细审读题目,萧伯纳有两句话。
前一句“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谈的是“自我与环境”。在这个语境下,“理智”与“不理智”的做法相对:一个能认清环境和现实,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一个企图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后一句“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话题已经由“自我与环境”转为“创造历史”。在“创造历史”这个语境下,“理智”指囿于现实、保守,“不理智”则指敢于突破、创新。
可见,作文题的两句话有两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中,“理智”和“不理智”的内涵分别不同。我们不能把前一句中的“理智”和后一句中的“不理智”放在一起比较;同样地,也不能把前一句中的“不理智”和后一句中的“理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以“不理智”构建未来》一文的开篇,作者把“理智”解释为“懂得如何顺应环境而安稳自处”,源自萧伯纳的前一句话,谈的是“自我与环境”;把“不理智”解释为“看到当下的不足后敢于破坏与创新的行为”,源自萧伯纳的后一句话,谈的是“创造历史”。两个概念不在同一个语境中,论述的起点就错了。从标题看,作者是从“创造历史”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以‘不理智’构建未来”的观点,所以应该把“理智”也放在“创造历史”这个语境下来定义。
以“不理智”构建未来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改变自己,不理智的人才改变环境,而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理智”的人或许是聪明的,他懂得如何顺应环境而安稳自处,但谁又能说“不理智”是错误的呢?“不理智”,并非没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是一种批判精神、建设思想,是在看到当下的不足后敢于破坏与创新的行为。
我们应该以“不理智”构建社会,创造未来。
永远“理智”带来的是刻板无趣而迷失了自我。古人写秋,总不脱离秋风萧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于是大多数作品埋没于历史长河,蒙上了世俗的尘埃。只因其缺少创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为何?因为自古流传秋必定是凄凉萧瑟的,于是人人如此,失去了独创的韵味。正如艾略特所言:“如果传统的方式仅限于追随前一代,或仅限于盲目地或胆怯地墨守前一代成功的方法,传统自然是不足称道了。”
由此可见,尽管“理智”可以使你与世俗相同,但也同时使你泯然众人。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不理智”的重要性。没有哥白尼的“不理智”,就沒有“神学大厦”的坍塌;没有费尔巴哈的“不理智”,就没有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理智”,就没有旧社会的被推翻。正是因为有“不理智”之人的存在,才有社会的进步,才有如今的世界。
但仅仅只有“不理智”的批判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不理智”的建设思想。费尔巴哈提出了唯物主义,哥白尼勾画了太阳系运行的真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拥有“不理智”的建设思想,才能创造历史。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理智”是对现实的固守,“不理智”是对未来的探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跳出框框,摆脱桎梏,看到当下的不足而敢于破坏与创新,做一个“不理智”的人,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