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较全面的概括整理了至今发现的相关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解析其成因并浅析问题带来的启示,最后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有助管理会计在中国良好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管理会计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状况
追溯西方的会计发展史,管理会计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萌芽,并随着泰罗(F. W. Taylor)科学管理方法的提出,以“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具体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颠覆了会计仅是提供财务信息的传统观念。管理会计倡导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将重心放置于前景预测、参与决策、规划战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从而达到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我国也在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引入管理会计,之后中国会计学界积极的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工作,这对于推广管理会计的教育研究与应用都起了重要作用。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 的首都钢铁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 到20世纪90年代的武汉钢铁公司的“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管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等等(胡玉明等,2008),这些都是管理会计在我国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尽管经历了至今已达30余年之久的探讨研究,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体系,使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客观的探究和整理至今发现的相关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解析其成因,然后笔者将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1.国内管理会计的专业内容定义不清
在我国,最容易与管理会计概念混淆的便是成本会计,甚至有人将管理会计定位为成本会计和财务分析的结合。正是因为较长久的成本管理历史及国内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管理会计至今并没有像成本会计那样被广为接受和理解。实际上,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管理,成本固然重要,但如果视野仅仅局限于此,将导致了我们的经济管理效率下降,并容易误解许多微观经济原理,毕竟市场经济下是按需定价而不应该是按成本定价。
另外,管理会计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都有交集,从当今管理会计所言及的一些方法诸如机会成本、盈亏平衡点、回归预测法等便可见一斑。具体说,管理会计引进的职能中每个都需要一定的数学方法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又需要运用经济和管理理论作为分析的手段。
2.国内管理会计的意识落后
(1)国内企业所引用的管理会计观念方法太过局限陈旧。
(2)企业内部对管理会计的意识冷淡。
(3)会计人员本身对管理会计的专业素养不够。
(4)应用案例普及不够广,整理不够及时。
3.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首先,我国引入并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有限,大部分模型的假设过于繁复,难以在实际中起到较好的效果(聂顺江,2000)。其次,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和研究并没有发展到较稳固的地步,会计专业的人员具备的平均管理会计素养有待提升,从而导致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时候无法正确灵活的处理。最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处于的转轨经济市场下,信息效应较弱(潘飞等,2006),即有效市场假设很难满足,这也导致了需要大量信息才能有效作业的管理会计难施手脚。
4.与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我国目前向市场经济发展,然而还有不少行业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只能定位为转轨经济市场。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结构下,除了前文已经提出的信息效应弱势外,不同行业市场间大相径庭的规范程度和有效程度也限制了管理会计的普及,不同盈利项目和企业目标也使得管理会计工作没有一个规范良好的参考,例如,服务业和非盈利性组织;同时我国对管理会计通用性研究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指导解决在这样的差异分布下如何统一协调管理会计的工作。
5.管理会计对信息和计算机的要求较难得到满足
为了能够良好的履行管理会计的诸多职能,质量良好的相关信息是必须的。这些信息有别于财务会计对外报送职能所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分布零散且宽广,使得在兼顾编制成本的情况下对数据的收集变得极为困难,另外由于中国市场信息效应的弱势,这些搜集的数据可能质量不佳。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良好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1.正其名,构建建立规范有效的平台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管理会计并从长远上考虑如何促进其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准确科学的在实践和学术中解释定位管理会计。这一点在笔者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术定位中,我们需要向大众论证管理会计存在的真实性、合理性、实用性和不可或缺性。其次,区别管理会计和其他会计项目是必须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核心的两个主轴,而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等是在管理会计范畴下的旁支,切勿让繁复的学科名称混淆了大众的理解。
在实践定位中,首先,只有一个具有较完善辅助部门的企业才能期待管理会计的高效率运用和发展。其次,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衔接在一起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最后,需要有国家相关机构或权威学术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这不仅仅正规化了相关人力资源的就业,强化了专业人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心理上鼓励企业方和潜在从业人员重视管理会计。
2.在实践中多尝试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观念和方法
早在1987年R.S.Kaplan和H.T.Johnson发表的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中,两位该领域的专家已经表明了由于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沿用的研究成果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种过时的管理体系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因而,对于像管理会计这样的应用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最优化体系,这也暗合经济学中的“次优选择论”。另一方面,企业方也亟待引入新的方法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诸如价值链和时间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附加值和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且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加以规范和指导来分散其中的风险,这也同时强调了该领域学术研究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宣称自己采用了这些技术, 但实际上其管理方式已经体现了上述技术的基本原则。因此,笔者倡导的是实质重于形式。
3.科学完善企业内部结构
信息是为决策、预测、规划、控制及评价的基础,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才能保证企业乃至社会总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信息搜集录入,进行甄别,然后分析处理,再到可视化输出,最后建立可查询反馈的存储数据库,这样一整条完整的信息管理链在企业中的工作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输于生产销售部门,因而有必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引入统计和计算机人才来专门进行这样的活动。这不仅仅有利于术业专攻的高效率生产,也能使管理会计职能的混淆度大大降低。
4.加强相关教育、本土化研究和创新
从问题分析中,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管理会计教育和研究创新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育的推广应将部分重点转移到本科阶段,这是考虑到会计专业较强的实用性使得本科毕业后就业比重较大,大部分人无缘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真正的管理会计。另外,管理会计也应当作为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通识或选修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在未来企业中高层间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H.Thomas.Johnson, Robert.S.Kaplan, 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1.
[2]. 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会计研究,2006(2):18.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会计研究,2008 (9):3~9.
[4]. 李天民.论管理会计的前景[J].会计研究,1988(5).
[5]. 傅丹.成本管理会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J].经济问题研究,2001(4):64~65.
[6]. 聂顺江.从内含假设看管理会计理论的适用性[J].经济问题研究,2001(11):72~74.
[7]. 刘玉侠、潘金杨、王娟.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06(6).
[8]. 苏孜.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05(6):29~31.
[9]. 罗乾国.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状况、问题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36~37.
[10].潘飞.中国管理会计如何走向世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5):8~11.
[关键词] 管理会计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状况
追溯西方的会计发展史,管理会计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萌芽,并随着泰罗(F. W. Taylor)科学管理方法的提出,以“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具体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颠覆了会计仅是提供财务信息的传统观念。管理会计倡导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将重心放置于前景预测、参与决策、规划战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从而达到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我国也在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引入管理会计,之后中国会计学界积极的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工作,这对于推广管理会计的教育研究与应用都起了重要作用。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 的首都钢铁公司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 到20世纪90年代的武汉钢铁公司的“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管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等等(胡玉明等,2008),这些都是管理会计在我国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尽管经历了至今已达30余年之久的探讨研究,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体系,使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客观的探究和整理至今发现的相关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解析其成因,然后笔者将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1.国内管理会计的专业内容定义不清
在我国,最容易与管理会计概念混淆的便是成本会计,甚至有人将管理会计定位为成本会计和财务分析的结合。正是因为较长久的成本管理历史及国内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管理会计至今并没有像成本会计那样被广为接受和理解。实际上,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管理,成本固然重要,但如果视野仅仅局限于此,将导致了我们的经济管理效率下降,并容易误解许多微观经济原理,毕竟市场经济下是按需定价而不应该是按成本定价。
另外,管理会计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都有交集,从当今管理会计所言及的一些方法诸如机会成本、盈亏平衡点、回归预测法等便可见一斑。具体说,管理会计引进的职能中每个都需要一定的数学方法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又需要运用经济和管理理论作为分析的手段。
2.国内管理会计的意识落后
(1)国内企业所引用的管理会计观念方法太过局限陈旧。
(2)企业内部对管理会计的意识冷淡。
(3)会计人员本身对管理会计的专业素养不够。
(4)应用案例普及不够广,整理不够及时。
3.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首先,我国引入并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有限,大部分模型的假设过于繁复,难以在实际中起到较好的效果(聂顺江,2000)。其次,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和研究并没有发展到较稳固的地步,会计专业的人员具备的平均管理会计素养有待提升,从而导致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时候无法正确灵活的处理。最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处于的转轨经济市场下,信息效应较弱(潘飞等,2006),即有效市场假设很难满足,这也导致了需要大量信息才能有效作业的管理会计难施手脚。
4.与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我国目前向市场经济发展,然而还有不少行业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只能定位为转轨经济市场。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结构下,除了前文已经提出的信息效应弱势外,不同行业市场间大相径庭的规范程度和有效程度也限制了管理会计的普及,不同盈利项目和企业目标也使得管理会计工作没有一个规范良好的参考,例如,服务业和非盈利性组织;同时我国对管理会计通用性研究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指导解决在这样的差异分布下如何统一协调管理会计的工作。
5.管理会计对信息和计算机的要求较难得到满足
为了能够良好的履行管理会计的诸多职能,质量良好的相关信息是必须的。这些信息有别于财务会计对外报送职能所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分布零散且宽广,使得在兼顾编制成本的情况下对数据的收集变得极为困难,另外由于中国市场信息效应的弱势,这些搜集的数据可能质量不佳。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良好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1.正其名,构建建立规范有效的平台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管理会计并从长远上考虑如何促进其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准确科学的在实践和学术中解释定位管理会计。这一点在笔者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术定位中,我们需要向大众论证管理会计存在的真实性、合理性、实用性和不可或缺性。其次,区别管理会计和其他会计项目是必须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核心的两个主轴,而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等是在管理会计范畴下的旁支,切勿让繁复的学科名称混淆了大众的理解。
在实践定位中,首先,只有一个具有较完善辅助部门的企业才能期待管理会计的高效率运用和发展。其次,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衔接在一起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最后,需要有国家相关机构或权威学术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这不仅仅正规化了相关人力资源的就业,强化了专业人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心理上鼓励企业方和潜在从业人员重视管理会计。
2.在实践中多尝试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观念和方法
早在1987年R.S.Kaplan和H.T.Johnson发表的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中,两位该领域的专家已经表明了由于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沿用的研究成果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种过时的管理体系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因而,对于像管理会计这样的应用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最优化体系,这也暗合经济学中的“次优选择论”。另一方面,企业方也亟待引入新的方法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诸如价值链和时间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附加值和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且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加以规范和指导来分散其中的风险,这也同时强调了该领域学术研究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宣称自己采用了这些技术, 但实际上其管理方式已经体现了上述技术的基本原则。因此,笔者倡导的是实质重于形式。
3.科学完善企业内部结构
信息是为决策、预测、规划、控制及评价的基础,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才能保证企业乃至社会总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信息搜集录入,进行甄别,然后分析处理,再到可视化输出,最后建立可查询反馈的存储数据库,这样一整条完整的信息管理链在企业中的工作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输于生产销售部门,因而有必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引入统计和计算机人才来专门进行这样的活动。这不仅仅有利于术业专攻的高效率生产,也能使管理会计职能的混淆度大大降低。
4.加强相关教育、本土化研究和创新
从问题分析中,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管理会计教育和研究创新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育的推广应将部分重点转移到本科阶段,这是考虑到会计专业较强的实用性使得本科毕业后就业比重较大,大部分人无缘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真正的管理会计。另外,管理会计也应当作为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通识或选修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在未来企业中高层间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H.Thomas.Johnson, Robert.S.Kaplan, 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Harvard Business Press, 1991.
[2]. 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会计研究,2006(2):18.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会计研究,2008 (9):3~9.
[4]. 李天民.论管理会计的前景[J].会计研究,1988(5).
[5]. 傅丹.成本管理会计现状分析及发展设想[J].经济问题研究,2001(4):64~65.
[6]. 聂顺江.从内含假设看管理会计理论的适用性[J].经济问题研究,2001(11):72~74.
[7]. 刘玉侠、潘金杨、王娟.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06(6).
[8]. 苏孜.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2005(6):29~31.
[9]. 罗乾国.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状况、问题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36~37.
[10].潘飞.中国管理会计如何走向世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