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八课29-30页教材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水到哪里去了》。本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水的蒸发”“影响水蒸发的因素”等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等过程感觉蒸发的制冷作用和影响水蒸发的因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蒸发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机会比较少,但是对于 “水的蒸发”却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通过用具体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喜欢和伙伴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各种试验活动让学亲自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感觉感知。
  设计理念:
  本教案设计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备课中增加了学生反思的机会,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操作探究 ——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本次课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课件出示教材场景图——“写字游戏”——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体会感觉——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式:
  讲解、演示、实验
  教学手段:
  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联系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举出相关实例说出蒸发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得出的结论分析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并带走一部分热量。
  2.利用身体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的变化。能与同伴交流研究方法和过程。
  3.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常温下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個因素,知道使用不同方法,起到的作用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影响水蒸发快的三个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准备:
  清水 温水 玻璃黑板 酒精 温度计 湿布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带水的东西变干的现象吧。谁能说出一些?让部分学生说出。
  出示课件:教材29页水蒸发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说出坑里的水到哪里去了?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变干?
  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说说。
  教师:同学们,为了弄明白此类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二、预测现象,自主探究
  活动一:“写字游戏”
  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湿”字。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经过30秒、1分钟黑板上的“湿”字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发现,并记录在课本上。
  学生:黑板上的字越来越不清晰,慢慢就不见了。水迹也消失了。
  教师:黑板上的“湿”字逐渐消失了,那么,字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水蒸发的实际例子。
  小组派代表班上说给大家听。
  教师:同学们,水蒸发的现象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验水蒸发的感觉。
  出示课件:小学生从游泳池中出来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说出,小男孩在发抖。
  教师:同學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会得到答案的。
  活动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小组交流体会。
  然后在班上说说自己的感觉,总结出水蒸发有什么特点。
  学生:脑门和手背感到有些凉,说明水蒸发吸收热量。
  教师:对,水蒸发时吸收了皮肤表面的热量,致使温度降低。也即蒸发有致冷作用。所以,我们感觉有点凉。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教师随机提问:除了水能蒸发,你还知道哪些液体能蒸发?
  学生:酒精、香油、酱油、汽油、柴油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室外晒衣服的时候,晴天、阴天;夏季、冬季干的一样快吗?
  学生:同样的季节,晴天比阴天干得快;夏季比冬季干得快;……
  教师:也就是说水蒸发有时快有时慢,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进行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出示半湿的手巾,请同学们尽快将它弄干。
  活动三: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
  2.设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记录在课本上。
  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认真记录,得出结论:
  (1)温度也高,蒸发越快。
  (2)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共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
  三、巩固提高
  1.操作:各小组分别用一瓶盖的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得最快。想想用什么办法。(增大水的面积、用嘴吹、或放到室外等。)
  2.思考:晒衣服时,怎样使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透光的地方)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农民伯伯晒粮食时,为什么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并且还摊开?
  2.你在发烧时,你的家人会在你的头部敷上温水毛巾,这是为什么?
  3.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教师点拨 学生说出 教师肯定
  五、课外作业
  1.夏天地面洒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淋雨后为什么会感觉冷?
  3.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上述题目与家长共同研讨。)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阅读量少,导致积累不够,学生的视野不开阔,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往往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勉强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学生中进行多种尝试,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写。现在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抓住儿童体验,借助网络“以
期刊
秋千这一活动,从起源、发展到盛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最原始的秋千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过着穴居生活。他们为了生存,时常要上树采摘野果充饥。在攀援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野藤,让身体前后摆动,从而荡到树上或跨越沟涧,这就是秋千活动最原始的雏形。  相传秋千是春秋齐桓公时由北方山戎传入中原的。据《古今艺术图》载:“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矫者……齐桓公伐山戎还,始传中国。”秋千,在
期刊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分为两种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口语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发展口语旨在为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山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识字、读书、学习书面语言中,这一阶段口语发展得好,就为他们往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了基础,并能提高学习效率。将来的小学阶段,在一定识字量的支持下,就能将看过的图片的图意写下来,使其成为一篇好的作文。一年级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语言教育,培
期刊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火烧云的顺序,体会作者的心情,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具准备:  火烧云变化的课件和插图,生字卡。  教學过程:  一、用课件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地变化。这些画面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写的?(第二部分)  二
期刊
一、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Six中的Read and write的读、写、语音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通过绘制表情图复习情绪的单词。  2.能够在语篇中捕捉不同类型的信息,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完成排序题。  3.能够根据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故事缩写活动并能口头复述。  4.能够掌握单词之间爆破的正确读法,并能在文段中正确朗读出来。  学习策略
期刊
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高中作文“三批”式评改法,在作文评改中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
期刊
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期,进行体育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走路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期刊
“出口成章”“落笔有神”等词语说明了一种灵活运用的境界。这也是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追求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简单的拼音教学,到后期的生字辨识,文章背诵等等,层层推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加深教学深度。词句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教师须有耐心、学生须有决心,教师与学生努力构和谐的课堂关系,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一、简单的积累,从背诵课文开始  词句是构建文章的基石,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阅读是搜集信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是全面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写作水平的高低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好作文至关重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学生作文存在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六小语文教师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作文四导教学模式,即:导读、导析、导说、导写。下面也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导读,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期刊
“问题链”是一种利用问题将疑问和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式,“问题链”教学方法在初中科目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化学复习中更是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但“问题链”教学在九年级化学复习中的应用,却需要把握好原则和方法,不能简单的将该方法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应该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在问题中的互动,并关注系列问题之间的连接和联系。“问题链”教学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还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