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往往不是很受学生的喜爱,觉得课堂内容外延太广,抓不住知识点,弄不透重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能有个学习的“抓手”,我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学案导学”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而是对“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理论依据
(1)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
(2)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3)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在知行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法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由发表见解、不断获得知行的提高。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1.概括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将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
2.科学设置导读问题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灵活设计练习内容
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思想品德科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简单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1.正确把握“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课前下发给学生,以备上课时使用。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完成不太现实,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部分同学没养成预习良好习惯,所以只能放在课堂上完成。上课后,学生根据“导读题”自主学习,教师作三点指导:一是读书要快,尽量节省时间;二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问题在书中勾画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行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手、动脑。
2.真正做到师生共学
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及时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信心,弄巧成拙。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程中每个框题的教学,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個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结果与反思
1.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导读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做适当的记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更加便于搞好考前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结合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切实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学案导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问题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讲得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校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从长远看,“学案导学”不应停留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而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案导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相当大程度上化解了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胡玉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唐坤华,一级教师,从教27年,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理论依据
(1)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
(2)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3)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在知行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法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由发表见解、不断获得知行的提高。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1.概括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将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
2.科学设置导读问题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灵活设计练习内容
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思想品德科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简单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1.正确把握“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课前下发给学生,以备上课时使用。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完成不太现实,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部分同学没养成预习良好习惯,所以只能放在课堂上完成。上课后,学生根据“导读题”自主学习,教师作三点指导:一是读书要快,尽量节省时间;二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问题在书中勾画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行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手、动脑。
2.真正做到师生共学
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及时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完成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信心,弄巧成拙。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程中每个框题的教学,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個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结果与反思
1.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导读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做适当的记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更加便于搞好考前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结合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切实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学案导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问题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讲得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校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从长远看,“学案导学”不应停留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而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案导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相当大程度上化解了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胡玉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唐坤华,一级教师,从教27年,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