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禁忌语”的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与社会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文化和民风民俗在语言表达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间接的语言行为。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禁忌语”,既可以深入地探究语言的多维交际功能,又可以从中找寻到其民族文化与心理的影子。本文从禁忌语的复杂性、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等特征入手,探讨“禁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体现的社会风俗。
  【关键词】:禁忌语;特征;文化心理
  一、引言
  “禁忌语”是指人们对某些词语之意的一种“回避”态度及对某些意义的委婉表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使用這种语言的民族风俗及文化特征。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一方面,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他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无疑,语言是构成这一统一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就“禁忌语”的特点这一问题作简略的分析与阐述。
  二、“禁忌语”的复杂性
  在交际生活中,人们出于种种表达和适应民族文化环境的需要,都不时地运用着“禁忌语”。这些“禁忌语”和语言中其他词语一起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反映了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按照汉族的语用习惯,一些听起来不太文雅、不够吉利的话以及不便于直接表达的意思,人们往往选用一些委婉、间接同时又可以为人所理解的话语来替代。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些替代语都习以为常、心领神会,替代语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禁忌语”了。
  据统计汉语中从古至今有关死亡的“禁忌语”,婉词达三四百之多。如果说“净手”一词体现的是中华礼仪之邦文雅含蓄的一面;那么“安息”等词则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所独有的生死观及人生信念等内容。古时候人们把“失火”叫“走水”,把“停尸房”称作“太平间”,称“眼瞎”为“失明”,等。无一不透露出汉民族现实而又充满理想主义的生活态度,幽默、豁达的思维方式及与人为善的善良本性。可以说“禁忌语”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更映照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也正是“禁忌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了其复杂性的局面。
  三、“禁忌语”的民族性
  世界上各个民族,不管其种族、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差别多么大,却都有其民族的禁忌。这禁忌表现在语言上,就形成了各民族的“禁忌语”。出于人类对死亡恐惧心理的普遍存在,无论哪个民族,都忌说死亡、不吉等内容。汉语中忌讳说人老,就用“上了年纪”等委婉的说法代替,同样英语中也忌讳说“oldman、oldwoman”,而代之以中性或褒义的“senior citizen”,意思是资格较老的,阅历较深的公民。
  “禁忌语”虽然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禁忌语”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别。在年龄这个问题上,汉族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不是语言禁区;而在英语民族的眼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是隐私,询问这些内容会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谐音在“禁忌语”的产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汉民族一大部分“禁忌語”都是由谐音所产生的。送结婚礼物时忌送“伞”、“钟”等物,因为“伞”与“散”谐音,“送钟”与“送终”谐音;上海人看望病人时忌送“苹果”,因为上海话中“苹果”与“病故”谐音。在吴语区北部的一些地方,“死”字读音和“洗”字同音,所以不用“洗”这个词,改用“净”字;但是吴语南部没有这个禁忌。“禁忌语”既有其民族共通性的一面,同时各个民族在禁忌上又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的一面。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问的就是每个民族在禁忌上的特殊性。俗话也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四、“禁忌语”的时代性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因此,在“禁忌语”的使用上也就各具特色。“禁忌语”本身并不禁忌什么,只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它才逐渐地变成了一种“禁忌语”的。可以说每个“禁忌语”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打上了时代社会文化心理的印记。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更迭,禁忌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很多禁忌已经永远告别人们的生活。有些禁忌虽然保留着,但人们已经不知道禁忌的缘由了。拿“走水”一词来说,古代的建筑多为木制结构,加上当时没有机械化的灭火设备,所以一旦失火无异于灭顶之灾。出于惧怕心理,而委婉地用“走水”来表达,这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时至今日,人们虽然仍旧惧怕火灾;但是,从防火设施到救火能力,当代比起古代都进步了许多;所以并不需要用“走水”这样的“禁忌语”。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又把许多新的“禁忌语”补充进来,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把它们排除掉。只要人类对自然,对自我的认识没有完成,对生死这样的哲学命题没有获得圆满的答案,禁忌语就不会消失。
  五、“禁忌语”的继承性
  人类社会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外一个演变的,语言亦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人们总是依据原来的基础和条件,依赖前人留下的成果,进行活动和创造。孩童自幼耳濡目染本民族的习俗和长辈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中不仅接受了一整套做人的模式,也接受了一整套的“禁忌语”。
  古代表嫉妒的禁忌语“吃醋”,直到今天仍为人们使用,意义也未发生变化。这是汉语超时空继承性的具体反映。文革时期的许多“禁忌语”到了今天早已不再是什么禁忌,而今天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使得许多普通词语成为新的“禁忌语”。像文革时的“自留地”、“臭老九”等曾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早已打上了时代烙印;随着农村经济改革政策的推行和知识分子待遇的提高,它们已被“责任田”和“知识分子”所代替。继承性是时代性的发展,文化具有继承性。“禁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诞生开始就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言语生活中,人们遵循社会集团的语言习惯,最初的“禁忌语”也许不是出于人们的本意,而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语言习惯成了无形的法则,人们自然而然的遵守着它,这种心理定势的影响代代相传。
  六、小结
  从人类思维的角度来看,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人类的思维是凭借语言所产生的概念而进行的。“禁忌语”是人们语言迷信的社会化表现。由于人类对于自然力的不可控制,对于危害自身生命的种种外力的恐惧,人类在心理上形成了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力量。这种心理使人们将自己生活中的顺逆、祸福、忧乐、生死等寄托于某种想象中的超人的力量并且愿意信仰、依靠这种力量。人们不自觉地将语言中的词语与其所代表的真实事物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语言比那些真实的事物具有更大的魔力。有很多时候,某种偶然的现象在反复传达之后变成了必然,因此更增强了语言的魔力。语言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以存在于历史发展长河中,必然有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7.
  [2]曾剑平、汪华 ,语言禁忌与文化心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1.05.
  [3]杨文全,魔力“神圈”:语言禁忌与汉民族俗信文化心理 [J].民族学人类学研究.2003.03.
  [4]吕效东,语言禁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
  [5]鲁晓梅,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牡[J].丹江大学学报 .2013.6.
其他文献
在艺术界中,色彩作为大多艺术作品的最重要元素之一,不光是划分不同艺术时代、艺术风格的分界线,也是艺术家们尝试去突破常规来彰显自己的想法的承载物。它可以简单被分为暖色、冷色、中性色。在色轮中,色彩学根据观看者的心理感受,将红、黄、橙列为暖色,在艺术产物中带给人温暖、亲切的感受;青和蓝则被列为冷色,使人产生距离感,更深沉、冷漠;而中性色有紫、绿、黑、灰、白,常常给人不冷不热的感觉,并常作为背景色或大片
期刊
【摘要】:平面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每天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品味、感知这些艺术设计,在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传播了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我国传统艺术中含有大量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绝大多数都是在传统艺术中孕育出来的,代表着独特的中华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情怀。将这些传统图案运用在平面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让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能形成一种美好的联想。眼下社会朝着信息化发展,平面设计这种超越语言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实验语音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藏语夏河话元音的声学特征。主要包括夏河话六个主要元音/a/、/e/、/?/、/i/、/o/(-o)、/o/(vo)的共振峰,基频,时长,元音声学图的数据分析。发现:在藏语夏河话的六个元音中,发音时音高的排列次序为:i>o(-o)>o(vo)>?>e>a,并且藏语夏河话元音的圆唇度随着舌位的后移而逐渐提高。  【关键词】:元音;共振峰;基频;元音声学图
期刊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参与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体系的实际需要。目前国内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中,并未充分发挥出企业、人们群众、非营利性组织主体的作用,分析和研究如何深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市场运作机制、多样化运营模式、政社协作机制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约束机制等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们群众文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洋节传入中国并掀起了洋节热风潮,但外来文化在繁荣我国文化市场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洋节尤其在青年一代中受欢迎,这直接影响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挑战。故此,本文联系共产党执政,针对洋节热现象的发生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洋节热;原因;挑战;冷思考 
期刊
There are two reasons I chose to read this book. For one thing, my friend gave high praise of it. For another thing, I like fairy tales very much. They have rich imagination, lovely animals having per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老师“教”与学生“画”的亲身感受,来阐述在绘画过程中,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从“用笔,用墨,构图,绘画内涵”四个角度来分析“教”与“画”,同时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中国画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讲究笔墨自如,注重意境美和绘画者内心的感受。中国画的学习要想达到“人画合一”的境界,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自身漫长的实践经验积累,勇于创
期刊
【摘要】:“三少民族”谚语在形成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题材广泛,涉及种类繁多,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本文结合“三少民族”谚语,分析其主要使用的四类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窥探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少民族;谚语;比喻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简称为“三少民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三少民族”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也产生了大量
期刊
【摘要】:别林斯基曾说:“文体——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文体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的人。”[1]就新世纪内蒙古散文而言,其题材面相当广,从类型来看,包括游记类、现实人生类、哲理类、咏物小品类、历史文化类等等。但读者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与净化,永远充满着新鲜感。这显然是跟作家们非凡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多样的结构故事的本领分不开的。文体结构表现着作家的思维方式、认知形式,记录
期刊
【摘要】: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来说,北朝墓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地位与意义。对现存数量庞大的北朝墓志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是摆在我们文献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力求从文献学入手,对北朝墓志试图进行断代式深入的文献考察与研究。  【关键词】:北朝墓志;墓志文献;文献学  一、清代以前北朝墓志的出土与著录  清代以前北朝墓志的著录文集有,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