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社会急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较低的现状,通过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度。
关键词:专业认同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年国家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145万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要达到3万名左右。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因此思考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
问卷专业认同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纳和认可程度,包括了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动三个方面。为了掌握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笔者设计了《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问卷》。
(一) 问卷情况
该问卷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情感性、专业行为三个维度,共 25 个项目。问卷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专业认同总分为三个维度之和,分数越高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该问卷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在0.758-0.854之间,总问卷的a系数为 0.924。该问卷通过问卷型发放,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女生75人,占61.5%,男生47人,占38.5%;城镇生源82份,占67.2%,农村生源40份,占32.8%;主动填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有21人,占17.2%,调剂的101人,占82.8%。大一学生20人;大二32人;大三32人;大四40人。有专业实习经验的学生81人,占66.4%;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41人,占33.6%。
(二) 调查结果
从总体上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意愿不太理想,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确定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其中,女生选择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高于男生,达到显著水平;主动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意愿显著高于调剂生;有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经验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意愿高于未从事专业实习的学生,差异不显著。城镇、农村生源的学生从事本专业意愿得分差异不显著。
在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专业认知认同随着年纪的上升而增高,情感认同随着专业认知认同的提高而增高,大四学生的情感认同低于其他年级;专业行动上,因为大部分学校在大三开展了专业实践,所以大三学生的专业行动得分远高于其他年级。女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主动填报志愿的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得分高于调剂生。
二、 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专业实习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影响较高。因此,高校应该思索如何开展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可以考虑根据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课程将其分为四大方面:導向性实践教学内容、基础性实践教学内容、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与项目性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导向性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导向与志愿者服务两大类,通过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和专业导向性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情,为后面的专业性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囊括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各种基础类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区及社会行政方法等。与传统理论的课程设置不同之处在于,基础实践性教学课程加入了实习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协同发展,共同成长。
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去各类福利院、救助站、社区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服务实现。实践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通过连续的实践实习,让学生建立“专业自我”,全面提升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在大四下学期进行,是教师根据自己手中的课题项目或者课题申请,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或者毕业设计进行教学。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是西方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常见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研究,也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通过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又提高学生对专业实务的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一举多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仰。
(二) 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高校应该有效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例如,在校内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按照功能分为个案工作区、小组工作区、社区工作区、观察区和控制区等。若高校由于场地、资金等的限制不能建立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勤工助学中心等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基地外,高校还应积极开发和拓展校外服务机构,结合自身特色专业与残联、青基会、妇联、福利院等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切切实实走向社会救助岗位开展救助工作,在工作中提升专业认同感。
(三) 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也很重要。针对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实践经验欠缺的现状,高校应当做好“双师型”教师引进工作,在社会上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学校授课,同时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不定期到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切实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 小结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当前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偏低的现状,高校应该从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张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J].学理论,2014,(8):215-216.
[2]夏权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40-42.
作者简介:
韦丽明,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专业认同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年国家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145万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要达到3万名左右。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因此思考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
问卷专业认同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纳和认可程度,包括了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动三个方面。为了掌握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笔者设计了《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问卷》。
(一) 问卷情况
该问卷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情感性、专业行为三个维度,共 25 个项目。问卷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专业认同总分为三个维度之和,分数越高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该问卷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在0.758-0.854之间,总问卷的a系数为 0.924。该问卷通过问卷型发放,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女生75人,占61.5%,男生47人,占38.5%;城镇生源82份,占67.2%,农村生源40份,占32.8%;主动填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有21人,占17.2%,调剂的101人,占82.8%。大一学生20人;大二32人;大三32人;大四40人。有专业实习经验的学生81人,占66.4%;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41人,占33.6%。
(二) 调查结果
从总体上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意愿不太理想,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确定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其中,女生选择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高于男生,达到显著水平;主动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意愿显著高于调剂生;有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经验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意愿高于未从事专业实习的学生,差异不显著。城镇、农村生源的学生从事本专业意愿得分差异不显著。
在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专业认知认同随着年纪的上升而增高,情感认同随着专业认知认同的提高而增高,大四学生的情感认同低于其他年级;专业行动上,因为大部分学校在大三开展了专业实践,所以大三学生的专业行动得分远高于其他年级。女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主动填报志愿的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得分高于调剂生。
二、 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专业实习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影响较高。因此,高校应该思索如何开展基于专业认同感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可以考虑根据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课程将其分为四大方面:導向性实践教学内容、基础性实践教学内容、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与项目性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导向性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导向与志愿者服务两大类,通过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和专业导向性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情,为后面的专业性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囊括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各种基础类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区及社会行政方法等。与传统理论的课程设置不同之处在于,基础实践性教学课程加入了实习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协同发展,共同成长。
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去各类福利院、救助站、社区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服务实现。实践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通过连续的实践实习,让学生建立“专业自我”,全面提升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在大四下学期进行,是教师根据自己手中的课题项目或者课题申请,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或者毕业设计进行教学。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是西方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常见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研究,也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通过项目性实践教学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又提高学生对专业实务的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一举多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仰。
(二) 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高校应该有效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例如,在校内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按照功能分为个案工作区、小组工作区、社区工作区、观察区和控制区等。若高校由于场地、资金等的限制不能建立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勤工助学中心等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基地外,高校还应积极开发和拓展校外服务机构,结合自身特色专业与残联、青基会、妇联、福利院等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切切实实走向社会救助岗位开展救助工作,在工作中提升专业认同感。
(三) 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也很重要。针对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实践经验欠缺的现状,高校应当做好“双师型”教师引进工作,在社会上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学校授课,同时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不定期到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切实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 小结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当前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偏低的现状,高校应该从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张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J].学理论,2014,(8):215-216.
[2]夏权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40-42.
作者简介:
韦丽明,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