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拔“刺”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早餐的主食是刺猬包,样子可爱,内含甜甜的豆沙馅。这是一道孩子们十分喜爱的面点。进餐时,我发现男孩多一的盘子里有许多小白点儿。走近细瞧,原来“白点儿”都是刺猬包上的刺。
  我好奇地问他:“多一,你这是干什么呢?”
  多一回答:“我吃早饭呀。”
  我继续问:“那你盘子里的是什么东西?”
  多一很淡定地回答:“是刺。我把小刺猬的刺全拔下来了。”
  我奇怪地追问:“你为什么要把刺都拔下来呢?”
  多一脸上带着一副“你的问题根本不值得问”的表情回答我:“因为刺扎人呀!”
  为了明确他的想法,我又问他:“因为刺扎人,所以你就把它们都拔下来,不吃了是吗?”
  多一理直气壮地回复我:“是呀,要是它把我扎坏了,可怎么办呀!”
  为了了解他的感受,我又问:“你有没有摸一摸它的刺呢?”
  多一点头说:“摸了呀。”
  “那它会扎你吗?”
  多一认真地回答:“扎!”
  于是,我转头问同桌的其他小朋友:“孩子们,你们觉得呢?”
  这时,也有小朋友表示同意“小刺猬的刺扎人”的观点。
  我再问孩子们:“咱们吃的是豆沙包,它只是做成了刺猬的形状。你们就觉得它的刺扎人,是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认同。本来这一桌只有多一拔下“刺”吃豆沙包,经过这一讨论,一桌的小朋友都开始“拔刺”,大家吃得还很高兴,于是早餐变成了“拔刺”游戏。
  过了几天,赶上早餐又吃刺猬包,多一又开始拔刺了。我赶紧给他解释:“多一,这个小刺猬包是用面做的豆沙包,它的刺也是面做的,不会扎的,而且你不吃掉得多浪费呀!”可多一坚定地认为:“这是刺,扎人,不能吃!”我想知道原因,于是问他:“为什么刺不能吃?”多一耐心地解释:“我们家吃鱼的时候,妈妈就说刺扎人,不能吃!扎了就该上医院了!”我试图跟他辩解:“妈妈说的那是鱼刺,不是这个刺。”可多一大喊:“这个是刺!”这时,有小朋友晚来园,我只能中断讨论。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多一身边,我们再次讨论了“刺”的问题,多一依旧认为小刺猬的“刺”是扎人的。我请他尝试触摸小刺猬的“刺”的时候,只见他用食指很轻地碰了一下“刺”,就很快把手缩了回去。当我让他尝试吃刺的时候,还是被拒绝了,他依旧认为“刺”是扎人的。这时候,坐在多一对面的小朋友边举着手里的刺猬包边说:“我就把刺吃了。”又有小朋友来园,我离开了他们的餐桌。虽然没有看到多一之后的行为,但实习老师后来告诉我,多一把刺倒进了牛奶里,说这样泡一下就软了,最后他把早餐都吃完了。
  分析:多一真是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小班,他的表达能力相对同龄人较好,平时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能够与同伴、教师良好互动,创造力较强,在班里最爱问“为什么”,也是想法最多的一个。
  第一次吃刺猬包時,多一依据自己触摸刺猬包的经验——“刺”是扎扎的,断定刺猬包的“刺”不能吃,并且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对于刺猬豆沙包的第一印象,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很喜欢想象,常把自己的假想当做真实的事情,以至于对于身边的事物无法区分出其真实的属性特征。
  同时,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同桌小朋友的关注,还模仿多一拔刺。模仿恰恰也是小班幼儿的典型行为。他们观察身边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多一而言,小伙伴的模仿也是一种强化。
  于是,第二次吃刺猬包时,多一继续了之前的“拔刺”行为。通过再次交流,我发现他将关于鱼刺的原有经验迁移到了刺猬包上,结合观察所得,把刺猬包的刺等同于鱼刺,进而认为刺猬包的刺也不能吃。
  当我向他解释,刺猬包是用面制作的,不会扎到他,并且也有小朋友边用行动演示边声明刺猬包的刺能吃,多一虽然没有回应,但他的内心肯定是有所触动的。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之前的判断,通过自己关于面食的已有经验,尝试将刺倒进牛奶里,从而使刺变软了,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关于刺猬包刺的相关经验,改变了自己起初的判断,进行了新的尝试,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吃“刺”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想法,及时思考并调节自身行为,恰恰反映多一已经具备初步的反思意识——这也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
  虽然在成人眼里,多一“拔刺”的想法很幼稚,但换个角度看,多一遇到问题会思考、行动、倾听、反思、调整。相信此次吃“刺”的经历会在多一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面食的理解也会有新的认知!
  反思: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往往在玩耍的同时发生,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弱。通过“拔刺事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有能力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富有个性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关关系的基础。
  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似乎光靠口头解释,作用并不明显。从课程的角度,我该如何回应、支持多一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化教育阶段,网络作为先进的学习资源媒体工具,不能只是教材的翻版,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加以控制。基于网络的资源还应承担起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功能。即关于媒体资源的研究要注重媒体对控制学习过程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因此,仅从资源的系统化、结构化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和学的需求,资源的建设还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与过程的结合。本文以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
宝乐,3岁,聪明伶俐、性格乖巧,非常讨人喜欢。他从小饮食细到极致,喜欢吃肉,极少吃蔬菜。因此,宝乐一入园,就在三餐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入园的前3天,每天两奶瓶从家带的五谷糊糊成了宝乐在园的主要食物,无论老师怎样劝说,他都不肯尝一尝幼儿园里的饭菜,这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园所的晚餐提供的是什锦米饭(火腿肠丁、胡萝卜丁、青椒丁、鸡蛋炒米饭),红、橙、黄、绿、白在一起,又香又好看。宝乐用勺
摘 要:一个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离不开音视频媒体。音视频媒体的加入不但可以渲染气氛、吸引注意力、强化效果,而且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Director 不但支持多种音视频文件的播放,而且可以实现其他多媒体开发软件不能实现的特殊效果。本文介绍了在Director中播放音视频文件使用的一些高级技巧。  关键词:声音 视频 音量 课件 Director Lingo 程序 控制  
一  郭少霞,人称郭姐,典型的不吃亏,抽烟喝酒—个不落,性格火辣烈性,其实外强中干。老伴是做警察的,出事前是派出所所长,把郭姐疼在手心上,知道她争强好胜,总劝她,“麻线穿针眼——过得去就行”。老伴是突发心脏病在岗位上走的,算是工伤,所里给了郭姐一笔抚恤金。人走了,耳畔却时时响起老伴的叮嘱,细细碎碎的,是那些她熟悉的话。以前老伴叮嘱她多一分,她就觉得他的男子气少一分,然而如今再想起这些话,竟比耳鬓厮
尽管已经有了强健的IT基础架构,但在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张明主任看来,这只是为后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打好了基础。    信息化背后的潜在风险    作为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很早就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部署。特别是自2005年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成立以来,上海海事大学的数字化校园步伐更是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上海海事大学已经建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是指通过对身心活动的监控和调节,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觉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忍受挫折,遵守规则,使行为符合社会和自身期望的能力。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自控的发展与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中国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不容乐观。有研究者曾对中澳儿童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幼儿的延迟满足水平低于澳大利亚儿童。相比之下,中国幼儿对行为的约束更倾向
三年级开始由写话转入习作阶段,学生普遍感到习作很难,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下手。降低训练的难度,激发学生兴趣,是起步习作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发展,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有效指导学生练笔,把阅读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一、借精彩段落仿写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 因此,起步习作教学可以遵循“由仿到
摘 要:Acronis True Image软件具有强大的系统备份和恢复功能,它的出现结束了专业服务器系统不能被克隆的历史,使得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变得十分轻松。它能有效地抵御由病毒的侵害所造成的系统瘫痪,还能为软件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服务器 维护 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5-0030-02    引言   
从幼儿的角度,这个案例给我们两点启示。  启示一:幼儿的歌舞表演能力是可以自我成长的  第一,在幼儿的游戏世界里,任何能敲打出声音来的日常物品,都能假想成为演奏的乐器,幼儿的装扮性表演随时会产生。  第二,只要有熟悉的音乐,幼儿就能自发地根据音乐的旋律,敲出适宜的节奏和创编合拍的动作。幼儿对音乐的熟悉过程不是成人反复训练的结果,而是他们耳边经常听到并逐渐耳熟能详的,因为游戏中表演的那些歌曲显然都不
摘 要:MS SQL Server用事务(Transaction)来跟踪数据库的一切变化,日志文件则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操作,它在数据库恢复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登记日志文件为技术要点,简要讨论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备份与恢复策略。  关键词:MS SQL Server 数据库恢复 备份 日志文件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