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评价自有它的游戏规则,主要是出于测量和区分考虑,追求一个比较结果,不能简单等同于写作评论,它是测量学的归属,服从测量学规律。比如满分的含义不代表这篇作文完美无缺,而是说用一个量化数值区别开比它层次更低的作文。在高考评卷特定的话语系统里,没有层次比它高的作文了,那就可以给它满分,以便用足、用够规定数值来尽可能多地标识客观上千差万别的作文的层次,达到更精准评价的目的。这就是满分的测量学原理。满分就测量学来说显然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但这也同时决定了满分是个层次概念,是比较下来的结果。本身也是比较的含义,相对的含义。比如有两篇作文,都不足为贵,但相对另一篇这篇好一点,或某个地方胜出,或有需要奖励的情节,我依然可以给这篇作文满分给另一篇作文40分来进行区分。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满分就只有相对40分那篇作文更好的比较意义了,不意味它实际有多么好。故考场满分它是一定范围内的作文的整体水平相较的结果,只代表一定范围内作文的最高层次,其含义也仅局限于此。顺理,满分作文水平不高,那我们也能约略推之,这个范围内整体作文水平有限。故此,抛开整体水平来空谈满分作文评价是否合理是荒谬的,也是得不出结论的。然而,由于高考的特殊性,作文整体水平的信息又是不能也无法全部公开的,这就使得高考作文评价具有不适宜公众讨论的属性,向社会推出要慎之又慎。否则受制于上述局限和条件,就很容易出现有理也“解释不清”的情况。这也就是主管部门总要三令五申强调考场作文及评价不能外流的阅卷纪律的原因。对照这个理解,我们可以判定,围绕《生活在树上》考场作文满分合不合理的这场讨论显然大部分都没在正题,只能算是偏离了测量学范围,不在一个轨道上,忽略了参照对象的众声喧哗。大家在讨论中更多追求的是借题发挥的效益。无门坎参与,话语狂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对于这场讨论也就不要作过度解读。正如前面解释的原因,我们不应该被争论的热闹的假象迷惑而忘了这种讨论于考试作文测量无建设意义的实质。然而舆情汹汹,终究是要追究的,若实在要怪责的话,我看要怪就只能怪放出这篇作文及评语的阅卷组长。把一个不适合社会讨论,不宜为外人道,隐含诸多暗前提和暗语境,又很专业的东西拿出来公开,引发社会去作无介别的聚讼。不顾阅卷纪律,惹出舆情,收不了场,这是自作自受。
凭经验推断——这篇作文得满分也让我们隐隐地感觉到浙江高考整体作文水平堪忧。否则也不至于会出现作文阅卷组长看到这篇作文两眼放光、如获至宝的激动。一定饥渴了,匮乏了,好作文稀缺了,才“饥不择食”。这个溢出话题才是这场讨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可惜很少人关注。
当然,有人盯着作文阅卷组长的满分评语掘地三尺,穷追猛打,冷嘲热讽,饱和轟炸,挖苦满分评语是反讽、黑色幽默、闹剧,我又是要替阅卷组长争辩一下的。这显然是无限上纲上线了,完全没有必要。但凡是内部真正懂高考的人是不会这么认为的。我们承认满分评语有拔高炒作之嫌,但检讨的不该只有写评语的阅卷组长。满分评语的“话风”与整个社会浮夸文风没有联系?现在的人登上媒体说话,谁不爱来几句惊人之语?包括此次只反别人不反自己满屏狂喷、暴戾宣泄,只讲情绪不讲理性,不错过任何机会为这种风气添砖加瓦的批评者自己。这是整个社会“震惊体”“宣传体”文风盛行的使然。在这方面每个人都需要检讨。我们当中哪个没说一句大话、大词,你有资格去批评人家,否则就别光一张嘴只说别人。
现在的人发声说话,带点节奏,带点流量,带点货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现代媒体特点决定的。不过带节奏天然有风险。浙江作文阅卷组长没搞明白这点,只看到媒体的这个诱人的地方,没想到弄不好翻车的后果,贸然试水,结果被淹。只能说是没玩好,就像刚学会开车的人急欲飙车,结果翻车的性质一样。冲动是魔鬼。然而,翻车就是翻车,仅此而已,没讨伐者深挖的那么多所谓的微言大义,不要作无限的引申。考场作文这种事,宜把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处境因素包含进去思考,特忌抽象、悬空议论。在谈论别人的时候多一些同理心,共情心。缺少同理心、共情心的后果是什么呢?你得理了,但你也刻薄寡恩了。像作文评价这样一件事,尤其需要站在多个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立场(比如考场作文的特异性、考场作文的难度值)不同你会得出跟咬牙切齿、拊心痛恨截然不同的结论,足见观点也只是立场而已,无论你的结论看起来多么坚挺,本质也只是个站位,并不见得是你多么绝对的占理。
写《生活在树上》这个孩子的作文某种意义上说是成人论文的一次模仿秀行为。就是高考作文里的钟美美。要不是成人这种行为大量存在并被鼓励,怎会有这个孩子这篇作文?光批孩子的作文好吗?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
[作者通联:北京市第十中学]
凭经验推断——这篇作文得满分也让我们隐隐地感觉到浙江高考整体作文水平堪忧。否则也不至于会出现作文阅卷组长看到这篇作文两眼放光、如获至宝的激动。一定饥渴了,匮乏了,好作文稀缺了,才“饥不择食”。这个溢出话题才是这场讨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可惜很少人关注。
当然,有人盯着作文阅卷组长的满分评语掘地三尺,穷追猛打,冷嘲热讽,饱和轟炸,挖苦满分评语是反讽、黑色幽默、闹剧,我又是要替阅卷组长争辩一下的。这显然是无限上纲上线了,完全没有必要。但凡是内部真正懂高考的人是不会这么认为的。我们承认满分评语有拔高炒作之嫌,但检讨的不该只有写评语的阅卷组长。满分评语的“话风”与整个社会浮夸文风没有联系?现在的人登上媒体说话,谁不爱来几句惊人之语?包括此次只反别人不反自己满屏狂喷、暴戾宣泄,只讲情绪不讲理性,不错过任何机会为这种风气添砖加瓦的批评者自己。这是整个社会“震惊体”“宣传体”文风盛行的使然。在这方面每个人都需要检讨。我们当中哪个没说一句大话、大词,你有资格去批评人家,否则就别光一张嘴只说别人。
现在的人发声说话,带点节奏,带点流量,带点货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现代媒体特点决定的。不过带节奏天然有风险。浙江作文阅卷组长没搞明白这点,只看到媒体的这个诱人的地方,没想到弄不好翻车的后果,贸然试水,结果被淹。只能说是没玩好,就像刚学会开车的人急欲飙车,结果翻车的性质一样。冲动是魔鬼。然而,翻车就是翻车,仅此而已,没讨伐者深挖的那么多所谓的微言大义,不要作无限的引申。考场作文这种事,宜把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处境因素包含进去思考,特忌抽象、悬空议论。在谈论别人的时候多一些同理心,共情心。缺少同理心、共情心的后果是什么呢?你得理了,但你也刻薄寡恩了。像作文评价这样一件事,尤其需要站在多个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立场(比如考场作文的特异性、考场作文的难度值)不同你会得出跟咬牙切齿、拊心痛恨截然不同的结论,足见观点也只是立场而已,无论你的结论看起来多么坚挺,本质也只是个站位,并不见得是你多么绝对的占理。
写《生活在树上》这个孩子的作文某种意义上说是成人论文的一次模仿秀行为。就是高考作文里的钟美美。要不是成人这种行为大量存在并被鼓励,怎会有这个孩子这篇作文?光批孩子的作文好吗?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
[作者通联:北京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