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美四六言句式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古典文学典籍,无论诗歌抑或散文,乃至明清兴起的章回体小说,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四六言句式在行文章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四六言句式是我国古典文学一脉相承的行文传统。经历几千年的承继与发展,这一传统随时代和文风而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特点的文化存在之一。时至今日,如何有效地继承这一传统,将其发扬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依旧是语文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四六言传统的形成,渊源有自。四言与六言在先秦便因其在言语上的缓急和谐和语用上的表意特点而成为颇具“正统”色彩的语句形式。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第四十三”中曾明确表达:“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4年10月第一版,第198页。]可见,四言、六言句式的出现和流行,并非一时之兴起,而是在內部特征和时代潮流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当然,三言、五言、七言也在夏至两汉时期便“间杂”出现,但终归没有像四言与六言一样成为广泛使用的句式。
  以四六言为句式构成的骈俪体在南北朝成为一时风潮,形成文体之后的四六言句式在这一时期达到全盛。但最早的骈体短章在两晋时期便已经出现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西晋陆机所写《演连珠五十首》,凡五十首均为四六骈句所结,据考,这五十篇短韵文为现存四六骈文短章之滥觞。
  随文人仕子对骈体文形式上的狂热追求,骈体文也一度走入重形式而轻内涵的窠臼,直至“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提倡师法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强调散文要有内容、重说理、明逻辑、强气势,反对一味追求声律对仗,这一风潮才有所转机。可以说,自韩愈起,四六言传统开始由骈俪文这种文体,逐步逆演为句式,以“部分”的形式存在于散文乃至其他文体之中,并经几代文人的使用而不断发展。
  随时代流转,文学句式也不断演进,“情数运周,随时代用”。[ 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4年10月第一版,第198页。]新文化运动至今,白话文几经发展已经成为了有严格语法规范和使用准则的现代汉语。但四六言句式却依旧被人们使用着,其音乐美、结构美、意蕴美的特征让使用了这一句式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和审美张力。
  究其美学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1、音韵和谐;2、结构整齐;3、表意深切。
  在音律和谐方面,由于四六文在创作上自古便有着“双声叠韵”的要求,因此沿袭着这一特点的四六言句式在声律上便具有和谐之美。作为现代汉语中极具特点的声韵现象,双声叠韵的恰当使用能够大大增强联句的跳跃性和音乐美。如“清风摇翠,依依杨柳画意;皓月波辉,皑皑白雪诗情”,带有双声叠韵特点的四六句式,能够使文章充满含蓄的诗意和音乐般的流动性。
  句式的结构对于文章来说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通过排列组合来达成视觉与形式上的美感,在理论中被称之为“建筑美”。作为书面语来讲,建筑美是其美学特征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四六言句式因其“句有定式、字有定数”,且讲究对仗而深具建筑美。现代文在语句结构上并无严格的规定和定式,因此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杂文、论文,都十分自由,而这种自由也势必会使文本呈现出一种“散”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在恰当的位置适当使用四六言句式,会为文章增添一抹语言结构上的整饬之美。
  四六言句式在表意上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四六言句式在现代文中往往是以“四,六;四,六”的结构出现,所以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都能够以四言部分为描述,六言部分为生发。这样,若抒情则委婉含蓄,言志则磅礴恢弘。如“柳丝袅袅,一腔离愁摇荡;波痕粼粼,半寸芳心轻飏”,抒情性在句式的分划中曲折尽兴。再如“碣石横镇,岿然稳观沧海;大江东去,激荡万丈雄心”,雄浑的志向在句式的叠加中更加直观豪迈。在表意上,四六言句式因结构和音韵特征而极大增强了美学意味。
  由此可见,四六言传统经历千余年的实践和演变,到了当代已经成为了有着丰厚底蕴和美学特色的一种句式结构,将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在作文中将大大增强其美感和穿透力,满足高考考场作文对审美性与思辨性的双重要求。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把握这一句式的精华并有的放矢地加以运用,便能使作文在“方寸之间”尽显语文素养和综合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一束情,谁知一念就是数年。我在时光里等待,等在春的静默里,等在夏的繁荫里,等在秋的萧瑟里,等在冬的沉寂里。谁说时光像洪水,会冲淡内心的情?缘何一束情一年浓过一年,一年深过一年……  我掂着四季,细数从指间溜走的时光,在那长长的隧道里,是否能找到一个人,一件物,让我思念了很久,又舍不得放下。  又是一年端午。  倚在窗边,看飞鸟掠过,不留残影,就好像我离开了那里,不留痕迹。蓦地,一点红闯入我的视线,
期刊
我那已故的爷爷,大部分岁月,最黄金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那个叫做碧溪的小山村。爺爷名字叫永江,好像就为这个村子起的。就像碧溪村那条小溪流,青山行不尽,碧水永长流。而我更愿意把碧溪称为碧江,它承载了太多太多有关爷爷的情感和记忆,在我心中,它就似江河一般,热烈而又深沉。一  爷爷的童年,是一个苦难的童年。曾祖父是一名船夫,每天帮人摇船渡河,挣下了不少钱,曾祖母则是一个有来头人家的女儿,爷爷过上了几年短暂的
期刊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紫红色的三叶梅,开得正盛,沐浴着春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紫红色的光。  它的树干仅仅只有一指来粗,几乎没有叶子,却开满了花。一朵朵,一簇簇开得艳丽极了。它那矮细的枝干勉强顶起这满树的花,枝桠被压弯了,但是依然颇有些逞强地挺立着。让人在担心之余,不觉有些佩服。花苞小心翼翼地开放着,渴望着完全盛开,看着它有些害羞的模样,我的心底涌出一种亲切感。  上一次看见三叶梅是在成都上小学时。小区
期刊
五月,我守口如瓶。  那年端午是周六,钢琴班没有放假。早上的时候,父亲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中,让我吃一个粽子,待我整理好书包,就把我送到钢琴班了。老师是平淡的人,不因为节假日有什么不同。我的曲子练得不成,又落责备一顿。下午父亲调了班,带一家人出去逛逛。  母亲是尖酸别扭的性子,父亲也并不是好脾气的。显然,一路上父亲心情不好,一边超车一边咒骂。母亲看不惯这种做派,锐声斥责着父亲。  目的地在山上,美景固
期刊
太阳躲在高深叵测的黑暗深渊里,迟迟不肯露出脸庞,窑院外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我在爷爷的连续重咳声中睁开了眼。堂哥已经穿好衣服,蹲在地上洗脸了。窑院外不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风箱连贯的呼吸声,“咣当咣当”地响着,像清晨的鸣奏曲。我那时候时常会想,似乎太阳便是被奶奶的风箱声所叫醒,才向世间万物抛洒光辉的。  爷爷披着大褂蹲在炕头上,抽起烟锅来,抽几口,就拿起奶奶为他泡好的放在脚跟前的浓茶喝上一口,同时
期刊
窗外慢慢泛白,风飕飕卷进被窝,院里的鸡不知叫了几声,我揪了揪头发,似乎想在左手边抓住些什么。手心落了空,我才起身。  穿过屋外的大堂,我瞥见清晨昏暗的路灯下一个苍老模糊的背影,白发夹乌丝,一件破旧的红棉袄,衣角似乎脱了线,她左手提着黑裤脚,正颤颤巍巍地在屋外的小路上蹒跚着。这个背影有些陌生,却莫名地给我一种暖意。  我眼前霎时有些模糊,眼睛不知为何感到肿涩,我揉揉眼,她消失在视线里。“老人家也起这
期刊
那坠落汨罗的咕咚聲,在艾草的淡香中回响了千年。  群雄割据时,战火滔天地。滚滚长江以南,有一片兰泽遍生的土地,孕育出一个灵秀的人——屈原。他满腹才情,孤傲赤诚,一片丹心灼灼,天地鬼神共鉴。他用一生写成一个美丽的传说。千百年来,他永远的埋骨地旁人们来来去去,一江碧水却始终滔滔,仿佛在替一个清苦高傲的灵魂诉说着什么。  听——“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他以橘树为友,是在橘树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么?举世皆浊
期刊
疫情的冬日渐褪寒意,春夏的暖阳正值盛情。在这个不寻常的2020,我们看到了最美的逆行,我们生发了强韧的意志,我们感受了情感的温度,我们也拥有了那份真挚的希望!对待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乐观之心去珍惜;对待生命,我们也应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拥抱他人,审视自己。一、瘗旅之悲歌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孔子持有“存而不论”的态度。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可谓
期刊
袅袅炊烟升起,撩拨着暮色。  推开沉重的大门,便与晚风撞了个满怀,田野处在一片朦胧之中,悠扬的琴声随风飘转起来。我知道,陈叔又在拉他的胡琴了。  陈叔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双苍老的双手将半辈子的时光都交给了金黄的土地和锈迹斑斑的镰刀。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他却迷上了胡琴。他从镇上淘了把胡琴,每日都不知疲倦地拉著,就像《阿甘正传》的那只鸟,不知停歇。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
期刊
2020年,我们错失了几乎整个春天。捱过一个从未经历过的长“冬”,困于斗室的我们,重新发现了自由呼吸和简单生活的可贵。瘟疫是尖锐而暴烈的啸叫,刺痛耳膜,迫使一直向着期待中的未来奔跑的人们停下来,凝视日常——珍贵而常被人忽视的日常。开在每个季节的花朵则以另一种温柔的方式,提醒人注视每一刻都在发生的美好的事,提醒“人生唯有爱与美不可辜负”。  夏天越过春天来了。说到夏天,黄昏和夜晚最可入诗。暑热减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