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命题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命题,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本次作文大赛的主题为“感恩,与青春同行”,重点是“感恩”二字,不同的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感恩”。那我们这个题目是从哪个角度去诠释“感恩”呢?
“感恩”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我们一般理解“感恩”就是“感谢恩情”,其实这是第二层面的意思,第一层面的意思是“感受恩情”。沒有“感受恩情”,何来“感谢恩情”呢?我们常用的成语叫“知恩图报”,先要“知恩”,才能“图报”。
这个作文题目针对的就是第一层面的“感受恩情”。其设定的角度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人生的“冬季”,按一般常识来说,此时是“暖意”最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抱怨甚至怨恨,也可能会蜷缩、发抖、无助,但“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越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善于“感受暖意”。
这个题目里的“再”字表强调,排除了一切情况,没有例外。“冬季”比喻我们所遇到的挫折、不幸与困境,加上“再”字,就是指不管什么样的挫折、不幸与困境都包括在内。“暖意”,是这个社会其他人给处于“冬季”中的人们的各种帮助,联系此这次作文大赛的主题,也就是一个“恩”字。
这个作文题目还有一个潜在的写作针对性:有些人认为在人生的“冬季”是没有“暖意”的,自己遇到的只有冷漠、嘲笑甚至是落井下石,好像整个世界都抛弃了自己,别人都在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消极心态会认为世间只有“寒意”,而你却感受不到“暖意”。
因而,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的重点并不是如何“感谢恩情”,而是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 “感受恩情”,而且还限定了一个范围——在充满“寒意”的“冬季”。我们既不能把重点转到“感谢恩情”上,也不能抛开“冬季”这个限定去泛泛而谈。
[构思点拨]
我们知道,作文最难的就是构思。构思出作文的“蓝图”,再去建造作文的“大厦”,就容易多了。
作文的构思要抓住关键点。这个题目的关键点就是“冬季”,因为“暖意”是跟着“冬季”走的,相应的“冬季”就有相应的“暖意”。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不同的构思。
[1] [构思 “冬季”是泛指的,是对所有人、所有情况而言的]
这里的“冬季”是指“人生的冬季”,包括挫折、不幸或人生的某种困境,并不是抓住一种“人生的冬季”来做文章,应是抓住各种“人生的冬季”来做普遍意义上的文章。这是许多不同主题的文章的一种常用写法。
从内容上说,我们要阐述“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必须写出各种各样的“人生冬季”,相对应的,也要写出各种各样的“暖意”。
也许你遭遇了家庭变故,孤苦伶仃,你是否感受到朋友、邻居、老师、同学给你的安慰与帮助?他们资助你,陪伴你,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也许你遇到骗子,血本无归,几欲轻生,你是否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伸过来的帮扶之手。他们宽慰你,鼓励你,开导你,扶持你,打消你轻生的念头,让你重回生活的正轨。
也许你学业不顺,前景黯淡,你是否感受到同桌鼓励的话语和递过来的学习笔记,以及老师在办公室为你讲解习题并看向你的信任的眼神。
也许你创业失败,债务缠身,你是否感受到成功者的激励和帮扶,并为你再次寻找融资渠道,指引你创业的方向,把你带上再次创业的道路。
……
这样的“也许”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假设的情境,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充实文章。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举例子,还要穿插议论和抒情,这样才能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从文体上说,我们可以选择抒情散文,这是与本题最吻合的文体了。抒情散文的形式,也比较适合上面所列举的文章内容,既有情境的叙述,也有浓浓的抒情性。议论文体也可以用,但不容易体现抒情性。
从人称上说,第二人称“你”为首选,上面在列举内容时采用的就是第二人称“你”,这种人称有利于营造娓娓谈心的氛围。因为我们这篇文章的对象就是那些在人生的冬季没有感受到“暖意”的人,用“你”称呼,二者就是交心谈心的关系了,真切性、劝诫性、抒情性都会增强。
[构思 “冬季”是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2]
与第一种构思不同,这种构思属于“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滴水里见世界”。用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来表现“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可以更细腻,更有故事性。
以人称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人称“我”。“我”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要写的就是“我”在人生的冬季里感受到的“暖意”。我们都知道,第一人称“我”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便于抒情。当然,文中所写的事情如果是亲身经历的更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我们需要的是生活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就行。
第三人称“他(她)”。“他(她)”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要写的就是“他(她)”在人生的冬季感受到的“暖意”。用第三人称的好处就是叙述的自由度比较大。
两种模式,都要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冬季”是象征性的,但如果人生冬季的故事发生在自然界的冬季,二者“巧遇”,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两种最常见的构思。当然,也可以有“另类”一点儿的构思。比如,将全篇文章写成两个人物的对话,一个是陷入“人生冬季”的困顿者,一个是睿智的安抚者、解惑者。当然,这样的写法需要一定的写作水平为支撑。
几种构思,具体选哪一种,就要看自己擅长哪一种了,包括素材积累、写作习惯等因素,顺手最好。不管选哪一种模式,都要写出题目本身的意蕴来,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责任编辑 / 胡 璐)
[命题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命题,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本次作文大赛的主题为“感恩,与青春同行”,重点是“感恩”二字,不同的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感恩”。那我们这个题目是从哪个角度去诠释“感恩”呢?
“感恩”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我们一般理解“感恩”就是“感谢恩情”,其实这是第二层面的意思,第一层面的意思是“感受恩情”。沒有“感受恩情”,何来“感谢恩情”呢?我们常用的成语叫“知恩图报”,先要“知恩”,才能“图报”。
这个作文题目针对的就是第一层面的“感受恩情”。其设定的角度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人生的“冬季”,按一般常识来说,此时是“暖意”最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抱怨甚至怨恨,也可能会蜷缩、发抖、无助,但“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越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善于“感受暖意”。
这个题目里的“再”字表强调,排除了一切情况,没有例外。“冬季”比喻我们所遇到的挫折、不幸与困境,加上“再”字,就是指不管什么样的挫折、不幸与困境都包括在内。“暖意”,是这个社会其他人给处于“冬季”中的人们的各种帮助,联系此这次作文大赛的主题,也就是一个“恩”字。
这个作文题目还有一个潜在的写作针对性:有些人认为在人生的“冬季”是没有“暖意”的,自己遇到的只有冷漠、嘲笑甚至是落井下石,好像整个世界都抛弃了自己,别人都在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消极心态会认为世间只有“寒意”,而你却感受不到“暖意”。
因而,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的重点并不是如何“感谢恩情”,而是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 “感受恩情”,而且还限定了一个范围——在充满“寒意”的“冬季”。我们既不能把重点转到“感谢恩情”上,也不能抛开“冬季”这个限定去泛泛而谈。
[构思点拨]
我们知道,作文最难的就是构思。构思出作文的“蓝图”,再去建造作文的“大厦”,就容易多了。
作文的构思要抓住关键点。这个题目的关键点就是“冬季”,因为“暖意”是跟着“冬季”走的,相应的“冬季”就有相应的“暖意”。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不同的构思。
[1] [构思 “冬季”是泛指的,是对所有人、所有情况而言的]
这里的“冬季”是指“人生的冬季”,包括挫折、不幸或人生的某种困境,并不是抓住一种“人生的冬季”来做文章,应是抓住各种“人生的冬季”来做普遍意义上的文章。这是许多不同主题的文章的一种常用写法。
从内容上说,我们要阐述“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必须写出各种各样的“人生冬季”,相对应的,也要写出各种各样的“暖意”。
也许你遭遇了家庭变故,孤苦伶仃,你是否感受到朋友、邻居、老师、同学给你的安慰与帮助?他们资助你,陪伴你,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也许你遇到骗子,血本无归,几欲轻生,你是否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伸过来的帮扶之手。他们宽慰你,鼓励你,开导你,扶持你,打消你轻生的念头,让你重回生活的正轨。
也许你学业不顺,前景黯淡,你是否感受到同桌鼓励的话语和递过来的学习笔记,以及老师在办公室为你讲解习题并看向你的信任的眼神。
也许你创业失败,债务缠身,你是否感受到成功者的激励和帮扶,并为你再次寻找融资渠道,指引你创业的方向,把你带上再次创业的道路。
……
这样的“也许”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假设的情境,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充实文章。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举例子,还要穿插议论和抒情,这样才能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从文体上说,我们可以选择抒情散文,这是与本题最吻合的文体了。抒情散文的形式,也比较适合上面所列举的文章内容,既有情境的叙述,也有浓浓的抒情性。议论文体也可以用,但不容易体现抒情性。
从人称上说,第二人称“你”为首选,上面在列举内容时采用的就是第二人称“你”,这种人称有利于营造娓娓谈心的氛围。因为我们这篇文章的对象就是那些在人生的冬季没有感受到“暖意”的人,用“你”称呼,二者就是交心谈心的关系了,真切性、劝诫性、抒情性都会增强。
[构思 “冬季”是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2]
与第一种构思不同,这种构思属于“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一滴水里见世界”。用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来表现“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可以更细腻,更有故事性。
以人称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人称“我”。“我”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要写的就是“我”在人生的冬季里感受到的“暖意”。我们都知道,第一人称“我”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便于抒情。当然,文中所写的事情如果是亲身经历的更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我们需要的是生活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就行。
第三人称“他(她)”。“他(她)”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要写的就是“他(她)”在人生的冬季感受到的“暖意”。用第三人称的好处就是叙述的自由度比较大。
两种模式,都要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冬季”是象征性的,但如果人生冬季的故事发生在自然界的冬季,二者“巧遇”,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两种最常见的构思。当然,也可以有“另类”一点儿的构思。比如,将全篇文章写成两个人物的对话,一个是陷入“人生冬季”的困顿者,一个是睿智的安抚者、解惑者。当然,这样的写法需要一定的写作水平为支撑。
几种构思,具体选哪一种,就要看自己擅长哪一种了,包括素材积累、写作习惯等因素,顺手最好。不管选哪一种模式,都要写出题目本身的意蕴来,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责任编辑 / 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