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地人对于福建的第一印象,大约与两个梗有关。第一个是福建人标志性的口音,“f”“h”不分,能把福建说成“胡建”,为段子、小品贡献了不少的素材。第二个则和邻居广东有关,江湖传说广东人啥都吃,最爱吃的就是福建人。
但要是被问到福建的省会是哪,一部分外地人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另一部分则犹豫地问:“是厦门吗?”
既不如文艺清新的网红城市厦门有名,又不如连续蝉联省内GDP第一名的泉州“有钱”,福州,大概是最委屈的省会城市之一了。
神仙最多的城市
福州有三“多”,神仙多,电动车多,山也多。
生活在全国神仙数量最多的城市,福州人秉持着万物有靈的古老信念。翻开清代福州人描写当地社会生活的《闽都别记》,一百二十余万字中,民间故事、神怪传说占了大半。即使到了今天,也能在高楼大厦或老式民宅的角落,瞥见小小的庙宇。
之所以如此“仙气”缭绕,除了人们的信仰之外,山多水长的地理位置似乎也为福州渲染了一层神秘而灵动的气质。
当地有一句民谣:“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福州四面环山,高山和丘陵遍布,生态环境虽有天然优势,地势却崎岖难走,多亏闽江划破群山的屏障,东流入海,既切割出了发达的交通水网,也慢慢堆积出了平坦肥沃的福州平原。
福州城的兴起和繁荣,都离不开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闽江水路方便了与中原地区的沟通往来,海陆航线的开辟更让福州变成了航运枢纽,物资与文化在这里停留、汇聚,发达的造船业也顺势而起。明代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大部分都是“福州制造”,民间俗称福船。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也设立于此,正是历史课本里大名鼎鼎的福州船政局。
有山有水,滨江临海,再加上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让福州具备了深厚的古城底蕴,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如果你站在福州市中心的高楼上往下看,一定会被大片绵延的青砖黛瓦所吸引。民宅鳞次栉比,独具特色的曲线型风火山墙犹如海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像是应和着不远处大海的韵律。
这里,便是许多人来福州游览的第一站——三坊七巷。
爱说福州话的林徽因
有人这样形容三坊七巷的格局,“一条中轴街隔开三个坊、七条巷,整体像一本摊开的书。”我想,如果往这本“书”上仔细一瞧,字里行间书写的应该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不信你看,那座位于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的房子,是“翻译先驱”严复晚年的居所;文儒坊19号里,走出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北端一间清冷的古屋,住过那篇感人至深的《与妻书》的作者,“革命烈士”林觉民……这片不大的街区,分布着数不清的名人故居,随便扎进一个院子,都能拾起一段沉甸甸的往事。
林觉民的哥哥林长民,也是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父亲。虽然林徽因在杭州出生,但她家是福州的名门望族,世居于三坊七巷中,因此她始终将福州视为自己的故乡,还说得一口地道流利的福州话。她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举办“太太客厅”,邀请金岳霖、沈从文、周培源等学术界泰斗参加“文艺沙龙”时,也经常讲福州话,还会故意模仿带着浓重福州腔调的官话,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林徽因并没有在福州待过很长时间,但从她身上却总能看到福州的影子,她也毫不遮掩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知当她写下“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景色里,是否也有福州的春日呢。
更有意思的是,林家后来将祖宅卖给了举人谢銮恩。年逾七旬的谢老带着一大家子搬进了三坊七巷,其中就有他11岁的孙女谢婉莹,也就是林徽因后来的“冤家对头”冰心。
冰心还写文回忆过这间宅院,“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一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
时光斗转,如今的三坊七巷依旧人声鼎沸,游人穿梭其间,只有悠长的青石板路,沉默地守着过去的秘密。
没有鱼丸不成席
福州依山傍海,最不缺的就是山珍和海味。于是福州人把鲜美的食材一股脑倒进锅里,不管是鲍鱼、海参、鱼唇,还是蹄筋、花菇、鹌鹑蛋,全都堆在一起,加入高汤和老酒,文火慢煨。据说有人品尝后当即写诗称赞,“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道菜也由此得名——佛跳墙。
不过,这样大补的菜肴只能偶尔吃一两次,更常出现在福州人日常餐桌上的美食,是个头小小、貌不惊人的鱼丸。
关于鱼丸的诞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秦始皇爱吃鱼,但是又忌讳颇多,要是鱼刺没剔干净,或是鱼肉剁得过碎,便说厨子要加害于他,好几个厨子因此丧命。某天有个厨子做鱼时一筹莫展,焦虑地用刀背不停拍案板上的鱼,直到鱼骨悉数露出、鱼肉成茸,这时传菜的指示传来,他急中生智,将鱼肉茸捏团投入滚汤,做成鱼丸。没想到秦始皇对此大加赞赏,称其既鲜美又可免去鱼刺的困扰,后来,这种做法便渐渐流传了下来。
和外地超市里卖的速冻丸子不同,福州的鱼丸里藏着山海之间孕育出的鲜美。随意走进一家鱼丸店,老板便会麻利地捞起几枚煮好的鱼丸,倒入清汤,撒上葱花,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汤端到你的面前。用筷子轻轻一夹,指尖便能感觉到鱼丸的弹性,似乎掉在碗里也能立即弹起来。一ロ咬下,鱼肉在齿间轻轻回弹,猪肉馅的荤香弥漫在口腔里,酱油香接踵而至,鲜味十足。
在福州人心目中,没有鱼丸不成席。既是出于对这种食物的热爱,又因为鱼丸有“鱼圆”的别称,象征着团圆平安,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鱼丸来吃。许多福州人在回忆童年时,都会想起小时候用筷子串起鱼丸,假装在吃冰糖葫芦的日子。
福州人喜欢念叨一句话:“虎纠虎纠,有虎之纠(福州话,意为福州福州,有福之州)。”或许福州这座城市的福气,就藏在上下沉浮的鱼丸里。捧一碗热汤,看水蒸气袅袅上升,无论有过怎样的烦忧,都会在此刻烟消云散。 福州旅行攻略
Part1.打卡景点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里坊制度活化石”。自晋、唐形成起,三坊七巷就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无论想欣赏传统建筑还是追怀历史,这里都是不容错过的一站。
鼓山
鼓山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若是乘坐缆车上下山,可以在途中俯瞰整个福州城,夕阳西下的时候景色尤其美丽。这里也是整个福州摩崖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鼓山的石刻上可至北宋,前后延续千年,内容丰富,篆、隶、行草、楷等字体俱全。其中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达4米,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手笔。
福道
福道,也叫福州城市森林步道,曾获得国际建筑大奖,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提名为全球最美的十条步行道,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网红”景点。福道环线总长约19公里,串起了福州5大城市公园。走在镂空的步道上,森林就在脚下,仿佛在云端行走,整个福州的美景尽收眼底。
平潭岛
如果想近距离感受大海的魅力,不妨到平潭岛去游玩一番。这里以花岗岩海蚀地貌著称,是一座罕见的“海蚀地貌博物馆”。传统民居“石厝”也很有特色,它们以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墙壁色彩斑斓,像一座座彩色城堡。每年4月至8月,天气晴朗的夜晚,还有可能遇见“蓝眼泪”,绵延的海岸线变成晶莹的蓝色,犹如海洋里的极光。
Part2.特色美食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福州,因此狭义闽菜又指福州菜。因为福州多山临海,所以食材以海鲜与山珍为主,而且多汤菜,讲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保持食物的原味。
福州名菜
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八宝红鲟饭、荔枝肉、红糟醉香鸡、太极芋泥、淡糟香螺片、爆炒双脆、南煎肝、醉排骨、茸汤广肚、鸡茸鱼唇、荷包鱼翅等等。
特色小吃
鱼丸、肉燕、锅边糊、捞化、花生汤、拌面扁肉、炖罐、牛滑、光饼、虾干饼、肉馅元宵、拌粉干、卤味、藕糕等等。
福州·海味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闽小纪》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而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听说从前有一位海军当局者,老母病剧,颇思乡味;远在千里之外,欲得一蚌肉,以解死前一刻的渴慕,部长纯孝,就以飞机运蚌肉至都。从这一件轶事看来,也可想见这蚌肉的风味了;我这一回赶上福州,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
——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
福州·闽江
闽江发源浦城县北渔梁山下,亦称建溪,又叫剑江,更有一个西江的别号;大抵随地易名,到处收纳清溪小水,曲折而达福州,更从南台折而向东向南,以入于海。水色的清,水流的急,以及湾处江面的宽,总之江上的景色,一切都可以做一种江水的秀逸的代表;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人家在把她譬作中国的莱茵,我想这譬喻总只有过之,决不会得不及。
——郁达夫《闽游滴沥》
福州·小吃
初到福州,打从大街小巷里走过,看见好些店家,都有一个大砧头摆在店中;一两位壮强的男子,拿了木锥,只在对着砧上的一大块猪肉,一下一下的死劲地敲。把猪肉这样的乱敲乱打,究竟算怎么回事?我每次看見,总觉得奇怪;后来向福州的一位朋友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制肉燕的原料了。所谓肉燕者,就是将猪肉打得粉烂,和入面粉,然后再制成皮子。如包馄饨的外皮一样,用以来包制菜蔬的东西。听说这物事在福建,也只是福州独有的特产。
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
[福州·生活]
从严冷枯黄的北方归来,看到展现在我眼前的青山碧水,红花绿叶,使我惊讶而欢喜!我觉得我的生命的风帆,已从蔚蓝的海,驶进了碧绿的江。这天我们在闽江口从大船下到小船,驶到大桥头,来接我们的伯父堂兄们把我们包围了起来,他们用乡音和我的父母热烈地交谈。我的五岁的大弟弟悄悄地用山东话问我说:“他们怎么都会说福州话?”因为从来在我们姐弟心里,福州话是最难懂难说的!
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就过起了福州城市的生活。新年、元宵、端午、中秋……岁时节日,吃的玩的都是十分丰富而有趣。特别是灯节,那时我们家住在南后街,那里是灯市的街,元宵前后,“花市灯如昼”,灯影下人流潮涌,那光明绚丽的情景就说不尽了。
——冰心《我的父母之乡》
但要是被问到福建的省会是哪,一部分外地人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另一部分则犹豫地问:“是厦门吗?”
既不如文艺清新的网红城市厦门有名,又不如连续蝉联省内GDP第一名的泉州“有钱”,福州,大概是最委屈的省会城市之一了。
神仙最多的城市
福州有三“多”,神仙多,电动车多,山也多。
生活在全国神仙数量最多的城市,福州人秉持着万物有靈的古老信念。翻开清代福州人描写当地社会生活的《闽都别记》,一百二十余万字中,民间故事、神怪传说占了大半。即使到了今天,也能在高楼大厦或老式民宅的角落,瞥见小小的庙宇。
之所以如此“仙气”缭绕,除了人们的信仰之外,山多水长的地理位置似乎也为福州渲染了一层神秘而灵动的气质。
当地有一句民谣:“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福州四面环山,高山和丘陵遍布,生态环境虽有天然优势,地势却崎岖难走,多亏闽江划破群山的屏障,东流入海,既切割出了发达的交通水网,也慢慢堆积出了平坦肥沃的福州平原。
福州城的兴起和繁荣,都离不开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闽江水路方便了与中原地区的沟通往来,海陆航线的开辟更让福州变成了航运枢纽,物资与文化在这里停留、汇聚,发达的造船业也顺势而起。明代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大部分都是“福州制造”,民间俗称福船。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也设立于此,正是历史课本里大名鼎鼎的福州船政局。
有山有水,滨江临海,再加上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让福州具备了深厚的古城底蕴,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如果你站在福州市中心的高楼上往下看,一定会被大片绵延的青砖黛瓦所吸引。民宅鳞次栉比,独具特色的曲线型风火山墙犹如海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像是应和着不远处大海的韵律。
这里,便是许多人来福州游览的第一站——三坊七巷。
爱说福州话的林徽因
有人这样形容三坊七巷的格局,“一条中轴街隔开三个坊、七条巷,整体像一本摊开的书。”我想,如果往这本“书”上仔细一瞧,字里行间书写的应该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不信你看,那座位于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的房子,是“翻译先驱”严复晚年的居所;文儒坊19号里,走出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北端一间清冷的古屋,住过那篇感人至深的《与妻书》的作者,“革命烈士”林觉民……这片不大的街区,分布着数不清的名人故居,随便扎进一个院子,都能拾起一段沉甸甸的往事。
林觉民的哥哥林长民,也是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父亲。虽然林徽因在杭州出生,但她家是福州的名门望族,世居于三坊七巷中,因此她始终将福州视为自己的故乡,还说得一口地道流利的福州话。她在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举办“太太客厅”,邀请金岳霖、沈从文、周培源等学术界泰斗参加“文艺沙龙”时,也经常讲福州话,还会故意模仿带着浓重福州腔调的官话,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林徽因并没有在福州待过很长时间,但从她身上却总能看到福州的影子,她也毫不遮掩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知当她写下“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景色里,是否也有福州的春日呢。
更有意思的是,林家后来将祖宅卖给了举人谢銮恩。年逾七旬的谢老带着一大家子搬进了三坊七巷,其中就有他11岁的孙女谢婉莹,也就是林徽因后来的“冤家对头”冰心。
冰心还写文回忆过这间宅院,“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一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
时光斗转,如今的三坊七巷依旧人声鼎沸,游人穿梭其间,只有悠长的青石板路,沉默地守着过去的秘密。
没有鱼丸不成席
福州依山傍海,最不缺的就是山珍和海味。于是福州人把鲜美的食材一股脑倒进锅里,不管是鲍鱼、海参、鱼唇,还是蹄筋、花菇、鹌鹑蛋,全都堆在一起,加入高汤和老酒,文火慢煨。据说有人品尝后当即写诗称赞,“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道菜也由此得名——佛跳墙。
不过,这样大补的菜肴只能偶尔吃一两次,更常出现在福州人日常餐桌上的美食,是个头小小、貌不惊人的鱼丸。
关于鱼丸的诞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秦始皇爱吃鱼,但是又忌讳颇多,要是鱼刺没剔干净,或是鱼肉剁得过碎,便说厨子要加害于他,好几个厨子因此丧命。某天有个厨子做鱼时一筹莫展,焦虑地用刀背不停拍案板上的鱼,直到鱼骨悉数露出、鱼肉成茸,这时传菜的指示传来,他急中生智,将鱼肉茸捏团投入滚汤,做成鱼丸。没想到秦始皇对此大加赞赏,称其既鲜美又可免去鱼刺的困扰,后来,这种做法便渐渐流传了下来。
和外地超市里卖的速冻丸子不同,福州的鱼丸里藏着山海之间孕育出的鲜美。随意走进一家鱼丸店,老板便会麻利地捞起几枚煮好的鱼丸,倒入清汤,撒上葱花,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汤端到你的面前。用筷子轻轻一夹,指尖便能感觉到鱼丸的弹性,似乎掉在碗里也能立即弹起来。一ロ咬下,鱼肉在齿间轻轻回弹,猪肉馅的荤香弥漫在口腔里,酱油香接踵而至,鲜味十足。
在福州人心目中,没有鱼丸不成席。既是出于对这种食物的热爱,又因为鱼丸有“鱼圆”的别称,象征着团圆平安,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鱼丸来吃。许多福州人在回忆童年时,都会想起小时候用筷子串起鱼丸,假装在吃冰糖葫芦的日子。
福州人喜欢念叨一句话:“虎纠虎纠,有虎之纠(福州话,意为福州福州,有福之州)。”或许福州这座城市的福气,就藏在上下沉浮的鱼丸里。捧一碗热汤,看水蒸气袅袅上升,无论有过怎样的烦忧,都会在此刻烟消云散。 福州旅行攻略
Part1.打卡景点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里坊制度活化石”。自晋、唐形成起,三坊七巷就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无论想欣赏传统建筑还是追怀历史,这里都是不容错过的一站。
鼓山
鼓山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若是乘坐缆车上下山,可以在途中俯瞰整个福州城,夕阳西下的时候景色尤其美丽。这里也是整个福州摩崖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鼓山的石刻上可至北宋,前后延续千年,内容丰富,篆、隶、行草、楷等字体俱全。其中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达4米,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手笔。
福道
福道,也叫福州城市森林步道,曾获得国际建筑大奖,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提名为全球最美的十条步行道,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网红”景点。福道环线总长约19公里,串起了福州5大城市公园。走在镂空的步道上,森林就在脚下,仿佛在云端行走,整个福州的美景尽收眼底。
平潭岛
如果想近距离感受大海的魅力,不妨到平潭岛去游玩一番。这里以花岗岩海蚀地貌著称,是一座罕见的“海蚀地貌博物馆”。传统民居“石厝”也很有特色,它们以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墙壁色彩斑斓,像一座座彩色城堡。每年4月至8月,天气晴朗的夜晚,还有可能遇见“蓝眼泪”,绵延的海岸线变成晶莹的蓝色,犹如海洋里的极光。
Part2.特色美食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福州,因此狭义闽菜又指福州菜。因为福州多山临海,所以食材以海鲜与山珍为主,而且多汤菜,讲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保持食物的原味。
福州名菜
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八宝红鲟饭、荔枝肉、红糟醉香鸡、太极芋泥、淡糟香螺片、爆炒双脆、南煎肝、醉排骨、茸汤广肚、鸡茸鱼唇、荷包鱼翅等等。
特色小吃
鱼丸、肉燕、锅边糊、捞化、花生汤、拌面扁肉、炖罐、牛滑、光饼、虾干饼、肉馅元宵、拌粉干、卤味、藕糕等等。
福州·海味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间,最流行而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闽小纪》里所说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而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听说从前有一位海军当局者,老母病剧,颇思乡味;远在千里之外,欲得一蚌肉,以解死前一刻的渴慕,部长纯孝,就以飞机运蚌肉至都。从这一件轶事看来,也可想见这蚌肉的风味了;我这一回赶上福州,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
——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
福州·闽江
闽江发源浦城县北渔梁山下,亦称建溪,又叫剑江,更有一个西江的别号;大抵随地易名,到处收纳清溪小水,曲折而达福州,更从南台折而向东向南,以入于海。水色的清,水流的急,以及湾处江面的宽,总之江上的景色,一切都可以做一种江水的秀逸的代表;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人家在把她譬作中国的莱茵,我想这譬喻总只有过之,决不会得不及。
——郁达夫《闽游滴沥》
福州·小吃
初到福州,打从大街小巷里走过,看见好些店家,都有一个大砧头摆在店中;一两位壮强的男子,拿了木锥,只在对着砧上的一大块猪肉,一下一下的死劲地敲。把猪肉这样的乱敲乱打,究竟算怎么回事?我每次看見,总觉得奇怪;后来向福州的一位朋友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制肉燕的原料了。所谓肉燕者,就是将猪肉打得粉烂,和入面粉,然后再制成皮子。如包馄饨的外皮一样,用以来包制菜蔬的东西。听说这物事在福建,也只是福州独有的特产。
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
[福州·生活]
从严冷枯黄的北方归来,看到展现在我眼前的青山碧水,红花绿叶,使我惊讶而欢喜!我觉得我的生命的风帆,已从蔚蓝的海,驶进了碧绿的江。这天我们在闽江口从大船下到小船,驶到大桥头,来接我们的伯父堂兄们把我们包围了起来,他们用乡音和我的父母热烈地交谈。我的五岁的大弟弟悄悄地用山东话问我说:“他们怎么都会说福州话?”因为从来在我们姐弟心里,福州话是最难懂难说的!
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就过起了福州城市的生活。新年、元宵、端午、中秋……岁时节日,吃的玩的都是十分丰富而有趣。特别是灯节,那时我们家住在南后街,那里是灯市的街,元宵前后,“花市灯如昼”,灯影下人流潮涌,那光明绚丽的情景就说不尽了。
——冰心《我的父母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