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结合“教育改革年”主题活动,本刊《改革前沿》栏目特推出专题,重点宣传报道基层教育改革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自2002年4月开始,南阳市的卧龙区、宛城区以及南阳油田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这拉开了南阳义务教育课改工作的序幕。至2005年秋季,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先后全部进入了新课程改革。2008年秋季,该市又稳步启动了普通高中课改工作。8年过去了,南阳的新课改推行得如何?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是否满意?带着这些问题,在“到处十枝五枝花”的初春,记者走进了南阳。
由职业到事业,教师角色认知发生转变
2002年,南阳市拉开了课改工作的序幕。南阳市教育的决策者们深知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为了使课改工作稳步开展,扎实推进,南阳市教育局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了《南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系统编制了南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制度过于细化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不易创新和突破,因此鼓励各县(市、区)和学校按照新课改工作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健康实施的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并大力实施校本管理,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课改的核心是课堂,主力是教师。新课改推行伊始,南阳市就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分别组织了对学校领导及各级教师的新课改培训。各县(市、区)教体局也加大了课改培训力度,拨出专项经费进行课改培训,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南阳市成立了市级课改学科指导组,以各级教研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员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订单式”服务展开对基层教师的业务指导。中小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科室,负责本校课改工作的教学研究和课改培训。
为了引导和激励教师自主创新、健康发展,南阳市打破了仅靠教学成绩给教师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由过去的一元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坚持多把尺子评价教师。他们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注教师做得怎么样,还关注校长的引领作用发挥得如何。开放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提升,深得教师、学生、家长的好评。
如今,在南阳,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随着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学习型组织在学校得以形成,学校真正成了教师成长的基地。许多教师不只是微观地研究教材,也在关注教育改革的走向;不只是听别人讲,还自己静心思考教育教学;不只简单模仿名师,也依据自己的实践来创造。谈起课改推行后教师的变化,南阳市第28中学校长雷华敏格外兴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学校的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注重提高专业素质。现在,大家都不再把教书当成是谋生的职业,而是获取职业幸福感的事业。”
教研员由裁判员变为领航员,缩短课改阵痛期
记者在南阳市采访时发现,教研室和教研员是推进南阳市新课改的动力源。南阳市以市级教研部门为龙头,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市、县、乡、校四级教研网络,要求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阵地前移,各级教研员全员上阵,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改。教研室和教研员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专业到位的指导和帮助、个性化的指导和助推,最大化、最优化地发挥了新课改的导向作用,成为推动南阳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稳固基石和榜样力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创始人、原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现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文普这样定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室和教研员工作职能:“教研室是新课程理念的研究院,是教师解疑问难的咨询处,是新课程实施的服务队,是课程改革的领航站。教研员不再是教学的裁判员、评论员,而是服务员,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校本研究,倾心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是运动员,不懈学习,躬身实践,确保自己日有所长;是领航员,熟悉教学规律,精通教学方法,随时随地站在课改最前沿。”
他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宛城区实行教研员包乡校制度,将教研员与乡校捆绑在一起,让教研员与教师一起研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更好地服务课改。内乡县教研室则采取了“教研员分两批下沉学校担课”的措施。2006年9月,第一批7位教研员深入学校各自担任一门课的教学任务,时间为1学年;2007年9月,第二批又有8位教研员在教研室主任彭丰功带领下分赴学校担课。分管教研室工作的教体局副局长张成喜更是发挥表率作用,每周到学校给学生上一节课。教研员在学校与教师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办公在一起,一起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实践新课改、体验新课改、探索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师一起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取得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言权。同时,由于教研员身处学科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了解一线动态,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进行指挥,缩短了课改的阵痛期。目前,内乡县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本校特色的数种教学模式,甚至一些村级小学也有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除了专职教研员,南阳还创造性地在推进新课改中启用了兼职教研员。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的副校长王军晓是该县的兼职教研员。她告诉记者,内乡县的语文教研员只有一位,数学教研员有两位,若是让教研员跑遍内乡县的16个乡镇进行业务指导,时间顾不上、体力吃不消,而兼职教研员既可以减轻教研员的工作压力,在乡镇的中小学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还能够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督促和提高。张成喜则认为,教研员人数不够、学科结构不够合理这只是启用兼职教研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兼职教研员都来自一线,指导的课都是亲自教过的,其实践能力可以为教研带来新鲜的活力。
由“满堂灌”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在南阳教育工作者眼中,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他们认为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改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点睛之笔在课堂。在采访中,杨文普校长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没有高效课堂,一切无从谈起。”
西峡县的教改紧紧抓住了课堂这个主阵地,闯出了一片课改新天地。西峡县教研室自2003年开始就探索“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教研走在前面,教师人人过关,校长个个带头”,逐步由小学到初中到现在在高中尝试展开。这个模式主要有“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拓展运用”四个环节。“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解疑合探”是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合作解决自探环节难以解决的问题。“质疑再探”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勇于向课本、教师及其他权威挑战。“运用拓展”是让学生针对所学的新知识,尝试编拟一些习题,教师给予订正和归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后,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农村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师变得喜欢教学了。如今,西峡教育中考连续4年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领先、高考综合排名连续4年增幅第一且位居南阳市第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南阳市的其他地方,如南阳油田、唐河县、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镇平县等地,同样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其课堂亦呈现出勃勃生机。南阳油田探索出了“预习领悟—展示交流—反思改善”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观,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唐河县在学习研究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出了“自学、互动、探究、拓展”课堂模式和“三台六步教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南阳市课改的整体推进。
一手抓办学特色和亮点,一手抓教学改革和优化,在各种强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南阳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目标。家长们也纷纷表达了对教育的满意:“不善于说话的孩子会和我们沟通了。”“孩子现在对各门学科都产生了兴趣,能够独立思考了。”“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测评中,以往满意度较低的教育系统,2009年度总体情况良好。社会对教育满意度的提升说明我们的教育真的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对此,南阳市教育局局长柳克珍很是自豪。
由统一模式转为张扬个性,校本教研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南阳市坚持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采用教材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专题讲座、教师沙龙等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如内乡县中小学就把校本教研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了教研组长负责制、主题例会制、轮流主讲制、教学日记制等一系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卧龙区则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流程管理,实施“互动式”合作备课、“带动式”个性备课和“改进式”探究备课等方式,关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南阳市第9小学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启动民主、人文、开放式的校本教研方式,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让校本教研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其实践经验、教育人格、教学风格也不断地得到锤炼和发展。
南阳市各县(市、区)还立足实际,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手工制作、泥塑、剪纸、陶艺等校本课程的大量涌现,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课程保证,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南阳出现了大批的特色学校。
作为河南省较早的课程改革实验区,卧龙区在课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讲解琐碎、学生阅读量小、表达机会少的问题。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卧龙区教体局作出了“以提高小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为目标,全力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实验”的决定,通过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举办教学观摩会、组织督导评估、城区优秀教师“送课下乡”等多种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热潮。据卧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连照介绍,卧龙区不仅通过评选“阅读小明星”“小小演讲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还在全区范围内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以“亲子共读”方式创建“书香家庭”。如今,卧龙区的读书浪潮已由学校蔓延到家庭、社会,这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学校与家庭之间配合更加默契,有效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南阳油田则对所辖20所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周密筹划,划拨专项经费,聘请专家指导,组织骨干教师,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经常性工作。油田很多学校都开发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油田第5小学的经典诵读使校园书香弥漫;油田第3小学的陶艺制作和儿童剧使校园成为创造的乐园。目前,油田小学形成了7大类(学科延伸类、体育艺术类、实践应用类、心理健康类、法律法规类、活动类、研究性学习类)共40门校本课程,如数学思维、文学鉴赏、英语口语、创造作文、儿童剧、陶艺、电脑科幻画、电子琴、跆拳道、辩论等课程,各具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南阳油田教育中心主任黄传录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油田教师开始由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向建设者和开发者进行转变,一部分教师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家里手,由学校封闭型教师成长为社区开放型教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整个校园已成为学生求知、成长、进步的乐园。
由终结性向过程性转变,多元评价方式助推课改向纵深发展
评价方式决定课改进程。在新课改进程中,南阳市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了变革,建立了以适应课改理念的评价导向机制,引领基层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王军晓以自己学校教师的变化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南阳市在教师评价方面所作出的改变。在2004年之前,内乡县对教师的考评基本上是实行全县教师教学成绩大排队。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最直接的弊端就是教师保留教学“独家秘籍”,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很是不利于教师进行教研和成长提高。2004年之后,虽然县里明确各个学校可以进行自主管理,但是有些学校依然是以成绩排名次,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也存在这个弊端。2006年开始,城关镇第四小学的领导班子开始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化地考评教师,激励教师干劲,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2009年,学校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出台了《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教师考评细则》,把常规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等情况都纳入对教师的工作总评当中,占整个考评总成绩的十分之九,教师的教学成绩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教师放下了心理包袱,开始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而同事间也可以敞开心扉、沟通情感和交流工作。王军晓说:“在我校,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诉求和生活方式。教师除了平日学校组织的常规教研外,还会利用周末时间和自己要好的同事一起到学校听、评课,进行额外教研。今年我们还将尝试教师教学成绩的零评价。”在南阳,像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这样以人性化教学评价方式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学校还有很多。
南阳市还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素质,从关注考试科目转向关注各门课程的学习,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南阳油田、宛城区、卧龙区等地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载体,全面落实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南阳油田还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不同用途,将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展示型、描述型和评估型三种类型,真实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新课改8年来,南阳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代表团相继到南阳进行考察学习;内乡县在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南阳油田区域推进“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引起兄弟县市的关注……南阳这块教育沃土正收获着教育变革结出的累累硕果。但是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同其他新课改实验地区一样,南阳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也存在着微观层面上的教材版本众多带来的教师不适应、教学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在宏观层面上,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员、教师培训的经费不足、高招和中招之间的考试衔接等也是制约课改深化的因素。好在南阳在推进课改的8年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惧挑战,正如柳克珍局长在2010年3月19日南阳市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言:“要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深化改革。”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信心和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南阳教育美好的未来。
(责 编 流 水)
自2002年4月开始,南阳市的卧龙区、宛城区以及南阳油田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这拉开了南阳义务教育课改工作的序幕。至2005年秋季,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先后全部进入了新课程改革。2008年秋季,该市又稳步启动了普通高中课改工作。8年过去了,南阳的新课改推行得如何?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是否满意?带着这些问题,在“到处十枝五枝花”的初春,记者走进了南阳。
由职业到事业,教师角色认知发生转变
2002年,南阳市拉开了课改工作的序幕。南阳市教育的决策者们深知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为了使课改工作稳步开展,扎实推进,南阳市教育局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了《南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系统编制了南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制度过于细化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不易创新和突破,因此鼓励各县(市、区)和学校按照新课改工作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健康实施的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并大力实施校本管理,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课改的核心是课堂,主力是教师。新课改推行伊始,南阳市就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分别组织了对学校领导及各级教师的新课改培训。各县(市、区)教体局也加大了课改培训力度,拨出专项经费进行课改培训,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南阳市成立了市级课改学科指导组,以各级教研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员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订单式”服务展开对基层教师的业务指导。中小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科室,负责本校课改工作的教学研究和课改培训。
为了引导和激励教师自主创新、健康发展,南阳市打破了仅靠教学成绩给教师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由过去的一元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坚持多把尺子评价教师。他们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注教师做得怎么样,还关注校长的引领作用发挥得如何。开放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提升,深得教师、学生、家长的好评。
如今,在南阳,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随着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学习型组织在学校得以形成,学校真正成了教师成长的基地。许多教师不只是微观地研究教材,也在关注教育改革的走向;不只是听别人讲,还自己静心思考教育教学;不只简单模仿名师,也依据自己的实践来创造。谈起课改推行后教师的变化,南阳市第28中学校长雷华敏格外兴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们学校的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注重提高专业素质。现在,大家都不再把教书当成是谋生的职业,而是获取职业幸福感的事业。”
教研员由裁判员变为领航员,缩短课改阵痛期
记者在南阳市采访时发现,教研室和教研员是推进南阳市新课改的动力源。南阳市以市级教研部门为龙头,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市、县、乡、校四级教研网络,要求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阵地前移,各级教研员全员上阵,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改。教研室和教研员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专业到位的指导和帮助、个性化的指导和助推,最大化、最优化地发挥了新课改的导向作用,成为推动南阳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稳固基石和榜样力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创始人、原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现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文普这样定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室和教研员工作职能:“教研室是新课程理念的研究院,是教师解疑问难的咨询处,是新课程实施的服务队,是课程改革的领航站。教研员不再是教学的裁判员、评论员,而是服务员,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校本研究,倾心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是运动员,不懈学习,躬身实践,确保自己日有所长;是领航员,熟悉教学规律,精通教学方法,随时随地站在课改最前沿。”
他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宛城区实行教研员包乡校制度,将教研员与乡校捆绑在一起,让教研员与教师一起研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更好地服务课改。内乡县教研室则采取了“教研员分两批下沉学校担课”的措施。2006年9月,第一批7位教研员深入学校各自担任一门课的教学任务,时间为1学年;2007年9月,第二批又有8位教研员在教研室主任彭丰功带领下分赴学校担课。分管教研室工作的教体局副局长张成喜更是发挥表率作用,每周到学校给学生上一节课。教研员在学校与教师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办公在一起,一起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实践新课改、体验新课改、探索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师一起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取得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言权。同时,由于教研员身处学科教学改革的最前沿,了解一线动态,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进行指挥,缩短了课改的阵痛期。目前,内乡县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本校特色的数种教学模式,甚至一些村级小学也有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除了专职教研员,南阳还创造性地在推进新课改中启用了兼职教研员。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的副校长王军晓是该县的兼职教研员。她告诉记者,内乡县的语文教研员只有一位,数学教研员有两位,若是让教研员跑遍内乡县的16个乡镇进行业务指导,时间顾不上、体力吃不消,而兼职教研员既可以减轻教研员的工作压力,在乡镇的中小学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还能够在送课下乡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督促和提高。张成喜则认为,教研员人数不够、学科结构不够合理这只是启用兼职教研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兼职教研员都来自一线,指导的课都是亲自教过的,其实践能力可以为教研带来新鲜的活力。
由“满堂灌”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在南阳教育工作者眼中,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他们认为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改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点睛之笔在课堂。在采访中,杨文普校长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没有高效课堂,一切无从谈起。”
西峡县的教改紧紧抓住了课堂这个主阵地,闯出了一片课改新天地。西峡县教研室自2003年开始就探索“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教研走在前面,教师人人过关,校长个个带头”,逐步由小学到初中到现在在高中尝试展开。这个模式主要有“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拓展运用”四个环节。“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解疑合探”是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合作解决自探环节难以解决的问题。“质疑再探”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勇于向课本、教师及其他权威挑战。“运用拓展”是让学生针对所学的新知识,尝试编拟一些习题,教师给予订正和归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后,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农村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师变得喜欢教学了。如今,西峡教育中考连续4年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领先、高考综合排名连续4年增幅第一且位居南阳市第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南阳市的其他地方,如南阳油田、唐河县、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镇平县等地,同样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其课堂亦呈现出勃勃生机。南阳油田探索出了“预习领悟—展示交流—反思改善”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观,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唐河县在学习研究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出了“自学、互动、探究、拓展”课堂模式和“三台六步教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南阳市课改的整体推进。
一手抓办学特色和亮点,一手抓教学改革和优化,在各种强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南阳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目标。家长们也纷纷表达了对教育的满意:“不善于说话的孩子会和我们沟通了。”“孩子现在对各门学科都产生了兴趣,能够独立思考了。”“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测评中,以往满意度较低的教育系统,2009年度总体情况良好。社会对教育满意度的提升说明我们的教育真的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对此,南阳市教育局局长柳克珍很是自豪。
由统一模式转为张扬个性,校本教研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南阳市坚持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采用教材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专题讲座、教师沙龙等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如内乡县中小学就把校本教研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了教研组长负责制、主题例会制、轮流主讲制、教学日记制等一系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卧龙区则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流程管理,实施“互动式”合作备课、“带动式”个性备课和“改进式”探究备课等方式,关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南阳市第9小学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启动民主、人文、开放式的校本教研方式,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让校本教研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其实践经验、教育人格、教学风格也不断地得到锤炼和发展。
南阳市各县(市、区)还立足实际,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手工制作、泥塑、剪纸、陶艺等校本课程的大量涌现,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课程保证,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南阳出现了大批的特色学校。
作为河南省较早的课程改革实验区,卧龙区在课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讲解琐碎、学生阅读量小、表达机会少的问题。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卧龙区教体局作出了“以提高小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为目标,全力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实验”的决定,通过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举办教学观摩会、组织督导评估、城区优秀教师“送课下乡”等多种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热潮。据卧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连照介绍,卧龙区不仅通过评选“阅读小明星”“小小演讲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还在全区范围内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以“亲子共读”方式创建“书香家庭”。如今,卧龙区的读书浪潮已由学校蔓延到家庭、社会,这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学校与家庭之间配合更加默契,有效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南阳油田则对所辖20所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周密筹划,划拨专项经费,聘请专家指导,组织骨干教师,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经常性工作。油田很多学校都开发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油田第5小学的经典诵读使校园书香弥漫;油田第3小学的陶艺制作和儿童剧使校园成为创造的乐园。目前,油田小学形成了7大类(学科延伸类、体育艺术类、实践应用类、心理健康类、法律法规类、活动类、研究性学习类)共40门校本课程,如数学思维、文学鉴赏、英语口语、创造作文、儿童剧、陶艺、电脑科幻画、电子琴、跆拳道、辩论等课程,各具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南阳油田教育中心主任黄传录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油田教师开始由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向建设者和开发者进行转变,一部分教师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家里手,由学校封闭型教师成长为社区开放型教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整个校园已成为学生求知、成长、进步的乐园。
由终结性向过程性转变,多元评价方式助推课改向纵深发展
评价方式决定课改进程。在新课改进程中,南阳市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了变革,建立了以适应课改理念的评价导向机制,引领基层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王军晓以自己学校教师的变化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南阳市在教师评价方面所作出的改变。在2004年之前,内乡县对教师的考评基本上是实行全县教师教学成绩大排队。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最直接的弊端就是教师保留教学“独家秘籍”,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很是不利于教师进行教研和成长提高。2004年之后,虽然县里明确各个学校可以进行自主管理,但是有些学校依然是以成绩排名次,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也存在这个弊端。2006年开始,城关镇第四小学的领导班子开始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化地考评教师,激励教师干劲,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2009年,学校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出台了《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教师考评细则》,把常规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等情况都纳入对教师的工作总评当中,占整个考评总成绩的十分之九,教师的教学成绩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教师放下了心理包袱,开始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而同事间也可以敞开心扉、沟通情感和交流工作。王军晓说:“在我校,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诉求和生活方式。教师除了平日学校组织的常规教研外,还会利用周末时间和自己要好的同事一起到学校听、评课,进行额外教研。今年我们还将尝试教师教学成绩的零评价。”在南阳,像内乡县城关镇第四小学这样以人性化教学评价方式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学校还有很多。
南阳市还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素质,从关注考试科目转向关注各门课程的学习,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南阳油田、宛城区、卧龙区等地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载体,全面落实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素养目标。南阳油田还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不同用途,将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展示型、描述型和评估型三种类型,真实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新课改8年来,南阳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代表团相继到南阳进行考察学习;内乡县在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南阳油田区域推进“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引起兄弟县市的关注……南阳这块教育沃土正收获着教育变革结出的累累硕果。但是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同其他新课改实验地区一样,南阳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也存在着微观层面上的教材版本众多带来的教师不适应、教学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在宏观层面上,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员、教师培训的经费不足、高招和中招之间的考试衔接等也是制约课改深化的因素。好在南阳在推进课改的8年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惧挑战,正如柳克珍局长在2010年3月19日南阳市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言:“要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深化改革。”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信心和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南阳教育美好的未来。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