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青少年约有3.71亿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但是,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影响,以及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扭曲,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新形势给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现状,如何加强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思想纯朴、积极进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是广农村中学生鲜明的道德品质,他们绝大多数具有良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树立人生理,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一)道德观方面
大致的方向来说,他们是积极的、健康的。但社会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把读书与金钱赤裸裸地统一起来,把学习与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奉献和爱的概念,大多表现为急功近利、眼光短浅。大部分中学生已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某些方面淡泊、甚至丢弃,如:有的讲究吃穿享受,讲排场、摆阔气;有的路见不平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的不能尊老爱幼,乘车时不能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有的不能团结友爱等等。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现在有些初中的学生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党的阳光,追随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才知道这一些都很渺茫。”甚至有的说:“这社会就是看谁做的官大,比谁的钱多,老师和家长不都这么说吗?”当你问她:“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她很腼腆地悄悄告诉说:“想做县长、市长,不然当个校长也行!”。在这种现实的人生价值观中,权和钱的份量也未免太重了。
(三)世界观方面
据专家统计,在农村,迷恋网吧游戏的中学生达1700万人以上,吸烟喝酒的中学生达4000万人以上。学校,早恋现象越来越低龄化,赌博现象越来越严。还有少数学生做一些为患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善与恶,荣与辱,是与非在他们眼里失去准则,不思进取,精神颓靡,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
(四)心理承受方面
近年来,农村80%以上的学生都留守在爷爷奶奶的身邊生活,由于隔代教育的缺陷,使学生个人主义行为得到蔓延,意志越来越薄弱,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束缚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看问题偏激,与人相处任性,缺乏理智,很容易情绪化。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所适存,有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无能为力,垂头丧气。
二、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一)言传身教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在人格因素中,思想道德品格居第一位,它表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行之中。教师有目
的有意识的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言行一致。
《论语》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做比说更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的感召作用,才能引导学生修德向善,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老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专业素养,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尊重、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爱心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列宁也明确指出:“没有人的感情,那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道德品德课教师,是通过讲授人生的道理启迪人的心灵,在教学当中更应该用心、用爱、用情,满腔热情地关爱、体贴和帮助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一方面要用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事例感动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施之以爱,以情感人;晓之以理,说理引导,以理服人。具体来讲,应做到:加强沟通,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爱心,既严格要求,又态度温和,客气有礼貌,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多接触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参与学生一些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交流和心灵上的碰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理解包涵,宽容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疑惑与问题,既回避不得,又“堵”“压”“罚”不得,而应变讽刺、挖苦、指责、训斥、处罚为疏导、说理、激励、赏识。正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智力、学识、品德、觉悟层次的差别,不用单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丰富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三)心理关注
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取向,我们并做出及时的引导,我相信,会给学生一片明朗的天空,将会还学生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思想纯朴、积极进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是广农村中学生鲜明的道德品质,他们绝大多数具有良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树立人生理,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一)道德观方面
大致的方向来说,他们是积极的、健康的。但社会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把读书与金钱赤裸裸地统一起来,把学习与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奉献和爱的概念,大多表现为急功近利、眼光短浅。大部分中学生已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某些方面淡泊、甚至丢弃,如:有的讲究吃穿享受,讲排场、摆阔气;有的路见不平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的不能尊老爱幼,乘车时不能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有的不能团结友爱等等。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现在有些初中的学生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党的阳光,追随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才知道这一些都很渺茫。”甚至有的说:“这社会就是看谁做的官大,比谁的钱多,老师和家长不都这么说吗?”当你问她:“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她很腼腆地悄悄告诉说:“想做县长、市长,不然当个校长也行!”。在这种现实的人生价值观中,权和钱的份量也未免太重了。
(三)世界观方面
据专家统计,在农村,迷恋网吧游戏的中学生达1700万人以上,吸烟喝酒的中学生达4000万人以上。学校,早恋现象越来越低龄化,赌博现象越来越严。还有少数学生做一些为患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善与恶,荣与辱,是与非在他们眼里失去准则,不思进取,精神颓靡,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
(四)心理承受方面
近年来,农村80%以上的学生都留守在爷爷奶奶的身邊生活,由于隔代教育的缺陷,使学生个人主义行为得到蔓延,意志越来越薄弱,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束缚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看问题偏激,与人相处任性,缺乏理智,很容易情绪化。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所适存,有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无能为力,垂头丧气。
二、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一)言传身教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在人格因素中,思想道德品格居第一位,它表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行之中。教师有目
的有意识的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言行一致。
《论语》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做比说更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的感召作用,才能引导学生修德向善,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老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专业素养,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尊重、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爱心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列宁也明确指出:“没有人的感情,那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道德品德课教师,是通过讲授人生的道理启迪人的心灵,在教学当中更应该用心、用爱、用情,满腔热情地关爱、体贴和帮助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一方面要用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事例感动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施之以爱,以情感人;晓之以理,说理引导,以理服人。具体来讲,应做到:加强沟通,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爱心,既严格要求,又态度温和,客气有礼貌,能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多接触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参与学生一些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交流和心灵上的碰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理解包涵,宽容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疑惑与问题,既回避不得,又“堵”“压”“罚”不得,而应变讽刺、挖苦、指责、训斥、处罚为疏导、说理、激励、赏识。正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智力、学识、品德、觉悟层次的差别,不用单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丰富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三)心理关注
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取向,我们并做出及时的引导,我相信,会给学生一片明朗的天空,将会还学生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