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交往,和谐相处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幼儿告状行为,面对幼儿一天出现无数次的告状行为,教师是否分析过告状原因?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指导策略。
  关键词: 幼儿告状行为 引导策略 自我评价 同伴关系
  幼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但随着幼儿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其已有的“中心地位”便改变了。每个幼儿在班级集体中都是平等的,就像是“一个圆上的半径——大家一样”。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同伴交往频率高于家庭生活;又因为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从依从性评价逐渐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所以,同伴交往问题随之而来,最典型的便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恰好说明了同伴交往的发展性,遇到问题不单凭“肢体动作”解决,而是寻找第三者——教师的介入,调解维持同伴关系。
  在同一个班级的两位教师中,幼儿倾向于向自己喜欢的教师告状,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该感到荣幸,因为孩子把教师当成了一个十分信任并具有权威的法官,希望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权利维护。面对幼儿的信任,教师应提供支持性策略,帮助他和小伙伴快乐交往、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班级集体中获得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告状原因面面观
  (一)“受害者心理”倾诉。
  当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时,经常会碰到由争抢玩具、“谁打我”等身体动作攻击性的告状行为,受伤害一方往往向教师告状,企图得到教师的合理帮助。像这样的告状行为在幼儿的不同年龄段都存在。如以下一则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午睡起床后,一向乖巧的小静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琳琳掐我的手背。”老师一看小静的手,发现左手背上有两个指甲的印迹,皮也破了。老师随即问:“中午你睡着了吗?”小静说:“我睡着了,是睡醒的时候琳琳掐的。”老师关心地问:“你和琳琳的床之间有围栏,她怎么会掐到你的手?”小静小声地说:“我睡醒时把手伸出来,她就掐我的手了!”老师随机叫来了琳琳,亲切地问:“午睡醒后,你为什么要掐小静的手?看小静手背上的皮肤都被你掐破了。”琳琳低着头小声地说:“她把手伸过来,跟我玩,她也掐了我的手。”……
  从以上情景描述中可以得知小静告状的原因是,琳琳掐了她的手背。事实上小静也掐了琳琳的手,但“受伤”程度不同,琳琳觉得大家是在玩闹,但小静手背上的皮有点破了,觉得琳琳伤害了她,她想通过向老师告状,让琳琳也受到“惩罚”,于是就发生了告状行为。
  (二)“伸张正义者”倾诉。
  幼儿进入中班后,平行游戏逐渐向合作游戏发展,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交往,如一起下棋,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等合作性游戏。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游戏规则、班级常规或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则,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当他们看见一些小朋友违反规则时,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并向教师告状。像这类维护规则的告状,就是“伸张正义”者倾诉。如以下一则中班幼儿的告状事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前提醒幼儿在游戏时不大声讲话,爱护活动材料。5分钟后,阳阳跑到正在折纸区指导的老师面前告状:“老师,玉儿刚才讲话了,我听见了。”老师说:“她很大声地讲话?”阳阳点点头,说:“有点大声。”老师说:“她在跟谁讲话,讲了什么?”阳阳说:“她自己一个人讲话,她说这本书真好看!”老师说:“好的,我知道了。”不一会儿,豆豆过来告状阳阳讲话了,数学区的辉辉告状浩浩在扔卡片……
  上则案例就是幼儿园中典型的“伸张正义”者告状行为,阳阳、豆豆、辉辉三人发现了同伴有违反区域游戏常规行为,出于维护规则,向老师告状。此类幼儿的告状行动是多么的善良、纯洁。
  二、处理告状行为有妙招
  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首先要区分幼儿告状原因,是“受害者”倾诉、还是“伸张正义”者倾诉,或引起关注者倾诉,然后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介入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获得分辨是非能力,同时发展自我调节同伴冲突能力,促进同伴友好游戏。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三步走”。
  (一)倾听询问,理清事实。
  “耐心倾听,关注幼儿需要”是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学前教育教学法规政策所强调的。因而,在幼儿告状行为发生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通过倾听,教师不但能全面了解告状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能帮助幼儿客观分析事件。
  如在上述案例“琳琳掐我手背”的受害者倾诉的告状行为中,教师通过倾听与询问,了解了事件的发生过程,并非是琳琳捣蛋故意掐小静,而是小静有意找琳琳玩,在玩闹的过程中不小心弄伤了小静的手。在“玉儿讲话事件”的“伸张正义”者倾诉告状行为中,教师通过倾听与询问了解了玉儿犯规的具体情况。由此可见,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首先要理清事实,以便做出有效的回应和处理。
  (二)“对症下药”,安抚情绪。
  教师了解了告状事件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处理,即“对症下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分析事件,如在餐后谈话中,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请当事者讲述,请幼儿集体分析事件中谁对谁错,讨论如何处理此事件,以后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如上述案例“琳琳掐小静手背”事件,两位当事人讲述事件发生过程后,有幼儿说,小静、琳琳两人都有错,不应该在睡醒后相互掐手背;也有幼儿说,主要错在小静,她不该把手伸到琳琳那儿玩,应该让她自食其果;还有幼儿说,琳琳与别人玩的时候,不能那么用力,会弄伤小朋友。又如在组织幼儿讨论“玉儿说话”事件时,幼儿都说在区域游戏时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有一位幼儿说,如果实在很想讲话,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展开讨论想出了许多方法,如可轻声交谈;在区域游戏评价时与大家分享;自主活动时再说,等等。   在处理告状事件时,教师要关注原告、被告的情绪,批评、惩罚不是处理事件的要旨。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告状事件分析时,应引导幼儿对事不对人,不能将某一方“鉴定”为“坏孩子”或“捣蛋鬼”等。教师处理告状事件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客观分析事件,培养辨别是非能力,促进他们与同伴和谐相处。
  (三)自助自乐,快乐游戏。
  许多幼儿在家受父母亲、祖辈宠爱,难免任性、小气等,经常为一些小事告状,如“老师,波波拉我的衣服”、“老师,甜甜踩到我脚了”、“老师,涛涛推我”……当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时,幼儿能否自己处理同伴冲突呢?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
  1.原谅别人一次。
  当同伴不小心踩到你的脚,或者不小心推你了,请直接跟对方说:“你踩到我脚了。”不小心犯错的幼儿应真诚地道歉,说:“对不起。”如果同伴已经道歉了,那就原谅别人一次。此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大家不喜欢斤斤计较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如果你总是不肯原谅别人,那就会失去很多朋友。
  2.提醒别人一次。
  在许多的告状事件中,幼儿都可以用这招——“提醒别人一次”。如,早上自主点心活动时,雪儿告状:“老师,晨晨座位上已经有一个茶杯了,他还要拿一个茶杯!”这时,不妨这样引导雪儿:你发现小朋友违反“一人一杯”的规则,真棒!但如果能提醒晨晨,告诉他座位上已经有一个茶杯,晨晨就不会再去拿了。这样你就更棒了,同时晨晨也会感谢你的提醒。
  3.警告别人一次。
  当同伴与你玩拉头发、拉衣服等你不喜欢的游戏,请你直接告诉对方,如果对方还继续玩,你就可以严肃地说:“你还要这样,我就告诉老师了”或者“你还这样,下次我不跟你玩游戏了”等。这招“警告别人一次”的方法能有效地让“受害”幼儿正当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让对方感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化解即将发生的告状行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幼儿使用一些方法尝试自己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告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引导策略的探索过程中,教师需充分理解幼儿在自我评价发展、道德观发展方面的年龄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情绪感受,积极引导幼儿获得自我调控同伴冲突的方法及能力,不要简单地压制幼儿的告状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能和同伴快乐游戏。
其他文献
摘 要: 《阿拉斯托》是诗人雪莱早期的重要诗作之一,其奔放的想象、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晦涩难懂的语言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使其文学思想与内涵得以多角度解读。本文从该诗中展现的雪莱矛盾的精神世界入手进行研读与分析,以期让读者了解《阿拉斯托》中蕴含的雪莱对浪漫主义理想的探询与思考。  关键词: 《阿拉斯托》 孤独 浪漫主义理想  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y,1792—182
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又一次激荡起了我最初走上讲台时的原动力。《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独有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日本教学改革的历程和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  一、“静悄悄”而又不是静悄悄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所欣赏的或者说是所追捧的一些名师课堂,都是以“热热闹闹”的吸引眼球的设计和灵动感为主。没错,时刻掌握课堂
语文记忆,语文学习的客观存在  语文记忆,即对语文学习中经历的人、事、物,若干年后仍能在脑海里保持清晰的印象。虽然少有教师这样旗帜鲜明地提出过,追寻过,但它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客观存在着,存在于每个语文学习者的心里。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先生所勾勒的父亲伛偻的背影,成为多少人心底磨灭不了的印记。这是教材给我们的语文记忆。  而赵家璧先生在《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  本文语言朴素而又严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季先生作品炉火纯青的语言境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还能带给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一、关注教学实效  基于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实现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维护国家和军队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信息技术覆盖范围较宽,但最重要、最基础事关安全的核心技术仍然是以微处理器(CPU)为代表的芯片技术和以操作系统(OS)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技术。近20年来,国家一直把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作为推进核心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战略的重要抓手。  自主可控的根本目标是安全可控  严格意义上,安全可控应包括三方面内涵:一
作者简介:    丁龙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北方文学》《地火》《石油文学》《短篇小说》《章回小说》等四十多家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一部、长篇小说一部。现就职大庆油田电视台。   哈达岭属长白山的支脉,有多少个山头,多少条沟,延伸多远,没人数过,也没谁用尺量过。南岭乡医院,就在一条沟里,是幢钢筋水泥的三层楼房,斑驳的墙面,白癜风似的,露出灰黑的底色。顶灯是白炽灯
摘 要: 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角度,对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指导作用,为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唐顿庄园》 三维转换  引言  在经
摘要: 《你是我的宝贝》是一部以智障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家黄蓓佳用充满爱的笔触,以亲切、清新、毫不做作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一个智障孩子的生存空间和内心世界,为读者打开了直面这个特殊群体的一扇窗,打破了人们对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忽视和误读。作家通过刻画贝贝的形象,突破了以往作品中的快乐写作,开始探索关于生命的深刻写作。同时,这一特殊领域的开拓也填补了儿童小说创作题材的空白。  关键词: 黄蓓佳《你是我
年少时,我们村子的尽头,有一个很大的场院。场院的边上,曾经住着大抠夫妇,大抠是我们村里的光棍,40岁那年,捡了一个比他大10岁的脑子有些糊涂的老女人,便在破旧的房子里成了家;这一住就是20多年,后来两个人都老得动不了了,大抠就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一把火烧了自家的房子。当然,他和老婆也同房子一起化为灰烬。天亮后,人们发现并赶来救火的时候,房子就剩下一堆焦土。不知是出于震惊,还是惊吓,那片地既没有人用
记者:高老师,您好!咱们《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9年第6期《嘉宾有约》栏目曾登载过您的那篇《我与音乐之缘——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音乐情愫》一文,从中我们了解到您在音乐和朗读融合方面颇有研究,您的课堂中充满了音乐情趣。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音乐和朗读之间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  高学雷:您好!首先感谢《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给我们提供了这么高的一个平台,来交流我们关于朗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说起《嘉宾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