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1;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6-0276-02
二类精神药品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特殊管理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应对二类精神药品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使用。为加强该类药品的安全管理,保障药品的合理使用,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半年度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的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提取我院2010年1至6月的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 7 664张,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1]。
1.2方法
DDD:根据WHO推荐的DDD、《新编药物学》第15版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并结合我院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用药频度(DDDs):统计我院所有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中的各种药品名称、规格、总使用量等,然后按公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计算。
2结果
2.1处方基本情况
全部门诊处方1至6月共 596 215 张 ,调查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共7 664张,占所调查处方的 1.29%。其中,涉及男性的有3 433张,占本类处方的44.79%;涉及女性的有4 231张,占本类处方的55.21%。
2.2精神药品种类和使用频度
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包括不同剂型)共9种,每种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的频度=每种二类精神药品出现的处方数/二类精神药品总处方数,结果见表1。
2.3二类精神药品在各年龄段使用频度
二类精神药品在各年龄段使用频度见表2。
2.4二类精神药品的DDD和DUI
二类精神药品的DDD和DUI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二类精神药品在本院使用较普遍,调查的9种药品处方占总处方量(596 215张)的1.29%。其中,涉及男性的占44.79%,涉及女性的占55.21%。涉及女性的比例高于涉及男性的比例,这可能与女性较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和更年期失眠有关。
由表1可知,使用频度最高的二类精神药品是苯二氮 类药,占此类药品总处方的82.40%。其中,以阿普唑仑为最,占此类药品总处方的39.77%;其次是艾司唑仑,占24.32%;用量最少的是苯巴比妥针,占0.74%。由于苯二氮 类药物较安全,依赖性小,长期应用戒断症状轻,过量时也易被唤醒,从而逐步取代了不良反应大的苯巴比妥类药而成为镇静催眠药的首选。唑吡坦类与苯二氮 类药物相比较,前者作用快,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无反跳性和成瘾性,但由于价格偏贵,一定程度上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由表2可知,>65岁的老年人使用精神药品的比例较大,说明老年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大。究其原因,可能老年人因生理因素,睡眠质量下降,需药物辅助。另外,由于多种社会问题,老年人倍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孤独感,这是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中年人使用精神药品比例居第二,这可能与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的失眠、焦虑增多有关。
表3对使用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采用WHO推荐的DDD与DUI作为测量单位评价了医生用药是否合理。8种药物的DUI<1.00,苯巴比妥片的DUI略大于1.00。由于苯巴比妥不同用途的剂量相差较大(如用于催眠日剂量一般为30~100 mg,镇静日剂量为30~90 mg,抗惊厥日剂量为90~180 mg),取它们各自的平均值作为DDD值,则存在误差,造成DUI>1.00。其它药品的DUI值<1.00,说明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2]。
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涉及多种疾病,所抽查处方的诊断项下共有12 种疾病,处方比例排前三位的依次为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包括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在用药处方比例排序第4 位,癫痫病在处方比例排序第5位。由于阿普唑仑片的口服吸收快而安全,口服后1~2 h 达到血浆药物峰值,体内蓄积量少,停药后清除快,效价高, 临床效果好,使用频度名列第一位,随后依次是艾司唑仑、唑吡坦和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可用于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治疗,对焦虑性失眠症疗效极佳,故临床用量大。氯硝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与地西泮相似,而抗惊厥作用较地西泮强5倍,主要用于控制各种癫痫病。地西泮由于有肝肠循环,体内有蓄积作用,并有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故虽其价格最低,但用药频度却排名偏后。
临床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依赖性, 在使用二类精神药品时应遵循个体化给药的原则,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大到有效剂量[3]。但是, 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有些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氯硝安定片的处方剂量高于限定剂量, 应引起注意。阿普唑仑片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但进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临床上不常用,其使用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4]。唑吡坦是新一代的非苯二氮 类催眠药,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未见有成瘾性,但为避免产生依赖性,服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周 [5],使用频度居第三。唑吡坦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院使用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中,有8种药物的DUI值小于1.0。但苯巴比妥片可能由于计算方法问题,DUI值略大于1.0。这些数据说明,我院对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均比较规范,总体应用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 新编药物学[M].第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9.
[2] 王昕,王靓. 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9):668-669.
[3] 包文斌. 2006-2008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9(11):824-826.
[4] 商玉平. 我院2005~2007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9,12(4):446-447.
[5] 黄世锋. 我院门诊2008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4):356-357.
(收稿日期:2011-01-25)
二类精神药品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特殊管理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应对二类精神药品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使用。为加强该类药品的安全管理,保障药品的合理使用,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半年度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的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提取我院2010年1至6月的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 7 664张,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1]。
1.2方法
DDD:根据WHO推荐的DDD、《新编药物学》第15版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并结合我院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用药频度(DDDs):统计我院所有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中的各种药品名称、规格、总使用量等,然后按公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计算。
2结果
2.1处方基本情况
全部门诊处方1至6月共 596 215 张 ,调查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共7 664张,占所调查处方的 1.29%。其中,涉及男性的有3 433张,占本类处方的44.79%;涉及女性的有4 231张,占本类处方的55.21%。
2.2精神药品种类和使用频度
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包括不同剂型)共9种,每种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的频度=每种二类精神药品出现的处方数/二类精神药品总处方数,结果见表1。
2.3二类精神药品在各年龄段使用频度
二类精神药品在各年龄段使用频度见表2。
2.4二类精神药品的DDD和DUI
二类精神药品的DDD和DUI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二类精神药品在本院使用较普遍,调查的9种药品处方占总处方量(596 215张)的1.29%。其中,涉及男性的占44.79%,涉及女性的占55.21%。涉及女性的比例高于涉及男性的比例,这可能与女性较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和更年期失眠有关。
由表1可知,使用频度最高的二类精神药品是苯二氮 类药,占此类药品总处方的82.40%。其中,以阿普唑仑为最,占此类药品总处方的39.77%;其次是艾司唑仑,占24.32%;用量最少的是苯巴比妥针,占0.74%。由于苯二氮 类药物较安全,依赖性小,长期应用戒断症状轻,过量时也易被唤醒,从而逐步取代了不良反应大的苯巴比妥类药而成为镇静催眠药的首选。唑吡坦类与苯二氮 类药物相比较,前者作用快,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无反跳性和成瘾性,但由于价格偏贵,一定程度上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由表2可知,>65岁的老年人使用精神药品的比例较大,说明老年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大。究其原因,可能老年人因生理因素,睡眠质量下降,需药物辅助。另外,由于多种社会问题,老年人倍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孤独感,这是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中年人使用精神药品比例居第二,这可能与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的失眠、焦虑增多有关。
表3对使用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采用WHO推荐的DDD与DUI作为测量单位评价了医生用药是否合理。8种药物的DUI<1.00,苯巴比妥片的DUI略大于1.00。由于苯巴比妥不同用途的剂量相差较大(如用于催眠日剂量一般为30~100 mg,镇静日剂量为30~90 mg,抗惊厥日剂量为90~180 mg),取它们各自的平均值作为DDD值,则存在误差,造成DUI>1.00。其它药品的DUI值<1.00,说明我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2]。
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涉及多种疾病,所抽查处方的诊断项下共有12 种疾病,处方比例排前三位的依次为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包括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在用药处方比例排序第4 位,癫痫病在处方比例排序第5位。由于阿普唑仑片的口服吸收快而安全,口服后1~2 h 达到血浆药物峰值,体内蓄积量少,停药后清除快,效价高, 临床效果好,使用频度名列第一位,随后依次是艾司唑仑、唑吡坦和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可用于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治疗,对焦虑性失眠症疗效极佳,故临床用量大。氯硝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与地西泮相似,而抗惊厥作用较地西泮强5倍,主要用于控制各种癫痫病。地西泮由于有肝肠循环,体内有蓄积作用,并有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抑郁,故虽其价格最低,但用药频度却排名偏后。
临床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依赖性, 在使用二类精神药品时应遵循个体化给药的原则,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大到有效剂量[3]。但是, 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有些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氯硝安定片的处方剂量高于限定剂量, 应引起注意。阿普唑仑片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但进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临床上不常用,其使用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4]。唑吡坦是新一代的非苯二氮 类催眠药,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未见有成瘾性,但为避免产生依赖性,服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周 [5],使用频度居第三。唑吡坦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院使用的9种二类精神药品中,有8种药物的DUI值小于1.0。但苯巴比妥片可能由于计算方法问题,DUI值略大于1.0。这些数据说明,我院对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均比较规范,总体应用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 新编药物学[M].第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9.
[2] 王昕,王靓. 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9):668-669.
[3] 包文斌. 2006-2008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9(11):824-826.
[4] 商玉平. 我院2005~2007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9,12(4):446-447.
[5] 黄世锋. 我院门诊2008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4):356-357.
(收稿日期:2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