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每一个政治教师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时,那么政治教师无疑将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命运也将不再受制于考试模式,真正的思想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就能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 ; 政治教师 ;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89-01
最近笔者进行了系列关于中学政治教学的调研,其中一个调研是在两个重点中学一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有关政治课教学的抽样调查。在A中学,几乎占抽样总数的85%学生对政治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把政治课列为最喜欢的课之一,有接近9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他们的政治教师,也有39%的学生表示将来会继续关注与政治学科相关的课程与专业。然而在B中学,同样是重点中学,几乎100%的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所有学科中最乏味的课是政治课,甚至还有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希望能把政治课改成自习课,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
两组数据为何有如此不同?
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当我们的教师面对相同教材和程度相当的学生时,似乎很难再把责任归咎于所谓的教材问题或者学科地位问题。这是一个令当事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反差根源于教师的差异。
第二,教师究竟有哪些差异?虽然每个教师从内心深处都认同个体差异说,但几乎同质的专业背景和工作方式又很难令教师们信服差异源于起点。事实上,真正的差异并不在起点,而是在过程中被逐渐拉大的,最终的差异是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
第三,教师的差异会导致什么?长期应试教育机制下,教师们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试图让学生有所改变,在努力推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制造了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差异,但很少有教师能从学生的差异中去反观这种差异的由来。因此,从根本上看,教师的差异首先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差异,其次逐步变成教学的差异,最终造成学生间的差异。
教师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的,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寻找差异的起源,而在于对待差异的态度。如果一个政治教师缺少这些思考会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没有这些思考,近处的差异可能仅会体现学生的认同度上,而远处的差异将体现在十年、二十年后,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社会的主流群体对公民责任、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表现力上。
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师原因带来的学生差异,并努力建构基于师生合作的教学共同体。这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要求。当下政治教师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不是简单意义的技术标准,而是基于现代教育目标被重新赋值的师德标准。如果今天对政治教师还必须用“认真备课与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指标作评价的话,那么,无论评价者还是教师,都应清楚地知道教师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作出怎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认真备课”;教师拥有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认真上课”;教师布置怎样的作业,并用什么方式批改作业才算是“认真批改作业”。“认真”一词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中有太丰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因此,改变行为首先要从改变对标准的认知开始。
因此,今天的政治教師,在传承过去方法论的基础上,还要作更多的行为改善和突破。从课程目标和学科方向上要求,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更高境界的专业品质,包括坚定的课程信念、持续的学习状态、恒久的学生意识、深入的研究精神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
坚定的课程信念,这是关系到政治教师能否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能否成为新课程的解读者和执行者,能否承担起培养合格接班人重任的问题。为什么缺乏信念?因为确实有一些教师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内涵和全部意义。课程信念除了教师源于对专业的理解和深入程度之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持续的学习状态,是对现代教师的普通要求。学习会让教师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阔的视野。政治教师往往存在这样的尴尬:知识结构快速老化。教师缺的并不是信息,而是缺乏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和钻研能力。在学习中,教师会逐步了解如何筛选与选择信息,如何把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化为课程资源,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只是需要教师能沉得下心来。
恒久的学生意识,是判断一个教师有多长的教学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有教师曾经困惑:政治课不是应该强调灌输吗?既然要灌输,那就意味着要有强制的教学和课堂。这一类观点明显反映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理解的偏颇。显然,教师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存在,教学关系便不复存在了,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起点,就不知道该教什么了,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将是无效的。改善行为,从关注学生开始,这应该值得所有政治教师深入研究。
深入的研究精神,这是促进政治教师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通过更多的实证方法,分析学生的现状和未来态势,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政治教师尤其要强化“教学即研究”的观念,把研究作为日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和学习一样,同样要有中心下移、潜心深入的态度。
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是政治教师人格建构的关键。课程的独特功能决定了政治教师的独特功能。作为教师,政治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影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建构的责任。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学生?这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政治教师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快速地更新过去的旧知识?如何敢于否定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状态?如何创建新的学生评价系统?能以批判的眼光和态度,质疑过去的经验和观点。教师还应该多听学生的意见,从学生身上,教师会知道该为什么和能为什么。教师从来不是知识的权威,但教师是唤醒学生获取知识的潜能的专业人员,以此建立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当每一个政治教师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时,那么政治教师无疑将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命运也将不再受制于考试模式,真正的思想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就能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 ; 政治教师 ;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89-01
最近笔者进行了系列关于中学政治教学的调研,其中一个调研是在两个重点中学一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有关政治课教学的抽样调查。在A中学,几乎占抽样总数的85%学生对政治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把政治课列为最喜欢的课之一,有接近9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他们的政治教师,也有39%的学生表示将来会继续关注与政治学科相关的课程与专业。然而在B中学,同样是重点中学,几乎100%的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所有学科中最乏味的课是政治课,甚至还有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希望能把政治课改成自习课,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
两组数据为何有如此不同?
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当我们的教师面对相同教材和程度相当的学生时,似乎很难再把责任归咎于所谓的教材问题或者学科地位问题。这是一个令当事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反差根源于教师的差异。
第二,教师究竟有哪些差异?虽然每个教师从内心深处都认同个体差异说,但几乎同质的专业背景和工作方式又很难令教师们信服差异源于起点。事实上,真正的差异并不在起点,而是在过程中被逐渐拉大的,最终的差异是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
第三,教师的差异会导致什么?长期应试教育机制下,教师们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试图让学生有所改变,在努力推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制造了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差异,但很少有教师能从学生的差异中去反观这种差异的由来。因此,从根本上看,教师的差异首先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差异,其次逐步变成教学的差异,最终造成学生间的差异。
教师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的,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寻找差异的起源,而在于对待差异的态度。如果一个政治教师缺少这些思考会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没有这些思考,近处的差异可能仅会体现学生的认同度上,而远处的差异将体现在十年、二十年后,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社会的主流群体对公民责任、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表现力上。
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师原因带来的学生差异,并努力建构基于师生合作的教学共同体。这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要求。当下政治教师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不是简单意义的技术标准,而是基于现代教育目标被重新赋值的师德标准。如果今天对政治教师还必须用“认真备课与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指标作评价的话,那么,无论评价者还是教师,都应清楚地知道教师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作出怎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认真备课”;教师拥有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认真上课”;教师布置怎样的作业,并用什么方式批改作业才算是“认真批改作业”。“认真”一词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中有太丰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因此,改变行为首先要从改变对标准的认知开始。
因此,今天的政治教師,在传承过去方法论的基础上,还要作更多的行为改善和突破。从课程目标和学科方向上要求,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更高境界的专业品质,包括坚定的课程信念、持续的学习状态、恒久的学生意识、深入的研究精神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
坚定的课程信念,这是关系到政治教师能否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能否成为新课程的解读者和执行者,能否承担起培养合格接班人重任的问题。为什么缺乏信念?因为确实有一些教师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内涵和全部意义。课程信念除了教师源于对专业的理解和深入程度之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持续的学习状态,是对现代教师的普通要求。学习会让教师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阔的视野。政治教师往往存在这样的尴尬:知识结构快速老化。教师缺的并不是信息,而是缺乏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和钻研能力。在学习中,教师会逐步了解如何筛选与选择信息,如何把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化为课程资源,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只是需要教师能沉得下心来。
恒久的学生意识,是判断一个教师有多长的教学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有教师曾经困惑:政治课不是应该强调灌输吗?既然要灌输,那就意味着要有强制的教学和课堂。这一类观点明显反映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理解的偏颇。显然,教师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存在,教学关系便不复存在了,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起点,就不知道该教什么了,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将是无效的。改善行为,从关注学生开始,这应该值得所有政治教师深入研究。
深入的研究精神,这是促进政治教师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通过更多的实证方法,分析学生的现状和未来态势,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政治教师尤其要强化“教学即研究”的观念,把研究作为日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和学习一样,同样要有中心下移、潜心深入的态度。
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是政治教师人格建构的关键。课程的独特功能决定了政治教师的独特功能。作为教师,政治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影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建构的责任。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学生?这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政治教师要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快速地更新过去的旧知识?如何敢于否定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状态?如何创建新的学生评价系统?能以批判的眼光和态度,质疑过去的经验和观点。教师还应该多听学生的意见,从学生身上,教师会知道该为什么和能为什么。教师从来不是知识的权威,但教师是唤醒学生获取知识的潜能的专业人员,以此建立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当每一个政治教师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并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时,那么政治教师无疑将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最受欢迎的教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命运也将不再受制于考试模式,真正的思想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