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乎未成年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建立;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乎国家的兴衰变化。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教师而言,德育教学是一个首要的关键性的教学任务。因为,只有德育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角色,是学校最了解学生的人,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同仁都無法替代的。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因此,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的、主要对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内容,是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教师大多只需完成课业传授和辅导的任务而言,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品行端正,有礼谦虚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呢?以下是本人多年教学总结的以下观点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的引导者,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因此,班主任的意识想法、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处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做事态度。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身体、心理开始逐渐向成人转变,这个时期的学生朝气热血,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受到社会经历的限制,学生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并没有完全建立,因此,“有样学样、人云亦云”的情况便常常出现。基于这个因素,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应随时代发展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班主任定期研讨、适时培训,以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尊重学生,平等互助
尊重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才能用一颗包容有爱的心去面对、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当行为。为此,班主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互助的位置上,融入学生之中,主动地、努力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纳、敬佩班主任,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班主任应从单纯的思想建设者变为心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由于受不同的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的影响,学生的个性、爱好、知识、才能等等都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因人、因时、因地地做思想德育教育工作。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学生学到的一切知识、技能,培养的所有素养,终究是要应用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掘、优化现有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去养老院看望、照顾孤寡老人、倡议环保出行、低碳生活,等等。在每周一次的班级会议上,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发言讨论,作出科学、公正的德育评估;并且,通过班级商议,班主任能够合理安排后面的德育工作。每个学期,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祭扫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同时还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的深远、厚重。
综上所述,班主任只有在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身品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班主任教师才会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思想行为素养;而最终才能组织、协同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开展,才能实现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才能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感受真实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才能将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德育教育的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厚重。最终,班主任、学校才能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高尚、学业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的全方面、高素质人才。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角色,是学校最了解学生的人,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同仁都無法替代的。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因此,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的、主要对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内容,是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教师大多只需完成课业传授和辅导的任务而言,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品行端正,有礼谦虚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呢?以下是本人多年教学总结的以下观点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的引导者,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因此,班主任的意识想法、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处事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做事态度。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身体、心理开始逐渐向成人转变,这个时期的学生朝气热血,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受到社会经历的限制,学生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并没有完全建立,因此,“有样学样、人云亦云”的情况便常常出现。基于这个因素,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应随时代发展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班主任定期研讨、适时培训,以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尊重学生,平等互助
尊重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才能用一颗包容有爱的心去面对、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当行为。为此,班主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互助的位置上,融入学生之中,主动地、努力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纳、敬佩班主任,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班主任应从单纯的思想建设者变为心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由于受不同的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的影响,学生的个性、爱好、知识、才能等等都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因人、因时、因地地做思想德育教育工作。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学生学到的一切知识、技能,培养的所有素养,终究是要应用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掘、优化现有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去养老院看望、照顾孤寡老人、倡议环保出行、低碳生活,等等。在每周一次的班级会议上,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发言讨论,作出科学、公正的德育评估;并且,通过班级商议,班主任能够合理安排后面的德育工作。每个学期,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祭扫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同时还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的深远、厚重。
综上所述,班主任只有在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身品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班主任教师才会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思想行为素养;而最终才能组织、协同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开展,才能实现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才能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感受真实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才能将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德育教育的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厚重。最终,班主任、学校才能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高尚、学业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的全方面、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