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自学、动手和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大诀窍。
一、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一味地教给学生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1.自学教材
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搜集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采集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搜集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到一周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搜集了很多小知识。
3.整理——信息加工
我指导学生采集信息,让他们知道怎样的信息有价值,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4.信息的应用
让学生搜集信息就是为了能在实际中应用,所以要在教学中鼓励或提示学生运用自己搜集的知识。
二、动手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动手则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例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学生刚学习操作时会觉得困难,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鼠标的使用时,只简单演示,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了诀窍。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速度的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信息技术技能也不例外。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就拿最基本的指法练习来说,一开始学生连最基本的键位都不清楚,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也比较笨拙,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觉乏味。我在课前5分钟进行了一个小竞赛,比比谁的指法进步快,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了,渐渐地,学生的操作速度持续上升。
三、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内容时,正好学生都在忙着设计本班的队报、班报,我想:可不可以让学生用电脑设计呢?因为不知效果如何,我打算在一个班试验一下。这以后,我不再像从前那样一个知识按部就班地教,而是让他们自己先试着做。我想学生在制作班报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插入图片?怎样设置纸的边距?等等,我准备当学生来问我这些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让他们利用“帮助”菜单自己找到答案。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帮助”菜单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果然,这种方法在应用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班报完成了,他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个班制作的班报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我觉得在整个过程中,我不再是他们的教师,只是他们在班报制作过程中的指导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和应用的能力。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只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创新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 )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一味地教给学生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1.自学教材
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让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自学,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搜集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采集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搜集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到一周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搜集了很多小知识。
3.整理——信息加工
我指导学生采集信息,让他们知道怎样的信息有价值,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4.信息的应用
让学生搜集信息就是为了能在实际中应用,所以要在教学中鼓励或提示学生运用自己搜集的知识。
二、动手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动手则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例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学生刚学习操作时会觉得困难,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鼠标的使用时,只简单演示,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了诀窍。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速度的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信息技术技能也不例外。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就拿最基本的指法练习来说,一开始学生连最基本的键位都不清楚,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也比较笨拙,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觉乏味。我在课前5分钟进行了一个小竞赛,比比谁的指法进步快,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了,渐渐地,学生的操作速度持续上升。
三、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内容时,正好学生都在忙着设计本班的队报、班报,我想:可不可以让学生用电脑设计呢?因为不知效果如何,我打算在一个班试验一下。这以后,我不再像从前那样一个知识按部就班地教,而是让他们自己先试着做。我想学生在制作班报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插入图片?怎样设置纸的边距?等等,我准备当学生来问我这些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让他们利用“帮助”菜单自己找到答案。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帮助”菜单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果然,这种方法在应用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班报完成了,他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个班制作的班报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我觉得在整个过程中,我不再是他们的教师,只是他们在班报制作过程中的指导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和应用的能力。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只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创新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 )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